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2 03:23:37
有必要跟新生儿、婴儿聊天吗?为什么?
特指 0天到4个月的宝宝
是不是必须要多聊天才能发展孩子的语言等能力?如何聊呢?需要有逻辑吗?他几乎不会给出反应呀。
跟孩子聊天和对孩子唱歌有区别吗?
Ps:我也看到很多适合婴儿看的卡片书,布书,可都还坐不起了,怎么读书给他听?两个人都躺着吗?
和婴儿说话,很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好处。
3岁以前的宝宝大脑处于迅速发育的阶段,在这个时期给予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可以帮助宝宝将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新生儿和婴儿期这个特殊的时期更是孩子脑发育最迅速的时候,家庭环境和家长的照料对于宝宝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新生儿来说父母就是全世界,孩子会敏感的随着父母的情绪波动。爸爸妈妈开心孩子就觉得舒适,爸爸妈妈难过孩子也会跟着哭啼不安。及时建立良好的亲子感情是孩子的脑部发育的基石。
虽然小宝贝好像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不会说话好像什么都不关心,但实际上婴儿大脑的活跃度是成人的两倍,神经细胞在不断的生长和建立联系。家长需要让宝宝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并且要给宝宝丰富多彩的环境。
这其中就包括丰富的语言环境。在新生儿期,孩子还不能完全看清楚东西的时候就有对人脸的迅速识别。孩子可以马上分辨出这是家长的脸并且会专注的看着。
被宝宝水汪汪的眼睛注视着那种感觉是非常美妙的,这个时候家长只要自然的和宝宝说话就好了。很快,宝宝就可以分辨出来妈妈和爸爸的声音,并且听到声音会有更多的反馈。多次的目光交流和对宝宝说话可以帮助宝宝更好的认识爸爸妈妈,熟悉之后就会出现听到妈妈爸爸的声音就安定下来的状态。这个代表宝宝对环境的认识的进步。同时相对妈妈的声音来说,宝宝会更喜欢爸爸的声音,因为爸爸的声音更低沉,类似于宝宝在妈妈子宫听到的声音。
在孩子2个月左右,就会出现微笑的表情,这个是孩子社会化交流进步的一个标志性的特征。家长和宝宝说话,对着宝宝微笑可以促进这个过程的发展。孩子在不停的观察并且学习家长的表情。所以多和宝宝说话可以明显的促进孩子的表情丰富程度。不仅如此,还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育。
语言发育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语言的输入,孩子要先会听,然后才会说。听是指宝宝通过听家长说话,看见家长的口型变化来学习发音。一开始孩子只会发出“aaa--ooo--iii--”这样的元音,逐渐观察家长的发音之后就会学会发元音和辅音结合在一起的声音比如“mama、bobo”这一类的声音。家长对宝宝说的越多,孩子学的就越快,越好。
宝宝对家长说话的反应是越来越大的,家长要对孩子的反应有交流。宝宝看着家长微笑,家长也回应微笑,这种良性循环是最好的。如果宝宝发出“aaa”的声音,家长可以重复宝宝的声音,这样会让孩子非常兴奋。然后就可以一直和宝宝对话进行下去了。年龄越大孩子会的越多。
和宝宝说话的要诀之一就是要看着宝宝的眼睛,家长和宝宝的对视,目光交流是联系感情最好的方式。之后家长可以自由发挥和宝宝说话,其实当看到宝宝乌黑的眼睛的时候,爸爸妈妈会抑制不住的说些傻乎乎的夸耀的话的。因为最好看的就是自己家的宝宝了。
多和宝宝说话,可以帮助加强亲子感情,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育,是非常好。而且非常愉快的一件事情。多多尝试是最好的。
说到底,这大概是宝宝一生中最安静听你说话的阶段了,赶快唠叨唠叨吧,不然很快就要被嫌弃成啰嗦爸妈了。
我家女儿在她妈肚子里的时候,我每天晚上给她讲故事,固定八点到九点,各种童话故事尽力栩栩如生的讲给她听。讲完,我会告诉她,娃娃,好好睡觉了,晚安。
持续了至少半年以上。
后来她出生了,我陪产,看到她出生,护士把她高高举起来,给妈妈看,但她哭的好凶,声音响亮。我不自觉说了一声,娃娃…
