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16:42:13
孩子三岁半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话怎么办?
只能简单的说几个字
贴两个视频,是我的一些经验,希望有帮助。
微博正文
微博正文
能听懂大人的话么?这点很关键,如果能完全听懂大人说话,明白大家每个指令的意思,并且能够按照指令完成。只是语言不丰富的话,不算严重,毕竟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程度会不一样。我家两个宝宝,大宝1岁出头就说的很好,两岁就可以说长句子,可以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二宝就会晚一些,快两岁只能说些简单的。如果孩子语言不好,也听不懂大人说话的意思,那就得赶紧找专业医生看看了。
1
我家孩子说话很晚,事实是到幼儿园之前还说的不算很利索。
所以她在幼儿园小班的时候其实挺吃亏的。
因为不怎么会说话,说话也不怎么能说清楚,所以是很难表达自己的。
总结一下我孩子之所以说话慢,第一是因为用的语言太杂了。
我和我妈和她说普通话,其他人和她说方言。
我们占据了带她时间的80%,可是其他所有人的占比也不是没有啊。
日常看动画片和听歌又是用的英文。
孩子脑子里混乱很自然,连说话的口音都有点神奇,用的是普通话的字,方言的发音和英语的调。
第二,孩子性格有点追求完美,不理解的绝对不会说出口。
我不喜欢太完美的孩子,可是在我各种放纵的教育下,孩子竟然是个有点小精致。
我非常不介意她把衣服穿脏,甚至认为脏点说明她运动到位。
但是她不,她一定要把衣服穿得干干净净回来。
不是太松的情况下,小妞可以把雪白的衣服穿三天干干净净的。
所以当我开始给她的小床弄得香喷喷很漂亮的时候,她很开心就接受了自己睡觉这件事。
这个可能就只能说是天赋了。
语言方面也是一样的,她不愿意说自己不理解的东西,所有说出来的话,必须是她理解的。
她会想办法用她的方式理解词句,然后表达出来。
譬如说,她理解的《小星星》是:一闪一闪亮晶晶/外面都是小眼睛/挂在翠湖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她理解的《学猫叫》是: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在你面前撒泡尿/还要喵喵喵喵喵
同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诗句她也会改,就是要改成她理解的样子,如果不理解,她就不说。
好吧,她不说我也不强求。
正是这两个语言大敌在前,所以孩子两岁半还是说不好话。
我其实也乐于接受,因为她说不清楚的话,别人也听不清楚,一大好处就是,如果在外面说了什么让为娘的很尴尬的话,我也可以安慰自己,别人没听懂。
我不算太担心孩子不怎么说话这件事,为之焦虑更是没有,毕竟都是正常成长的孩子,不至于差别太大。
如果呆笨点,那算我的,我的基因就是呆笨款的。
如果聪明的话,就算他爸爸的吧,暂时还没有显现出来而已。
后来孩子三岁上了幼儿园,半年多才把语言理顺。
又过半年才说得很清楚,后来就开始讲故事了啊。
本来就对她说话不抱太高期望,她开始跟我讲故事的时候,我简直有点惊呆。
这也正得益于前面讲到的两大障碍。
第一,她接触的语言稍多,所以她表达的时候,会挑她觉得最达意的语言,虽然有点混乱,但是能选择最简便的。
所以她讲故事的时候,故事里的小朋友打招呼不是说“你好”,而是“hello”或者“hi”,这两句英文在她心里是比方言更接近普通话的内容。
也有个趣事,她说方言就比较尴尬,会情不自禁先讲英文,再说方言。
这是因为后来她开始说话以后,她爸爸也和我们一起开始说了普通话,然后是学的英语,等提起想说方言的时候,她就觉得那在学新语言了,顺序在英文之后。
第二,她只表达自己理解的内容,所以她讲故事也会努力去理解故事的内容,而不是简单重复语言。
她给我讲过她版本的《龟兔赛跑》,里面有乌龟有兔子,居然还有人,还有小朋友,其实我没有理解,但是,她开心就好。
说这些是想说,每个孩子性格不一样,通过检查一切正常的话,就不要太担心,孩子迟早会说。
2
必须要提起注意的是下面一种情况,是我接触过的一个案例。
这是孩子的奶奶带孩子来找我的,孩子三岁了,没有说话。
孩子奶奶已经急到不行了,所有医院都检查了,从听力检查开始,到CT、核磁共振所有能做的检查都做了,一切正常。
最后放到一个心理专家那边,专家听完老人家对孩子不说话这件事的表达,看看检查的单据,前后进门大约五分钟的时间,就下结论说:孩子自闭症。
下一位。
当时奶奶真的是崩溃了,各种想追问,结果被医生喊来了下一位,就赶出来了。
回家来哭了很久。
孩子到我这边来,我看到孩子有非常正常的反应,小眼睛转起来滴溜滴溜的。
互动的时候,尽管不说话,但你能看到孩子非常积极探究的眼神,并不避人。
她能准确对我的语言做出反应,也会积极互动,根据奶奶讲,还送她去过各种早教班,反应也是正常的。
要说孩子不说话,我判断是奶奶严重越位了。
奶奶不仅管自己的儿子,还管儿媳,小两口的正常生活被一个奶奶横在中间。
她太爱自己的小孙女,以至于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儿媳去碰孩子,她管就好了。
久而久之,儿子儿媳干脆也任由老母亲去盘弄了。
这位奶奶我不是第一次接触,她非常焦虑,但是能力又很强,所有事情都抢先就去做了。
她为了不让儿子在学校里吃亏,请周围的姐姐们帮她儿子做作业。
后来,帮做作业的姐姐们顺利考上了好大学,她儿子早早就出来工作了。
在孙女的问题上,更是由于爱孙女到不行,什么都管,随时抱在身上,一刻不离手。
只要孙女在旁边,嘴就没有停过,一直在和孙女说话。
照道理说,孩子说话的确要依据对成年人的模仿,可是我一直保持一个观点,说的不到位的话,还不如少说。
日常话多,最多就是嘴碎,并不能帮孩子建立逻辑概念,给孩子切实的帮助,还不如去给孩子好好讲个故事来得有用。
最让我深受触动的是,奶奶这边咨询完,决定要走了,和我说再见的时候。
我和孩子说:宝宝再见!
