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2 07:28:44
甄益乐:孩子2岁不会说话,但能听懂,可能是有疾病的预兆!
据甄益乐观察: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宝宝什么都听得懂,只要平时多引导,孩子大大就好了。可真的是这样吗?
语言学家指出:儿童语言的
“听的敏感期”,从出生开始,大约持续到3岁。宝宝从出生后就开始反复接触语言刺激,但这时如果孩子的语言中枢发育的不好,他就无法在外界汲取大量的信息进行输出。绝大部分发育正常的孩子能够在3岁以前完成从依依呀呀的发音,到单个字的重复,最后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小朋友一系列改变。因此我们说0-3岁是儿童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一生中掌握言语最迅速的时期。在这第一个“语言敏感期”里,孩子无意识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语言,也会模仿的说出语言,为之后更流畅更顺利的表达与学习奠定基础。
可是如果孩子的大脑神经元不活跃,语言中枢发育不好,孩子就不具备相对应学习语言的大脑条件,虽然它能理解,但是无法开口,也没有兴趣学习语言,在家长的一拖再拖之下,等来的就只能是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一纸诊断书。
甄益乐在这分享一下1-3岁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以及在这几个阶段中,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期(1~3岁)
通过第一年的积累,在正确的教育下,1岁的孩子可以说出爸爸、妈妈、姨、奶、抱”等5-10个简单的词,常常用一两个词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绪,还能够对简单的语言要求作出反应,这也就意味着孩子正式进入“语言期”了。
1、1岁~1岁半
很多父母都咨询过甄益乐这样的的疑惑:孩子1岁的时候(早一些的可能是6-9个月),就已经会叫“爸爸、妈妈”等称谓了,怎么之后半年就再也“没动静”了?
也有的家长会很着急的问:我家孩子现在大人说什么,他都能听懂了,就是一直不开口说话,到底咋回事?
如果目前孩子已经落后同龄人或者出现语言停滞的状况下,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有自闭症的倾向,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孩子在一岁半以前主要以仿说为主,当孩子只会说家长教给的词汇,而没有自己的语言,而且不喜欢与家人亲近很少有目光对视时候,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高度注意!尽量带孩子去做检查,早发现,早治愈!
第二种情况:孩子很有可能发生了语言发育迟缓。在一岁时候孩子的语言中枢是发育正常的,但之后由于一些营养并不是人体自身就能够合成的,而缺乏营养就会导致大脑神经突触发育稀疏而缓慢,无法将传递来的语言正确的排列组合进行输出,所以在此期间给孩子补充营养素是最有效的方法。
2、1岁半~2岁
大部分的孩子,在1岁半左右,开始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在这一时期,在孩子能用一个字或片语来表达许多不同的情况,或用不同的字表示相同的意思。比如孩子说:“妈妈,走。”其中有“妈妈,离开这里”“妈妈回家”或“妈妈,去散步”等不同的意思,需要依情况而定。
因此,父母适当的“解码”,以完整地语句说出,并蹲下来让孩子看到说话的嘴形,是帮助这个时期幼儿语言发展很重要的态度。
另外,1岁半到2岁,这是幼儿学习名词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幼儿将感受到“万物皆有名”,而且常常会指着周遭的事物问“这是什么?”
在幼儿的世界里,没有所谓难与易之分,虽然有些名词在发音或字数上会让成人觉得较难,但只要一再为幼儿 重复,他将记在脑海中,当幼儿的发音器官发展完毕后,孩子会像连珠炮一般说个不停呢!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父母要给孩子创造非常温暖、轻松的说话环境,不要不顾孩子的情感,强迫孩子说话或表演。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父母要让他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没有表达清楚,父母要用正确的语言重复孩子的话语,虽然孩子可能并不一定当时重复,但他会记住,下次可能就会正确地说了。
3、2岁~3岁
宝宝的语言能力开始由单双词句向完整词句发展,能简单复述大人给他说的短小故事,经过练习能背诵儿歌或短诗。但由于发音器官不完整,会存在许多语音错误。
这时期,孩子已经能用语言与他人交谈,知道怎样问和回答问题,学习掌握语法和语义,懂得讲话要轮流进行。在这个时期,家庭成员一定要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而不要总学孩子使用像吃面面、坐车车这样的“儿童语言”。
2岁半以后,孩子的生活经验丰富了,友伴关系也随着形成,会使用主文和从属文的句子,也有我的概念,动词、形容词的使用愈来愈正确,更能叙述不在眼前的事物。
这时候,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与他人,尤其是同龄人接触,使孩子在正常的交往中学习运用语言;父母也可以和孩子演一些小戏剧或过家家,使孩子学习体会别人的角色;可以让孩子充当家中的信息传递员,如告诉爸爸我们马上就可以吃饭了,对妈妈说还有5分钟电视就开始了等等;还可以让孩子当小领导,由他教你怎样做某事或指示你干一件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以便让孩子看到语言的效果。
3岁左右,宝宝的词汇量达到800~1000字,并对语言有了一定理解,说话内容开始丰富,能完整的描述事件,会使用礼貌用语,能够和大人进行完整的对话,会自己故意重复说一些自己认为有意思的词逗笑,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会自己给自己讲故事,有的还能生动的说出有趣的情节。当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让孩子把今天幼儿园里发生的有趣事情告诉爸爸妈妈,他会绘声绘色的描述,少数孩子还能加上自己的评价... ...
此时孩子处于语言“爆发”期,喜欢抢话、告状、管闲事,模仿大人说话的用词和语气并运用到自己的交往中。这一阶段,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平时的措辞语气。说话声音不要太大、太跋扈、太伤人或口心不一,这样会使孩子对语言的作用产生不良印象,甚至可能导致孩子的语言障碍。
宝宝提高语言能力,关键在锻炼!所以,在宝宝学习说话,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过程中,家长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与支持。父母要引导幼儿与成人、同伴自由交谈,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经验。幼儿有时在交谈中表现出结结巴巴,这可能是由于幼儿不知该用何词或意欲选择更好的词汇,偶尔的停顿可能正是他思考的过程,切忌在一旁督促,以免给幼儿造成紧张心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