2024-08-26 16:00:43
如何观察未满两岁的小孩是否聪明?
天才是指在某个或某些特定领域(例如数学、音乐及体育)具有超群能力的个人。此外,他们通常具有很高的主观能动性、好奇心、毅力,并且乐于开发和表现他们的天赋。
天才儿童的父母可能会在就诊时向医生描述天赋相关特征。
天才儿童也有可能在学校表现不好(例如无聊、注意力不集中、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成绩差),父母常将其归咎于没有受到充分激发。
天才儿童可能因为多种原因而学习成绩差,例如害怕失败、渴望融入同伴之中、学校的反智主义氛围(类似于“读书无用论”)、学习习惯差、合并学习障碍,以及因无聊而感到沮丧。
1、超前的一般领域技能(domain-general skills)和快速学习能力
天才儿童可能在语言、推理和幽默方面拥有明显超前的技能。他们能快速地开发自身技能,并且能凭直觉快速理解概念或者将不同的概念联系起来。年幼的天才儿童可能具有更常见于比其年长儿童的沟通技能和沟通兴趣,且更喜欢与年长儿童在一起。年长的天才儿童可能很快掌握学术技能,并抱怨在学校很无聊。
2、发育不同步
天才儿童在某些领域可能非常超前,但其他领域的技能可能一般或低于一般水平。例如,父母可能会反映儿童有非常超前的机械技能、数学技能或者推理能力,但书写或阅读能力却与同龄人相同甚至滞后。
另外,天才儿童的智力、社交和情感的发育速度可能不同。例如,一名4岁的儿童可能会有8岁儿童的智力技能(例如思考、写作及数学),但社交和情感发育却处于同龄儿童的水平。发育不同步可能导致儿童很难找到玩伴,或者导致对儿童的行为或社交成熟度的期待超过儿童的能力范围。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沮丧感和失望感。
3、情感特征
天才儿童一般能很好地调节情绪。观察性研究显示,具有中等程度智力型天赋的儿童出现情感障碍的几率通常略低于一般人群。然而,天赋极高的儿童(即智商>160)发生社交情感问题的几率约为一般人群的两倍。天赋极高儿童的社交情感调节问题似乎与难以找到同伴和适当的学业刺激有关。
尽管天才儿童一般能很好地调节情绪,但他们也有特定的情感脆弱面。如信奉完美主义,喜怒无常,社交孤立等。
4、社会特征
天才儿童的社会特征可能包括:
(1)往往孤僻且内向;他们喜欢自己玩自己的,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
(2)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兴趣;渴望与年龄更大的同伴交往。
(3)高度专注于自己的日程和目标;可能会被认为“自恋”
(4)非常关心道德和哲学问题,例如,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互动中或因为更大的社会问题而面临不公平或自认为不公平的问题时,他们很容易感到难过。
5、行为特征
天才儿童的行为特征可能包括:
(1)缺乏条理或疏忽怠慢(部分原因是他们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2)不断地就他们感兴趣的领域提问
(3)过于关注他们所擅长的领域(以至于宁愿独自活动而不愿社交)
(4)极其独立和不服从
(5)热衷于尝试和用不同的方法做事,或是以不寻常的或创造性的方式把观点或事物联系起来;而这种行为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不一定被赏识。
(6)爆发式努力/工作一个或多个小时,随后一段时间则完全不能投入该活动,并且变得疲惫且倦怠。
最后,我必须要提到的是,父母对于孩子是否是天才,或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家长带孩子来做智力测试,因为在这位家长眼里,孩子太笨,成绩一塌糊涂,测试的结果却是孩子智商极高,家长智力平平。这个故事,以后有机会可以聊聊。。。
参考文献:
Landesman S. Defining giftedness. Pediatr Ann 1985; 14:698.Winner E. Gifted Children: Myths and Realities, Basic Books, New York 1996.Ruf DL. 5 Levels of Gifted: School Issues and Educational Options, Great Potential Press, Scottsdale, AZ 2009.Webb TJ, Amend ER, Webb NE, et al.
