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0 09:59:59
孩子不会表达怎么办?
表达是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是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和阅读的综合运用。学会表达是孩子最基本的素养与能力。
不善于表达的孩子,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语言匮乏。这一类的孩子在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出现用词简单、用词不当、多重复,说话不连贯,多语法错误等,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二是发音不清。发音不准、吐字不清,不愿意与人交流,特别是与陌生人。实际交流能力与其掌握的语言能力不相符合,譬如,想表达三层意思,而实际只说了两层。
三是理解偏差。不能理解词语的真实意思。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书面表达,思维混乱,缺乏逻辑,特别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有的孩子张不开口,打“磕巴”等。
形成原因
1、遗传因素。语言作为一种能力不完全是从别人那里学到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孩子的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与先天遗传有关。有的孩子天生会讲话、爱表达,俗话说的“人来疯”。有的则天生胆子小,“登不了大雅之堂”。
2、缺少后天的专门训练。表达能力可以后天获得。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语言能力的突飞猛进和词汇量的爆炸时期应该在2岁左右,甚至更早一些。家长错过了这一关键期,没有采取强化性的训练,先天不足,后天没补,孩子就会真正出现表达障碍。
潜在危害
1、影响正常交往。表达是交往的基础,学会表达有利于孩子与群体的融合,在孩子的成长阶段,表达能力是一堂必修课。家长如果忽视孩子的表达训练,孩子又缺少语言天赋,在与同伴的相处中往往会出现胆怯、懦弱,甚至被人误解,带来交往上的麻烦。
2、影响情感释放。表达是情感释放的基本方式,当孩子的喜、怒、哀、惧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时,就会出现急躁情绪,影响心理发育。
3、影响自信与成功。表达是生存之本,善于表达能够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孩子长大后就会变得缺乏自信,譬如在大庭广众面前不敢说话,不知道该怎么说话,说不清话等。
解决办法
1、对孩子进行专项思维训练。有序思维,是清晰表达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譬如,在陌生人面前,让孩子敢讲话。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让孩子知道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孩子做到了,给与表扬,做不好要不断鼓励。
2、做一个倾听者。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要耐心地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孩子说话,目光停留在孩子身上,用欣赏的眼神去鼓励孩子勇敢地说下去。当孩子支支吾吾说不清时,家长可以帮助,帮助孩子梳理语序。
3、不轻易批评孩子。当孩子的观点和自己不一致时不要去训斥,更不能盲目反驳,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是正确的,还是错误。
4、创设情景。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书、朗诵,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在参与中鼓励孩子敢于在大庭广众面前说话,培养领导才能。
5、鼓励孩子写日记。日记是提高孩子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很多成功者,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家长要鼓励孩子记日记,开始可以和孩子一起写,定期交流写日记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