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5 03:10:06
为何孩子突然说话“磕磕巴巴”?需要干预吗?
最近有宝妈来咨询:
宝宝两岁多了,之前说话还比较流利,能说不少简单的词语和句子,可最近突然有些结结巴巴的,一个字,比如“就......就.....就...
家人中没有人口吃,请问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什么办法纠正吗?
(图片源自网络)
其实,许多宝宝在语言发展的初始阶段都会遇到这种现象。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宝宝“口吃”这件事。
什么是“口吃”?
世界卫生组织对“口吃”的定义是:一种语言节奏障碍,在说话过程中,知道想说什么,但由于发音重复,延长或停顿,导致表达困难。
口吃通称结巴,包括发育性口吃、病理性口吃:
发育性口吃
发育性口吃是指开始于儿童期,并且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发展而成的口吃。
将近三成的孩子在4岁前有发育性口吃,其中3岁左右的孩子最多。
发育性口吃多数情况下家长不用过于担心,暂时的问题是可以随着年龄增长和语言习得的深化逐渐消失的。
(图片源自网络)
病理性口吃
而病理性口吃产生的原因,多数是由于宝宝有口吃家族遗传史,或因先天的发育不良造成的,如胎儿期母体患妊娠毒血症、出血或躯体性疾病,或发育过程中患某些传染病使神经系统功能弱化,言语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病理性口吃,需要专业人士的干预才能解决。
以下征兆需干预
1. 口吃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
2. 症状从轻到重的趋势明显
3.宝宝对自己的口吃问题已有认知,或已因此产生心理负担
4.宝宝周围有口吃者的存在
如果发现符合以上全部或者大部分情况,尤其是家族性口吃的情况,应该马上带宝宝去医院进行专业诊断,寻找专业的语言治疗师的帮助。
(图片源自网络)
为何宝宝会突然“口吃”?
如前文所述,多数宝宝说话结巴是属于发育性口吃。而宝宝本来说话流利,突然开始口吃,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模仿
儿童时期是学习语言、发音的最佳时期,宝宝的模仿能力极强,同时,神经中枢系统发育不完善,如果宝宝身边有口吃的人,宝宝也很容易受到影响。
2 、惊吓
有些家长对宝宝过于严厉,常常厉声呵责宝宝,或者父母之间发生冲突,吵闹打架,这些都会使得宝宝受到惊吓,从而变得口吃起来。
3 、发展不平衡
在两三岁到七岁之间,宝宝的表达和表现欲望逐渐增强,但此时他的语言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因而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感到困难,说话过于急躁、激动或紧张。
宝宝思考与说话的速度无法配合,就容易出现口吃现象。
(图片源自网络)
4、父母要求过急
众所周知,宝宝的语言发展能力有快有慢。而有些家长过于心急和敏感,把宝宝学话时犹豫不决或轻度顿挫看作是口吃,对宝宝进行过多的矫正或斥责、嘲笑宝宝。
这样做容易使宝宝对自己说话也产生不满和紧张感,从而回避一些普通的交谈和某些特殊的场合,口吃现象逐渐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5、强行纠正“左撇子”
有些宝宝属于左手优势儿童(俗称“左撇子”),而父母、幼儿园老师强迫宝宝用右手拿筷子、拿剪刀等,就有可能使大脑在形成语言优势半球的过程中出现功能混乱,出现口吃。
(图片源自网络)
宝宝“口吃”时,父母该怎么做?
学龄前儿童口吃通常是阶段性的,属于正常的现象,少则几周,多则两三个月,当宝宝的语言发展进步了,这样的情况就会自动消失。
平时,家长也应尽可能地给宝宝一个没有压力的语言沟通环境,缓解宝宝说话的压力:
不要给孩子压力
宝宝说话时不要紧盯着宝宝的嘴巴。当宝宝说话结巴时,绝对不要取笑、表示厌恶、恐吓、甚至打骂,那样只会让宝宝紧张得说不出话。
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别人讨论"我的孩子怎么说话结结巴巴。"这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语言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让他们开口时更紧张。
(图片源自网络)
放慢语速和孩子对话
如果发现孩子说话卡壳,建议父母尽量放慢语速,把每个字说清楚,同时也让宝宝慢慢讲,不要着急。
当宝宝讲话有些拖长音或重复时,不要打断宝宝的话、替宝宝说话,甚至学他的样子说话。耐心等宝宝讲完,过一会儿让他再说一遍。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再讲同一句话,就会好得多。
多鼓励,给宝宝信心
和宝宝对话时,家长要用温柔坚定的眼神看着孩子,尊重并且善于诱导。
当孩子有一点改进时,家长应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宝宝战胜结巴的信心。
不要强迫纠正“左撇子”
惯用手为左手不是病,是自然的事情,所以不用强制要求孩子一定要用右手。
(图片源自网络)
有效缓解宝宝口吃的小技巧
1. 亲子阅读
妈妈和宝宝进行亲子阅读时,可以用温和的语调描述故事情节,之后让宝宝跟着说一遍,即便宝宝讲得不好也没关系。
妈妈和宝宝一句句地讲故事,有利于宝宝说出整句话,对矫正口吃十分有益。
2. 唱歌、说儿歌
一般有口吃的人在唱歌时是不会口吃的,因为歌曲中有节奏感。因此,妈妈要有意识地和宝宝一同唱歌、说儿歌,使其掌握语言的节奏。
3. 玩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游戏有助于消除宝宝语言表达时的紧张感,让宝宝觉得不是自己在说话,而是角色在说话,会不自觉地忘记自己的口吃,口吃便不知不觉得到了矫正。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的口吃现象一直持续,请尽早求助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