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7 15:58:34
孩子3岁4个月,说话不清楚,也不会表达,怎么办?
孩子3岁4月 ,女孩。
属于语言前期,3岁4个月,非常活泼非常调皮,能听懂的指令不多,愿意听的更少。比如让她和别人说拜拜,很少会听话挥手。
最近一段时间有个大改变,很愿意开口,一天好几次,经常巴巴巴巴,哒哒哒哒,啊啊的,而且她这样叫的时候看着我,希望我和她配合,跟着她说鼓励。或者我说话,她跟着回应。
感觉她以前是颗休眠的种子,现在终于吸饱水,准备发芽了,有点开心,又伴着着急和焦虑。
孩子口肌应该没问题,吃零食吃肉很快的。她姐姐也是四岁才讲话,三岁的时候已经会几个词了,但是她什么也不会。
毕竟她也不小了,很多指令不懂,也不开口,不知道怎样更好的引导她开口。
孩子3岁4个月不会语言表达的话,首先要排除一些生理问题。
有无听力障碍?有无智力障碍?(无意冒犯,仅供参考)
如果孩子这些方面都没问题,那还有让家长最揪心的可能——有无自闭症?
请问孩子会通过眼神、表情、手势、动作这些肢体语言进行沟通吗?
如果孩子没有生理障碍,不是自闭症,就是语言发育迟缓,要抓紧对孩子的语言刺激。
首先,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语迟的孩子》书里,作者托马斯索维尔小孩就是语言迟缓,他一直深陷焦虑,后来听从他老师的建议,不强迫孩子开口,只是时刻带着孩子在身边,给他足够的关心和爱护,一直到孩子3岁8个月终于开口了,作者就请了语训师在家给孩子训练。
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孩子语言落后,与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城市孩子没有玩伴非常孤独,没有语言发育的环境刺激。
所以我第一点就建议家长能尽最大努力带孩子在身边,就算没时间陪孩子玩,但孩子跟着父母会对孩子的自信和安全感建立很有帮助。
其次,在家的语言训练。
孩子的词汇量太少,理解能力差,导致语言输出能力弱。
虽然孩子长着3岁4个月的身体,但语言能力可能才一两岁,认知理解和词汇量落后很多,那就把孩子当一岁的孩子教育。有个很轻松就学会的方法——当对“懒父母”,让孩子帮忙做事情。
这种指令训练方法要循序渐进,从一步指令开始。比如让孩子帮忙拿纸巾给你,让孩子帮忙丢垃圾,让孩子帮忙拿苹果给你吃等等。
逐渐过度到二步指令,比如让孩子把水果拿给爸爸吃(爸爸在另一个房间),让孩子去卧室拿手机,让孩子去卫生间拿小凳子等等。
三步指令,比如让孩子拿手机去卧室充电,去客厅的柜子里拿饼干给妈妈等等。
懒父母不是真的懒,而是创造机会让孩子做指令,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增加词汇量,提高理解力。
再次,我经历和接触的比较有效的语言刺激方式是托班早教。
让孩子去早教班上课,在一群普通孩子叽里呱啦的刺激下,激发孩子的语言发育。我孩子也在早教上学,班上有15个孩子,其中两个语言落后,去上学后会发现孩子慢慢有进步,对老师的呼喊有反应了,能偶尔学其他孩子发音了。
托班早教会有感统课,我也建议家长可以让孩子去试一下。感统老师会针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水平给孩子安排合理的感统项目,不停让孩子根据指令做项目,比如跳圆圈,老师会让你跳2格,停,既可以训练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又可以增强孩子的指令感。
最后,我还是觉得最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对身心陪伴,让孩子内心满足,有足够对安全感,孩子们都是可塑性极强的,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护,肯定也会自己努力、慢慢进步的。
我匿名了。
作为一个大V(呸),我问一句:医生怎么说?
最好是大城市正规三甲儿童专科。
然后医生的。
就字面看,赶紧吧,真够心大的。
本来我孩子小时候大舌头后来完全正常事想说一说,一看这情况别误导了。
孩子的小问题及早处理早好早去根,别耽误了!
除了语言障碍,一定要去检查听力!
感统失调,发育迟缓,听力障碍都是有可能的!
虽然孩子会有点怕,但是早发现早干预早健康!
而且,如果是自闭谱系的话,千万不要跟孩子着急,这个就是生理疾病,不是心理疾病!
