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0 13:36:22
孩子不敢表达,怎么办?——《100个好习惯》系列81
言语是人类所使用的最有效果的工具。 ——吉普林
每到开学,孩子们都特别忙,不是忙着赶作业,而是忙着竞选班干部。这群小淘气最喜欢当“领导”了。个个干劲十足,该准备口号的准备口号,该准备道具的,准备道具,都撸起袖子准备竞选“大领导”。
小军也不例外,私下里准备着竞选。班上在竞选班干部之前,每个孩子需要上讲台发言,讲述自己当上干部之后,要做哪些事情。总之就是为了获得台下每个“小选民”的青睐,把宝贵的一票投给自己。
孩子们都表现得非常不错,在台上侃侃而谈,说实话我觉得有几个孩子得说辞让我都想给她投票,天生就有演讲的天分,表达能力超群。
每个孩子都是有备而来,比如上台竞选班长的小宁,她说:“如果大家选我做班长,我会像雷锋一样为大家服务,而且……”
孩子说着偷偷瞄了瞄讲台边的我,用小手挡着小嘴,想声音不传到我这边来,轻声的说道,“而且我会请大家吃好吃的零食……”
“这孩子,别以为我没听到。这么小就知道笼络人心呢,看我怎么收拾你……哈哈。”
有的孩子口号喊得更响,记得有个孩子要竞选劳动委员,他拉选票的策略就更大胆了,“如果我当成劳动委员了,有的同学如果没有时间做清洁,我可以帮他一起做……”
这小淘气,是准备做劳模呀!这学期的清洁,估计都得这个孩子包了,班里的清洁懒虫可有一大把……
后面轮到了小军上台。登记表上,他填写的是竞选班长,孩子上台小腿不停的抖动着,不太敢看台下,略低着头。
台下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盯着他,屏住了呼吸等着他说话。孩子在台上一句话也没说,最后在我的鼓励之下,孩子抛出一句“我想竞选班长……”,然后面红耳赤的回到了座位上……
竞选结果出来了,小军落选了。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孩子没有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所以其他孩子就没有投他的票。
小军并不是特例,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问题,不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的孩子甚至把一句话说完整都非常吃力,即使说出也常常词不达意,或者话说了半天,总是绕来绕去的,听的人也迷迷糊糊一头雾水。没有突出重点,对于自己内心的想法很难表达出来。
孩子为什么表达困难呢?一般情况下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方面来自于家长:
1、家长很少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因为家长太勤快了,让孩子缺乏的表达动力和机会。
有一句口头禅“大人说话,小孩少插嘴”。说这句话无形之中就把孩子表达想法的窗口给堵上了。
另外家长都把孩子当成家里面的小皇帝,很多孩子在家里面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需要什么,直接小手一指,家长马上就送上来了。比如孩子想要喝水、吃饭和出去玩,只需要一个表情,一个手指的动作,家长就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了,马上就帮孩子做到。有时候甚至不需要动作,家长就能猜出孩子的想法。
当孩子无需用语言表达需求,她就失去了表达的动力,长久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2、家长缺乏和孩子沟通。
有时咱们家长对孩子更多的是质问。家长问,孩子只需要回答。孩子一直处在被动回答问题的状况下。
第二个方面是来自孩子:
1、孩子缺乏自信。
因为孩子在面对众人的时候,容易紧张,说话会心跳加速脸红,容易吐字不清晰、不标准,而这个时候往往父母会比较着急,不自觉的就会打断孩子说话,立刻纠正孩子的错误。
这种做法,不知不觉影响到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将孩子说话的需求给抑制住了,长此以往导致孩子不够自信,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表达能力减弱。
2、身体的原因
孩子生长发育各异,有的孩子思维和口头语言能力发展不协调,组织语言跟不上思维速度,所以说话的时候,表现为不连贯不流畅,害怕出丑,干脆就不说了。
语言表达能力对孩子非常重要。从短期来看,如果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如影响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长远来看,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人际交往,家庭幸福甚至是事业的成功。
所以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那咱们怎么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跟孩子一起阅读。
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亲子阅读是一个捷径。咱们可以选一些对孩子有意义书。比如一些历史名著或者是经典书籍,陪孩子一起多看多读。
这些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都非常优美,句子精炼,逻辑性强,其中有些词汇更是语言中的精华。因此让孩子阅读这些书籍,可以为孩子的语言发展和口头表
第二步、家长做个好老师。
在日常生活中,多跟孩子沟通,比如在生活工作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可以非常形象的描述给孩子听。比如在外面看到一些有趣的事情,也可以分享给孩子。
抽时间跟孩子交流、谈心,利用业余时间丰富孩子的生活。比如周末带孩子去郊游、观赏公园的美景,小孩子从这些活动中积累说话的材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让孩子想说爱说,有东西可以说。
注意:咱们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使用语言,表情,还要配合一些肢体动作,同时如果孩子表达能力一般,咱们语速可以放慢。
第三步、尊重孩子,抓住孩子的兴趣。
孩子在表达想法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词不达意,甚至吐字不清晰的情况。这时咱们作为家长不要轻易的去打断孩子,甚至去嘲笑孩子,而应该让孩子把话说完。
如果有什么问题,等说完之后,再给孩子一些提示,在咱们轻微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提高。
另外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来强化孩子的表达能力。
比如孩子对恐龙感兴趣,咱们就可以给他提供更多更详细的关于恐龙的知识、图片。给孩子看一些有关恐龙的书籍,跟孩子聊一些有关于恐龙的话题,孩子遇到与自己相关的东西肯定更想表达。
班上有个孩子特不爱说话,一整天都很难看到他跟同学聊天。但是有一天班会课,让孩子上来说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孩子一谈起汽车,那个兴趣就来了,整整说了15分钟。
第四步、培养孩子的自信,鼓励孩子把话说完。
当孩子要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咱们不要急于打断,而是引导孩子表达。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表达需要,从而建立孩子的信心。
比如孩子做拼图练习,遇到困难了,家长千万不要孩子一呼喊,咱们就跑过去提供帮助,而是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需要表达出来,比如“孩子你有什么需要?”
孩子:“妈妈,帮我玩这个游戏。”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力量。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提高孩子表达能力的技巧,那就是让孩子讲故事。
我们班鼓励家长跟孩子讲睡前故事,很多孩子都要听完爸妈讲故事才能睡得着。
到后面让家长第一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第二天让孩子复述家长昨天给孩子讲的故事。
比如跟孩子说,“宝贝,妈妈想听一下你讲故事。”
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咱们要不断的鼓励孩子,说孩子讲的故事非常好听。
尽管最开始的时候,孩子讲的故事可能比较生涩,但是在咱们的鼓励之下,孩子的表达能力将会越来越好,讲出一些绘声绘色的好故事!
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让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继续为大家分享《100个好习惯》系列82——孩子有些贪心,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