两岁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处于高度变化、可塑性极强的发展阶段,你不能去判断孩子聪不聪明!不能判断孩子是否聪明!
只能去衡量孩子【发展的情况】如何,本回答后半部分的科学解释也说得很清楚,对于幼儿,只有发展量表,没有智力量表。
比如语言。
很多人喜欢用宝宝开口说话早晚去衡量孩子是否聪明。但这真的科学吗?
事实上,开口说话的早晚,只能代表孩子【语言能力】的发育情况,会受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但不能代表孩子的智力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观察两岁孩子的语言表达来评判他的“语言发展得快还是慢”,但是不能依赖语言就评价孩子是否聪明。
举个简单例子,我父母特别自豪我从小说话特别早,七个月大就开口喊爸爸妈妈,一岁多就能一字一顿清楚地背诗了。So what? 这种所谓的【早慧】在人生长路上不能让我领先多少步。
反之,我的孩子是在外国出生的,双语环境导致他的沉默期很长,一岁时我就发现他中英文都能听懂日常指令,喜欢翻手边的认知纸板书和布书,但他开口很少。我爸妈在国内就特别着急,用拿我当年的例子说我娃墨墨肯定不聪明。公婆也责怪外国环境影响了孩子学说话。
两岁前我们回国了。墨墨进入一个超快的语言加速爆发期,短短三个月,语言几乎就是从简单的【单字】发展到丰富词汇和句子,我还特意做了【两岁整时词汇统计表】,为了让双方老人放心,墨墨说话没问题:
表的前半部分
我们只是按照正常的启蒙节奏,入手了很多可听可唱的儿歌绘本,日常陪孩子大量交流、建立每日亲子读绘本的习惯。
到现在墨墨三岁,中英文都能流畅切换,在幼儿园也是语言上对答自如的小朋友。如果拿两岁的表现评判智力,是不是就显得刻板又局限了?
再者,运动方面的大运动和精细动作也是一样。
我小时候走路很早,因为我家那时没有满地爬的环境条件,不走就只能躺着。
墨墨就走得特别晚,一爬就爬了15个月,一岁后出门我都经常让他在大草地随便爬。结果呢?早走路的孩子和晚走路的孩子,最终也都在同样的时间段学会【走路不摔倒】的平衡感,墨墨多爬了几个月,但后来走路时摔得特别少。
认知方面,墨墨倒是一岁多就能清楚的抓认数字【1到9】,还能听指令拿形状放进对应形状的小孔里(三角形,圆形,方形等等)。
难道因此就判断他聪明吗?当然不是!
他知道,那是因为通过玩具他刚刚好就学会了呀!
如果不是在一岁那个年龄段,我刚好入了数字手抓板拼图和形状积木的玩具,如果不是他刚好特别喜欢、天天抱着玩儿,他肯定也不会有这类数字形状的概念。
放形状的小玩具
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不要去过分关注2岁孩子的【智力】【聪明】,要关心孩子的【发育发展情况】。
变数太大。两岁时多一点少一点的认知和运动力,以后很快就湮灭在更多成长的赛道上。
用心陪伴才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要点。可以根据下方的科普去酌情调整日常早教的方式方法。
如果分别让五个人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智力,那么他们的答案很可能非常相似:
智力就是指与别人相比,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或者说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或问题解决能力更强。
—— 但是,如果再细分什么叫聪明?哪些特征代表孩子聪明?这五个人可能就要开始吵架了。
尽管目前有大量针对智力和智力测验的研究实验,但迄今为止,对于智力仍然没有统一的定义和评判方法。 虽然各家观念并不统一,但实质都集中於「抽象思维能力或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至少拥有7种不同的智力。之后他又补充了第8种和第9种。
加德纳并不认为这9种能力就代表了一个人的全部智力。但他认为,每一种能力都是独立存在的,每一种能力都遵循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并且与相应的大脑区域对应。
为支持这一观点,加德纳举出了“某一脑部区域受损伤的患者”作为例子,这样的患者通常只有某一种智力收到影响(比如语言智力、空间智力),而其它智力则不受影响。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可以帮我们注意到,孩子可能在不同能力上有不同的表现,无法用某种统一的量表来综合测评。比如,某些患有专家综合征(又称为学者综合征、天才综合征)的病人会在某种智力上特别突出,但是其它方面都表现平庸、甚至很差。