她不哭了,两只眼睛立刻找到了我的方向,对,她出生就睁着眼睛,挣扎着要来找我。
真是值了
知乎小透明首答竟然破百!太惊喜了。。
给大家看下我家肉墩子撩妹:: ?(?σσ?)? ::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8050193861922816
补充一点,就是我儿在哺乳期,他吃奶时候我会轻轻声音跟他说话,比如慢点,或者换一边。以后长牙不要咬妈妈之类的。后面喂奶只要我说“换一边” 他就会自己停下来,等我准备好,换了后他再继续吃。。。长牙时候,有一次印象特别深刻,他特别想咬我,我知道。我就说“呵呵?你不能咬哦”他朝我鬼魅一笑,就没有咬下去。后面长牙齿再怎么难受,吃奶都不咬的。
一岁时候,带出去玩碰碰车,有个小朋友妈妈直接抱她的娃娃上去的,我是一步一步教我娃怎么自己爬,流程讲的很详细。那个妈妈说,哎哟,你说这么多,他有听不懂。自己抱上去呗。。
我说,他听的懂。
后来,我娃玩类似的都可以自己独立爬上去了。
很多事情我只要跟他讲一遍流程他自己就可以学着做了。。
四岁就自己洗头洗澡穿衣服。。流程都是教一遍。
是的,我是个啰嗦且偷懒的妈妈。嘻嘻
我坚信每一个宝宝都跟妈妈有心灵感应的,同时也相信用心沟通交流他绝对听得懂也能明白。
最反感听到“他还小,你说这些他不懂”
所以敞开心扉跟宝宝说话吧。。。哈哈哈
~~~~~~~~华丽丽分割
怀孕时候特别无聊,下午午睡之前都会跟宝宝聊天,说着今天发生的事情。每次开头都是“小宝。你猜妈妈今天干嘛了?”晚上八点睡觉前,会读一段或者一篇床头灯英文故事。
当天生的时候,因为是剖腹产,他从肚子里被拽出来后放在几米开外的待清理台子上,哭的那叫一个响亮,不停的哭。后来我顺着他方向开始跟叫了他一声“小宝,不哭哦。你猜妈妈今天干嘛了?”他立马不哭了。。。医生说一直顺着我声音找我。
几个月时候,听到英文朗读,依然兴致很高,很喜欢咿咿呀呀跟着读。
现在五岁多了,最大感受是——他的话特别多,超级多,每天噼里啪啦跟你讲当天发生什么事情。但是,叙事能力很强。。而且,英文单词发音很标准。
可能。因为有个话痨的麻麻?T﹏T
你们知道吗?新生儿脑的重量只有350-400克,大约是成人脑重的25%,到了1岁时,重量翻一倍,达到成人脑重的50%,2岁时再增长,达到成人脑重的75%。由此可知,3岁前是孩子脑发育的关键期,也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期。在这个时期,给孩子良好的听视觉环境,不仅可以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更能让宝宝的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所以,在婴幼儿时期,跟宝宝聊天是非常必要的哦。
很多爸爸妈妈觉得,新生儿什么都不懂,聊不聊天其实都一样。其实不是的,虽然孩子还不会说话,大脑发育也还不完美,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父母就是他们小小世界的全部。父母的一颦一笑,孩子都能敏感的捕捉并感受。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开心、愉悦的情绪,那孩子就会感受到舒适;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烦躁、愤怒,那孩子自然也容易受到影响而哭闹不停。对于新生儿来说,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获得心理安全的重要来源。
宝宝从出生开始,就与主要养育人(主要指父母)建立了安全的依恋关系。虽然头两个月表现并不明显,但是两个月以后,宝宝的日渐难带都是在向父母索取安全感的表现。新生儿是不会说话的,他们只能通过咿呀声或者哭泣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我饿了,我困了),而父母及时的回应能让宝宝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对小宝宝来说,没有比听爸爸妈妈与自己聊天更惬意的事情了,这种温暖的氛围,是他们直接接收到的最暖最真实的爱的表达。如果想让孩子内心富足、积极开朗,那么幼儿时期可以多跟孩子聊天,帮助他建立安全感哦。
