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5 02:43:14
为什么说话晚的孩子越来越多?家长一定要清楚这几点(上)
一般来说,宝宝1岁开始就会“咿咿呀呀”的学说话,到了2岁就能跟家人进行基本的沟通交流。
可是也有一些宝宝,到了该会说话的时候不说或不会说,2岁没有任何词汇出现;3岁没有任何句子出现;4岁之后说话言语不连贯,模糊不清难以理解;5岁之后说句子仍常有错误......
那么孩子不说话,说话晚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2岁的孩子经常使用的词汇还不到20个,并且不会综合使用,父母首先要做的便是带孩子到儿童医院做听力测试和相关身体检查,以排除孩子是否存在生理原因造成的发音困难,如听力障碍或构音器官异常。
排除了生理性的原因后,家长就要查找其他方面的原因了。
几个有可能造成孩子说话晚的因素:
1.感觉刺激不足
宝宝在出生后需要两种营养,一种是身体发育的食品营养,第二种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感觉刺激。这两种营养,缺少任意一种都会造成孩子能力发育的滞后。
这里的感觉刺激不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口腔触觉体验不足
有些家长过于担心,怕自己的孩子的食物太硬,太难消化,所以常喂宝宝米糊、烂面条,肉要打成肉泥,水果要压成汁,蔬菜也要切碎,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影响宝宝口腔肌肉的发育。宝宝说话经常流口水,说话不清楚或口吃结巴,往往都是因为他们的口腔肌肉得不到锻炼。
另外小宝宝经常会出现吃手,咬手指,有时拿到东西就直接往嘴里送的行为。这是宝宝自身发育的一种本能现象,是孩子缺乏合理的口腔刺激或者关爱的表现。如果在需要足够的口腔触觉体验时没有给予足够的刺激,那么宝宝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也会很容易出现流口水、说话晚、咬字不清的现象
②听觉刺激不足
宝宝在发育前期,身体各个部位还没有完全成形,听觉器官比较脆弱。如果所居住的环境比较嘈杂,宝宝身体里的保护机制会自动生效,主动屏蔽让他不舒服的声音。相反的,孩子成长环境过于安静,很少与人互动也是会影响语言发展。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宝宝语言输入信息减少,从而影响孩子的语言输出。
2.不良的家庭带养方式
>>>家长代劳过多
家长对于孩子过于关注,尤其是老人带孩子,会让孩子适应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只要哼一声,或者指着一个物品,家长马上就会帮忙完成,让孩子的语言表达极度匮乏。
>>>语言环境不良
不少家庭中,都会存在两三种不同的方言,父母、祖父母等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从而导致宝宝学说话困难,直接导致宝宝说话晚。
>>>电子产品代替陪伴
现在很多家长,给宝宝玩手机或者看电视,时间过长,和孩子的沟通时间就慢慢的减少,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视,都是单向性的表达,没有互动和交流,非常不利于儿童语言的发育。
>>>外界互动太少
0-3岁的孩子只有在丰富多样的现实体验中,才能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发育出发达的脑神经,如果经常把孩子宅在家,就直接剥夺了他们发展其它能力的机会,相当于给他们制造了一个隐形的牢房,限制了儿童不断学习的机会和体验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