雷斯利·莱姆克(Leslie Lemke)就是这样的患者,他是个盲人,患有大脑性麻痹,智力显得落后,成年后还无法正常说话。但是,对于一段音乐,他只听一遍就能完美地在钢琴上演奏;尽管他只会说非常简单的日常用词,但是当他听到一首德语或意大利语的歌曲,他只需听一遍,就能几乎完美地模仿出来。
患有专家综合征的其他个体也有类似情况。虽然他们的智力检测成绩很差,但有的人的绘画水平卓越,足以被美院录取;有的人能一眨眼功夫就算出1909年1月18日是星期几。
而且,加德纳书中也强调,不同的智力往往是在不同的年龄段发展起来的。比如,很多伟大的作曲家和运动员都在童年时就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是数学逻辑智力的发展就比较晚了。
回到题目,虽然理解家长对幼儿的爱和期待,但如果家中的宝宝还未满两岁,我们恐怕很难清晰明确地判断孩子的兴趣、优势、各类智力的发展情况,因为孩子在各类智力领域的能力都需要随着年龄增长才能慢慢判断。
不过值得谨记在心的是:
大卫·韦克斯勒(David Wechsler)编制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IV(WISC-IV)适用于6-16岁的儿童,韦氏学前和小学生智力量表-III(WPPSI-III)适用于3-8岁儿童。
韦氏量表包括了与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类似的言语分测验,又补充了非言语分测验(也叫作操作分测验)。操作分测验主要是为了测验孩子的非语言智力水平,包括:拼字、走迷宫、根据图形搭积木、按故事情节给图片排序,等等。
然而要注意到,这些标准化的智力测验都不能适用于2岁半以下的婴儿,因为:
婴儿不具备测验所需的言语技能和长时间的专注力。
对婴儿的智力测量,多是以测量婴儿所达到的重要发展转折点的比率为指标。比如最著名、应用最广泛的贝利儿童发展量表,适用于2-30个月大的婴儿,主要包括三部分:
动作量表(对抓木块、扔球、拿杯子喝水等动作技能进行评估);心理量表 (测量适应性行为,比如物品归还、找到被藏起来的玩具、跟随指令等)婴儿行为记录(评估儿童的注意力唤醒水平、对人物的指向性、投入参与度、情绪调解能力,以及动作完成的质量等等)
从而得到一个发展商数,而不是智力商数。 发展商数(DQ)反应的是与同龄大群体婴儿相比,该婴儿的发展状况好还是不好。
参考资料:
发展心理学(第九版)Can you boost your child's IQ? - Webmd
我是涵兔,专注亲子早教、幼儿启蒙的海归硕士妈妈,也是陪你分享贴心育儿话的未蒙面朋友。欢迎关注涵兔Sylvia,我们一起分享陪伴与成长的忧与乐。
本文为作者原创内容,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转载、演绎,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点赞、关注 支持我。
英语启蒙:早期英语启蒙 | 区分字母名和字母音绘本伴读:3-6岁翻牌率最高绘本 | 最全的海洋主题绘本 | 恐龙主题绘本 | 为什么要读绘本 好物心得:好用不贵的母婴用品 | 乐高积木启蒙 育儿干货:孩子不爱吃饭 | 平衡「优质育儿」和「经济压力」 | 面对宠物的死亡 | 看电视成瘾问题 | 知乎母婴对我的帮助
我1岁半时能说所有的话还会唱歌,此事作为我聪明的证据被长辈津津乐道多年,我表哥快三岁才会说话,我小时候确实一直学习好,学得很快很轻松,表哥成绩渣,但他特别幽默,打游戏超厉害。大家都说我聪明,但我真心感觉表哥更聪明,他情绪比我稳定,乐观积极,小时候比我晚说话的他现在说的比我好多了,表达观点绝不会像我那么冗长,段子手级别
小时候我总骄傲自己的小聪明,长大后才发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天赋对未来的影响实在微乎其微,决定命运的更多是性格,心态,努力程度,当然还有家庭环境。所以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去研究一个2岁的小孩是否聪明... 除非是最强大脑那个级别的,可以选择开发一下。
天才级别儿童,通常不需要你观察就能明显感受到ta和一般孩子的不同。不过发现了这种不同是不是就要送去特殊训练呢?推荐一部电影《天才少女》,对想培养神童的家长来说是一个不同的视角...