其实婴儿很早就开始使用语言了,甚至在我们发觉之前,婴儿已经可以听得懂我们说的话。孩子不仅拥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词汇,也运用词库,传递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只是我们暂时识别不了婴儿的话。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婴儿发展时期,宝宝会出现几个语言的关键阶段,我在《小芽启萌?优陪计划》的理论课中给大家做了详细的说明,如果能根据宝宝不同月龄的语言发展特征,紧紧抓住语言敏感期,就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发展环境。
虽然小月龄的宝宝还不会和成人对话,也不能理解成人的语言,但宝宝会通过“咿咿呀呀”做自我训练,尝试理解某些字、词、句的意思。在这个阶段,父母经常对着宝宝讲话,通过发声、模仿、呼唤,发出与行为有关的声音,都可以帮助宝宝更好的理解语言,习得语言。
华盛顿大学认知与大脑科学研究所副主任、言语听觉学教授里夏?库尔(Patricia Kuhl)认为:0-7岁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在关键期以前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和无意识的影响,宝宝完全有能力可以自主习得语言,甚至同时习得两种语言。
对于婴儿来说,第8-10月龄是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会默默的专心听大人说话,并在大脑里对语言数据进行收集、统计与分析,建立语言数据库。也就是说,1岁以下的婴儿接触的语言,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往后的语言发展。所以我们不仅鼓励家长要和新生儿聊天,还建议大家尝试换不同的语种来聊天,只有优秀、丰富,多元的语言环境,才能为孩子日后习得多种语言提供良好的基础。
每次提到语言启蒙,总有一些家长会提出疑问:现在国内外的早教视频已经相当专业和丰富了,让孩子从中学习不会更高效吗?
但其实说话是一项复杂的认知功能,只有面对面和宝宝进行交流,婴儿脑内的神经元才会记录下外语的语言、词汇和语法。也就是说,当我们与宝宝交谈时所使用的词汇数量和丰富程度,才是真正影响孩子词汇量和智商的因素。(美国著名的脑科学家约翰·梅迪纳《让孩子的大脑自由》)。所以,相对于让婴幼儿看语言学习方面的DVD,应该优先选择面对面交流。
在小月龄宝宝中,模仿孩子的话语、笑声、表情,及时回应孩子,与孩子形成有效互动,不仅能给孩子更多机会去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更能让孩子的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其中,轮流沟通就是与小月龄宝宝有效互动的常用方法。
讨论完与小宝宝聊天的重要性以后,有些知友可能会产生新的疑问:既然小月龄的宝宝不具备与人对话的能力,那该如何沟通呢?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只要每次我们说完话后,预留几秒钟的时间给孩子做回应就好。轮流沟通不一定是通过语言的方式,对于婴儿来说,孩子的表情、行为和节奏都是对我们的回应。比如:
给宝宝换尿布,我们可以说“宝宝,我现在给你换尿布哦”,说完停下来几秒钟,观看孩子的表情,孩子手舞足蹈,或者稍稍拱起屁股都是对我们的回应,我们可以拖着孩子的屁股,补充一句说“我看到你弓起了屁股,你也想换尿布裤。”
这个简单的交流过程,就是我们与孩子双向对话的通道,哪怕孩子的肢体反应再微妙,都是一个很积极的互动特征。这些,也是其他科技产品无法做到的。
为人父母,我们总想用所有的爱来浇灌孩子,仿佛这样他们才会茁壮成长。但其实,除了给予宝宝全身心的爱之外,我们更应该多跟宝宝交流,不错过他们每个成长的关键时期。
码字不易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
顺手点个赞吧
全文详细解析为什么要从宝宝出生开始就和宝宝聊天,以及父母可以怎么做。
在婴儿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称之为“前言语阶段”,一般定义为从婴儿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0~12个月,也有学者解释为0~18个月)[1]。