基于之前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好感,孩子正在探究的看着我,准备做出反应。
奶奶在旁边立马拍拍孩子,说:快说啊!快
孩子立马放弃了尝试,转头看了奶奶一眼,我从孩子的眼神里看到了孩子对奶奶的烦恨,真的是有烦又有恨。
我的天,一个三岁的孩子,眼神里有厌烦,真的很难理解啊。
这个微弱的表情被我放大了告诉了奶奶,我建议她去和孩子做更细腻的沟通,而不是只在意自己的表达。
还建议她应该放手让自己的儿子儿媳有更多和孩子交流的机会。
但是结果是,她宁愿相信孩子有自闭症,往孩子身上下手,给孩子做天多地多的检查和治疗,也不愿意承认是她自己焦虑了。
3
孩子生下来,有生理问题,的确是很可怜。
更可怜的是,孩子生下来,没有生理问题,却被养护人,养出心理问题。
如果做了各种检查确定他没有生理问题和心理问题的话。
不要紧,恭喜,你生出来第二个爱因斯坦。
孩子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说话的呢?
绝大多数孩子在一岁左右开始说出第一个词,一般都是学着称呼他们的主要照料人;两岁左右已经能说不少简短的句子,能表达拒绝和需要,这在语言发展上面叫做双词句阶段;三四岁能说的句子越发复杂,有这个时期特有的可爱的错误,比如我女儿会说,狗穿的是狗衣,我们穿的是人衣;五六岁能理解复杂的语法形式,还开始了自创书写。
从什么都不会说,到什么都会说,好像也就过了短短几年。但这几年间的个体差异,却很大很大。
有的孩子三岁了还口齿不清,分不清楚「自己」 和「寄几」 ,而看起来同龄的孩子,都能开始像模像样地讲故事了,身为父母,我们心里难免会有点着急,都说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认知发展,我的孩子会不会有问题呢?
其实,这正是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中最常见的问题,叫做构音异常,顾名思义,是孩子说话的时候发的音同「正确的」 、「标准的」 语音不太一样。
常见的有丢音,比如把「姥姥」 说成「袄袄」 ,换音,比如把「小鱼」 说成「小恩」 ,还有错音,就是上面举的「自己」 和「寄几」 的例子。
一般来说,构音异常可能与学龄前幼儿的口腔协调能力较差有关,他们还不能像成人一样精确地控制口腔肌肉,灵活地改变共鸣腔的形状,从而准确地发音,绝大多数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随着他们发音器官越来越成熟,发音技巧越来越熟练,且对语音的知识越来越多,口齿不清的状况会有所改善。
口齿不清只是学龄前孩子可能遇到的语言问题中的很小的一个,三岁发音不清是不是问题?四岁答非所问是不是问题?五岁不会自己读书是不是问题?六岁不会写字是不是问题?在接下来我会结合语言学和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谈谈学龄前幼儿在语言、读写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希望你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能多一些淡定,少一些纠结。
会说话这件事,说难呢,也挺容易,说容易呢,又挺难。
语言学上也有一个流派,被称为「先天派」 ,领衔的就是目前还健在的最著名的天才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也是语言习得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提出,语言是人类天生的能力,所有的人类小孩都内建了一套普遍语法,能够帮他们先天地掌握母语。正因为他,语言学界基本分成了挺乔派和倒乔派,很少有能不谈他的,所以谈语言习得,绕不开乔姆斯基。
语言习得是什么意思呢?绝大多数生活在正常的语言环境里的孩子,借助人类先天的生理机制,比如发达的大脑、可塑性极强的发音器官,再加上群居社会所提供的天然的语言环境,学会说话显得顺理成章,也差不多都在学龄前期自然地掌握了至少一门母语,这是一个自然而然就学会的过程。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