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 09:14:05
孩子5岁,喜欢哭闹尖叫怎么办?
我女儿现在5岁,每天一不顺心就尖声哭叫,表达需求也很多时候是赖赖唧唧的表达。我试图纠正她,给她看看动画片里小朋友都是怎么表达需求的,还有告诉她小公主不常尖叫,都很淑女(她喜欢elsa),但是这些办法没什么用,不顺心就是尖叫,怎么办?
从某种意义上是你养成了她尖叫的习惯的。
习惯的养成是偶然性事件发生——正向奖励——重复发生——正向奖励这样去强化的,在最开始的时候,也许只是偶然、也许是孩子对周遭事物的模仿,不论如何,偶然性事件发生了,她发出了尖叫。
然后,父母开始嘘寒问暖,关心她到底是怎么了(正向奖励),然后在下一次她又尝试了一次,正向奖励再次发生,于是她明白了,这是获得嘘寒问暖的最好方式。
如果需要改掉她的习惯,需要将正向奖励拿掉,比如说关注她,责骂她(这可能也是一种奖励,比如说父母回到家开始各忙各的,对孩子关注少了,那么责骂也是孩子获取父母关注的一种方式)。
尽快去医院,检查一下是不是身体有问题,或者有些隐藏的病因
首先,如果孩子已经习惯了用“尖叫哭闹”来闹情绪,一定是因为这种方式有效,可以达到她的目的,或者,这是父母“最怕最烦”的方式,哪怕事情不能被满足,在情感上,这是可以有效“缠住”父母的方式,让父母“难受”的方式。
一不顺心就尖声哭叫,表达需求也很多时候是赖赖唧唧的表达。
那么,尖叫很可能象征着一种“报复”,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是:
具体的做法:
1、保持尽量平和冷静,装作“若无其事”等几秒钟、几分钟再回应,不要轻易就着急、呵斥、失控等等。
丰收小时候吃饭着急也会尖叫
我记得丰收一两岁的时候,吃饭时想吃啥喝啥不好好说,也会着急尖叫。几次说教效果不大,长句子听不懂。后来,我会先不做任何反应,继续吃饭,像没有听到一样;他会觉得奇怪,会再次大叫,比如再叫2、3次或者持续性地尖叫几秒,这时候要继续忍耐,表示淡定,让孩子发现“尖叫不再像往常那么有用了”。这时候,我会抬起头看着他的眼睛:
2、具体到说什么不可以,说什么是可以的,以及为什么。尽可能平静地对他说:“尖叫,不可以,我们耳朵不舒服,你可以用嘴巴说。”边说边用手捂住耳朵,辅助他理解,坦诚交流,不带指责,因为这是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行为(越小的孩子越如此),而不是孩子的缺点。
再提醒他正确的做法,我会说:“喝汤,汤”,并用手指着汤。示范如何用字、短语、短词或动作,来替代尖叫。一旦他说了“汤”,
重复几次这个过程,他就学会了新的方式,不再尖叫了。
后台父母对我的提问
关于尖叫,平时也有很多家长问这个问题。如果孩子感到一尖叫大人就有反应,那么“尖叫就具备了控制大人的功能”:让大人马上满足自己,至少是传递焦虑的一种方式。
父母要做的是:让尖叫成为一个“不大有用的信号”,让语言成为一个“更有用的信号”。
题主用动画片小公主来教育孩子是可以的,但孩子接受到的感觉如果是“被纠正、被说服”,那难免会对抗和固执己见,所以我们需要:
当Elsa想做……时,她说了什么?她是怎么说的?(提问启动思考,说教启动防御)“哇哦~~她是这样说的,还做了这个动作是吗?”(妈妈可以示范出来,把这个过程变成一种研学、探讨、启动孩子自己思考是关键)那如果Elsa这样尖叫,别人会有什么感觉?会给她吗?(轻轻示范尖叫的样子,不带贬低,不分好坏,记得这是一个研究过程,客观才能撤销防御)那我们下一次,如果你想……可以怎么说?做什么动作?(确定替代方式,拥抱以示庆祝,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感觉)
示范和告诉孩子如何表达情绪是可以接受的。比如:“你可以哭,但躺在地上打滚是不可以的,你可以说出来,或者我们抱一会儿。”或者:“时间到了,如果你自己不关
和孩子提前说好你会怎么做,比如,如果在公共场合哭闹尖叫影响到别人,妈妈就会带你回家,离开那里。然后一旦他在不合适的场合持续哭闹尖叫,我们就要“只做不说”,直接抱孩子离开一下,温和而坚定地执行之前的约定。注意,避免训斥,否则孩子会感到是一种惩罚。无言的行动,更能传达出权威和规则的“坚定”。
当然这时候可以拥抱孩子,说出她的情绪和需要,而不仅仅强调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比如,抱着孩子慢慢抚摸她的背,说:“你想吃冰淇淋是吗?因为这个,你有点失望是吗?因为你咳嗽还没好,要咳嗽好了才能吃。”
说出孩子的愿望,接纳和表示理解,传达出“你可以这么想,但你不能这样做。”的意思,和孩子站在一边,传达出:“我也想满足你,如果我可以的话,但是规则是高于你,也高于我的,我们都需要听规则的话”这样的意思。
这就是和孩子 Say no 的角度,保持最大程度的接纳愿望,和他站在一边,同时传达出我们都要遵守规则的感觉。
到底如何拒绝孩子,才能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战争呢?上面这两个视频,请猛戳:)
以上。
我是懂心理学,研究育儿,更会实践的丰收妈妈。
更多关于儿童情绪管理的问答,请搜索我过去的回答。
感谢喵小姐的信赖,希望有帮助:)
孩子不开心选择尖叫,因为好用啊。
之前遇到小朋友,想要吃的,家外婆不同意,当着众人面在地上打滚,看你给不给买,最后的结果无外乎老人同意,孩子眼泪还在脸上,却开心的吃着零食。
每个孩子不一样,5岁小朋友有这样的行为,是不是跟之前遇到不满足,不开心的事情表达方式有关呢?如果是我,选择离开到旁边,让孩子和自己都冷静一下,哭闹尖叫解决不了问题,让孩子直视自己眼睛,跟孩子说:宝贝你到底想要做什么,请跟妈妈说,你这样哭闹我不知道你到底想要什么?听完孩子回答,再做引导。
是在什么时间段哭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