千万别跟孩子吵吵!要给孩子安全感!
一般来说,三岁孩子发音上可以达到基本准确清楚,但有个别音发不准或不到位的情况,也可能是正常的,具体情况还要根据具体的发音表现来做分析判断。
1、 先说一下正常情况
对于三岁左右的孩子有极个别音发音不准的情况,如果没有其他病理因素,家长可以多和孩子说话,但不建议刻意去教,在孩子比较放松的时候,不经意间通过语言交流激发孩子主动说话的积极性。更不建议训斥、打骂,因为语言和其他技能的学习是不同的。当然,其他方面也不是很建议对三岁的孩子采取训斥、打骂的方式。
2、 再说一下仍病理因素的情况
其实不同的病理因素造成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应该采取的对策也往往会有差别,比如先天腭裂,首先要进行手术,如果已经进行了手术还要进行语音训练,三岁左右就是个比较合适的训练时期。不排除提出这个问题的家长,并不知道腭裂术后还需要进行语音矫正的情况。
还有听力障碍,一般语言发育早期就存在的听力受损,对语言发育的影响不言而喻,听不到就很难学会说话,听不清也就说不清。很多听力受损的孩子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做听力补偿,比如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当然在助听后还需要进行系统专业的语言训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早期就存在的程度较轻的听力受损的情况也是可能被忽视的。
除了以上还有小儿脑瘫、智力认知障碍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语言障碍,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总之,语言干预是必不可少。
3、 最后说一下其他非病理因素造成的语言障碍
我们矫正有一个矫正项目,叫做功能性构音障碍,就是没其他病理因素,但发音器官功能有明显落后的情况,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正常情况也可能会有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但如果有明显落后,也需要及时进行相关的训练,另外也可能存在理解认知的落后,语言是后天习得的技能,可以影响的儿童语言发育的并非只有病理因素,而即使没有相关的疾病,也可能造成严重的语言问题,同样不可忽视。
总之,对于三岁孩子来说,还要明确具体的表现、原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对策,以免因语言问题影响健康成长。
我儿子也是三岁4个月,是个无语言的闭娃。 孩子表达不好或者不会说话是因为认证不够。建议陪孩子玩时进行高信息化语言输入。
“与接受更少信息化的输入的儿童相比,家长在日常互动中提供更多高度信息化的标签的儿童在数年之后会具有更大的词汇量。”——(美)琼·伯科·格利森,(美)娜恩·伯恩斯坦·拉特纳,《语言的发展》(
幼儿更容易学会成人对幼儿此时此地所说的话,以及当物品占据幼儿视觉主导地位时成人对物品的高信息化标签。
所谓高信息化标签是指成人对幼儿的语言输入信息的丰富度。
儿歌《小白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儿歌不仅描述了小白兔的特点(白色、长耳朵),还描述了它的生活习性(爱吃萝卜和菜)以及动作(蹦蹦跳跳)。让孩子从多个角度认识小白兔,不是仅仅知道“这是小白兔”。
举个例子。 陪孩子看书,成人指着书上的一只鸭子对孩子说:“这是一只鸭子。鸭子的嘴巴扁扁的,鸭子有脚蹼和翅膀,鸭子会嘎嘎叫,鸭子会在水里游泳。” 这些信息都是对鸭子的详细描述,用最简易的语言进行的描述。让孩子对“鸭子”这个事物有了初步的认知。
这种丰富的描述比仅仅只跟孩子说“这是鸭子”更能影响孩子的词汇量增长。
再举个例子,给孩子吃苹果。
把苹果举到与孩子视线平行的近处,孩子会看着苹果,成人对孩子说:“苹果。圆圆的苹果,又大又红的苹果。”把苹果给孩子,孩子吃苹果,成人对孩子说:“苹果是水果,水果可以吃。又甜又脆的苹果,真好吃。”
通过对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味道进行描述,对孩子进行高信息化的语言输入,日积月累多次进行输入,孩子对苹果的认知以及词汇量的增长一定会比只说“这是苹果”要好得多。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对自闭症孩子语言家庭干预应对遵循以下这些原则:
1.切入孩子当下的活动关注点。
2.让物品占据孩子视觉主导地位。
3.从物品的颜色、外观形状、大小,气味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方位对孩子进行语言信息输入。
4.少用或不用代词“这”“这个”“那”“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