林崇德[2]将婴儿的前言语发展提前到胎儿期,
妊娠中后期(5~8个月):这时的胎儿已经有了初步的听觉反应和原始的听觉记忆能力,能大致区分出音乐、噪声和语言,并能表现出对母亲语音的偏爱;新生儿期(0~1个月):这时的婴儿能对声音进行空间定位,表现出对于因特别时母亲语音的明显偏爱;发音游戏期(2,3,4个月):这时的婴儿开始理解言语活动中的某些交流信息,能和承认进行“互相模仿”式的“发音游戏”;语音修正期(5-8、9个月):这时候的婴儿能鉴别言语的节奏和语调特征,并开始根据其周围语音环境来修正自己的语音体系。比如,那些母语中没有的一些语音,在这一阶段被逐渐丢失;学话萌芽期(9~12个月):这时候的婴儿已经能够辨别母语中的各种音素,能把听到的语音转化为音素,并认识这些语音所代表的意义。这让他们能够经常系统的模仿和学习新语音,为言语的发生做好准备。
而且,婴儿的言语知觉能力,也会经历3种水平的发展过程[3]:
辨音水平(0~4个月):这一时期的婴儿首先学会了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出生12天的婴儿,就能以目光凝视/转移、停止/继续吮吸、停止/继续蹬腿等身体行为,对说话声音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其次这一时期的婴儿还获得了辨别不同说话声音的感知能力,如可能对男/女的声音、抚养者/陌生人的声音做出明显不同的反应。辨调水平(4~10个月):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注意一句话或者一段话的语调,来体会说话声音的意义,并且能够给与相应的反馈。比如,父母用愉快的语气与婴儿说话时,语调出现上扬的变化,4个越大的婴儿便能够用微笑和喔喔的声音做出反应。辨义水平(10~18个月):此时的婴儿已经开始学习通过对声、韵、调整体的感知来接受预约;10个月的婴儿大概可以理解10个左右的表示人称、物体和动作的词,而12个月大的婴儿可以对成人用恼怒的语调说“宝宝,你好,我们喜欢你!”表示出诧异、思索的行为反应,好像觉得“既然你喜欢我,为什么还对我这么凶!”另一项证明新出生婴儿能感知母亲声音的试验:
心理学家对出生仅三天的新生儿进行了听觉偏爱研究:让新生儿的母亲朗读一个儿童故事,并用录音机将其声音录下来,作为声音刺激材料。进行测试时,新生儿与母亲接触的时间总共才12小时。测试方法是:如果婴儿按一定的频率吃奶,他们就能听到自己母亲朗读故事的声音;如果偏离了这个频率,他们将听到另一个妇女朗读的声音。测验结果表明,85%的被试新生儿偏爱自己母亲的声音,安能听到自己母亲声音的频率吃奶。与成年人与宝宝的正常说话相比,婴儿会更多地注意大人们的牙牙学语,并对之更加热情。调皮夸张、高亢的音调,都会吸引小宝宝的注意力,让TA跟感兴趣。宝宝大脑80%的发育发生在宝宝的三岁之前。随着TA脑袋逐渐长大,它会思考、学习和处理信息,并建立一些联系。这些称为神经突触的连接,以超快的速度形成,在最初的几年中大约每秒700次。与宝宝说话,会激发大脑处理语言的重要神经突触。TA听到的单词越多,这些情感联系就会越强烈。这个过程可以增强宝宝未来的语言能力和整体学习能力。更多机会听到大人的牙牙学语的宝宝,会在2岁时比其他同龄宝宝知道更多的单词。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Still Face静止脸实验。
实验中,刚开始妈
当妈妈伸出手去拥抱孩子的时候,这个暴躁的孩子立马安静下来,也终于开心了起来。
妈妈的情绪和语言,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静止脸(Still face)”实验,或许能够给妈妈们最直观深刻的感触。后续实验数据表明:在母亲对孩子冷漠以对、毫无反应的这段时间里,孩子出现心跳加速、压力激素分泌增加等一系列生理反应,倘若实验持续下去,孩子的心理也会受到严重创伤。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3286522306351104
当和宝宝一起玩“捉迷藏”游戏时,当你在换尿布时给他唠叨时,当你哄孩子入睡时唱歌,当薄薄愉快地咕咕咕、咯咯发出声音,而你给出回应与她一起发出这些声音时,很有趣,更重要的是这对宝宝的成长非常非常重要[4]!