三年级以下孩子的聪明主要体现在记忆力和社会化,人们夸奖的大多数聪明孩子主要是说这个孩子记性好,只是很多大人没意识到。
还有就是社会化,说白了就是成人化,说大人话,办大人事。
三年级以上开始涉及逻辑,开始从具象到抽象,这时候才能真正区别是否聪明,因为这时候才真正脱离人类的本能形态,进入到智慧形态了。
人与人之间的分野其实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很多人一生基本就停留在上一个阶段,无法进入下一个阶段。
进到下一个阶段我认为至少需要两点中的任意一个,一是过人的天赋,一个是长期有意识的积累。
我认为人类会越来越聪明的,以前主要靠天赋,现在教育的深入会帮助没有天赋的人积累。
所以针对问题,我认为两岁的孩子还看不出是否有天赋,而且没有天赋也没问题,长时间有意识的积累不会比天赋差。
这个还用观察吗?
在孩子两岁前,有人会觉得自己家娃不聪明的吗?
开玩笑,我娃放个屁我婆婆都觉得宝宝怎么这么聪明。
我娃头顶有三个旋,我老公觉得我娃可能是天选之子。(大多数人应该都是一个或者两个)
只有我这个老母亲在他俩有点飘的时候直言不讳,我们就是普通人,生的也是个普通人,真的不是什么天选之子呀亲。
说到这我想起来我婆婆说过的好多次关于我老公聪明的一个故事。
事情是这样的。
我老公小时候,大家庭里的各种表/堂兄弟比较多,我婆婆2个儿子,他三姑家2个儿子,四姑家一个儿子,几家住的比较近,就经常在一起玩,当时三姑家买了电视机,几个小孩就经常要看,三姑呢就不给看,就把遥控器拿走,我老公呢就没用遥控器直接按了电视上的按钮打开了电视一起看。
这个事被大人发现后不得了了,从奶奶到我婆婆到三姑乃至于全家人从这件事上窥见了我老公和其他娃不一样的点,变成了全家族最聪明的娃,并且从我老公幼时一直记到了现在并且时不时要拿出来夸赞一番。
我老公三十多岁的人了,真聪明需要用小时候的这点机灵事来佐证吗?
至于我,那在我妈眼里口里也是聪明的不行不行的。
遥想当年我妈和我婆婆两个语言都不怎么通的人坐在沙发上商业互吹,我的尴尬癌都要犯了。
而且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尤其是老一辈认知,自己家娃越是调皮捣蛋越聪明,男孩尤甚。
哦,你说这题又不是只说自己家娃,还有别人家的。
哦,别人家的娃哪有我家的聪明,别人家调皮捣蛋的都是熊孩子。
说点正经话。
自己也是从小长到大的,聪明这事吧,说实话智商很高的很聪明的肯定有,但大多数都差不了多少,最后大多也都长成了最普通的那群人,初为人父母总觉的自己的娃哪哪都好,哪哪都可爱,娃就是天就是地就是宇宙的小中心。
但是一个很遗憾的事实,娃越长大你越能意识到你生的真的只是个普通的平凡人,我觉得父母越早有这种心态对自己对娃都好。
别人带货都发书,我就不一样,我觉得在这题下必须带一波电视机。毕竟我老公就是因为电视机聪明了这么多年。
然而知乎让我修改回答,不能推荐电视了,不影响答案,大家将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