TA年轻的大脑正在吸收用来说第一个单词的声音、语调以及语言。父母会扮演重要角色,有父母与他们交谈的孩子,往往比没有父母的孩子拥有更强的语言和会话能力。
与你的宝宝说话的最佳方式,可能也是最自然的事情:我们许多人对宝宝说话的那种很温柔、很缓慢的方式“小家伙,你好吗?” “你想要球球吗?”这是(成人对婴儿所用的) 模仿儿语(Baby talk),它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和宝宝说话https://www.zhihu.com/video/1184441803968782336
为了让你的宝宝能更多的受益于大人的模仿说话,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经常和她聊天:健谈的父母往往会有说话多的孩子。与宝宝一起度过一些单独的时间:当父母与孩子一对一,并且没有其他成年人或孩子在身边时,牙牙学语让宝宝最有益。当你的宝宝尝试与你说话时,请不要打扰或移开视线,TA需要知道你在乎听TA说话。看着宝宝的眼睛:当TA正对着你时,她会对说话内容做出更好的回应。限制TA看到和听到的电视数量:太多会阻碍语言的发育。大人之间说话时,也可以让宝宝参与其中:宝宝也需要听到日常谈话中的单词正常发音。
随着孩子的成长和成熟,与孩子交谈的方式也要对应的发生变化。
1至3个月
婴儿正在通过咕咕,发出咯咯的声音,当然还有哭泣来与你交流。TA也在听父母说话,当你以某种方式对宝宝说话时,TA可能会微笑,动胳膊或腿。与孩子说话,唱歌,玩游戏和玩捉迷藏的游戏。叙述你的活动:在洗澡,吃饭或娱乐时,告诉宝宝你都在做什么和在看什么。给宝宝念书,并谈论所看到的图片。当宝宝发出声音和微笑时,要庆祝,微笑并兴奋起来。在大约两个月的时间里,婴儿开始发出元音(“ ah-ah”或“ oh-oh”)。模仿这些声音,并混入一些真实的单词。当宝宝发出声音时,你也应该发出声音,然后等待TA做出响应。这将教TA如何进行对话。
4至7个月
宝宝将开始尝试复制听到的声音。你会注意到TA探索自己的声音和曲调。在尝试表达自己的感受时,TA甚至可能提高或降低声音。
用TA发出的声音鼓励说话:比如,她说“ bah”,请说“奶瓶”或“书”。扩大对话范围:说话时,语速要慢,并开始强调某些单词。例如,拿着一个球说:“你要球吗?这是你的球。”然后保持沉默,鼓励TA做出回应。向宝宝介绍不同的对象:当TA看着某物时,指出并告诉TA是什么。每天给宝宝读书,尤其是彩色图画书和杂志。
8至12个月
TA将开始理解某些单词(例如“不”)并说一些(例如“mama”或“dada”)。到宝宝一岁的时候,TA还将理解某些命令,例如“挥手再见”。
不断谈论你和宝宝正在做什么,正在看着或指着什么。如果TA指着汽车,那就告诉并可以说说“汽车”,请说“是的,那是一辆红色汽车。”指出宝宝所接触的每个物体的名字:玩具,勺子,牛奶等,并可以开始指出身体部位,如指向TA的手臂并说“手臂”帮助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当需要阻止孩子做某事时,请坚定地说“不”,不要大喊。演唱具有动作感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