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0 19:02:59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语言?
儿童的语言能力对其生活、社交、就学直至就业都有深远影响。
研究表明,儿童3-6岁的语言能力是三年级阅读能力的一个准确的预测指标,而阅读能力又是该儿童教育和就业的一个重要预测标准。因此,儿童在学龄前的语言发展进程,将直接影响他们入学后的学习成绩,直至就业后的能力和际遇。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
根据国外权威研究数据,在2-3.5岁的儿童中,语言发育迟缓的比例大约为13.5%-17.5%。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会在学龄前自然跟上同龄人的语言发育进程,而另一部分则表现出持续的语言习得困难。在4-7岁的年龄段,大约有7.4%-9.4%的孩子没有跟上同龄人的语言发育步伐,而且这个现象可能持续,这些儿童被诊断为儿童语言障碍。
由于儿童语言障碍的频发,如何在孩子语言发育早期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家长最关心的议题。我们在此提出这个问题,希望有经验的儿童家长、教育界人士、言语-语言治疗以及儿科医生等专业人士积极分享科学的家庭训练方法,从而帮助家长们有效地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家长们可以尝试用以下这些方式促进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减少孩子看电视,打电游,玩iPad和手机的时间,家长要花时间和孩子玩。
怎么玩呢?
同孩子面对面的玩:每天家长至少花15-30分钟与孩子单独玩耍。在一起玩的时候要跟孩子在同一视线水平,同孩子面对面,比如坐在地上或小桌子旁,这样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彼此可以有视线对视交流,你能很好地观察你的孩子,孩子也便于理解你的语言,从而鼓励和增加互动。
玩的时候需要要求孩子说话才继续玩吗?
不要逼迫孩子讲话:孩子不讲话从语言发育上来讲是因为他还没有准备好。说话不是被逼出来的。
那应该怎么做才能引导孩子说话呢?
说孩子感兴趣的事和物: 家长在同孩子玩的时候,说出孩子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例如孩子在关注一本书的某一页,家长就可以讲述这页。如果孩子在注意你正在做的事,那你就讲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妈妈在切苹果”。
玩的时候应该怎么问孩子问题呢?
引导孩子来同你沟通:类似“要不要?”“是不是”的问题,答案只能是“要/不要”和“是/不是”。这类问题不能很好地促使孩子用不同的词汇和短语来交流,所以要尽量少问孩子这类问题。
问孩子问题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有所选择,这样你可以示范每样东西的名称。比如问孩子“要牛奶还是豆浆?”。
玩的时候讲话应该注意什么呢?
家长的话尽量简短并反复重复关键词:句子不要太长,刚开始的时候一至三个字即可。
尽量反复使用有用的关键词。例如在玩吹泡泡时,说:“吹泡泡”,“好多泡泡”,“拍泡泡”,“泡泡没了”。
那和孩子讲话应该总用最简短的话吗?
家长同时也要在和孩子会说的内容上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增加的方法是先重复孩子会讲的内容,同时再加上一个相关的新的部分。比如:你在和孩子一起玩小汽车,孩子已经可以告诉你“汽车”,你可以增加一些什么呢? 比如:红汽车,开汽车,爸爸的汽车,汽车有轮子;等等。
原文发表于:培声听力语言中心微信公众号。欢迎扫码关注,阅读更多儿童语言发展家长指南与专业科普文章。
以上是临床专业的家长辅导过程中的几个最基本的概念和简单讲解
详见《爸妈带我学说话-儿童语言发展家长指导手册》
作者是加拿大资深言语-语言语病理学家姚利群老师和赵晶老师以及美国具双医师认证的言语-语言病理学家和听力学家刘雪曼。
转载本回答请联络培声听力语言中心。
谢邀。
不是专家,但谈谈我对孩子语言发育的看法吧。
经常混迹于各种妈妈群,经常会听到一些宝妈抱怨孩子不会说话,或者说话比较晚,包括我自己一个特别好的闺蜜,她的宝宝比我儿子大两个月,目前已经两岁半了,只会说,要和不。基本简单的爸爸妈妈都不会。
如果多这样孩子父母沟通发现,他们在育儿过程中,会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过于勤快了。
宝宝一抬手,妈妈就把勺子递过来了。宝宝哼一声儿,奶奶赶紧把苹果递到了孩子嘴里。孩子看姥姥一眼,姥姥就知道孩子想喝奶了。请问再一个这样环境下的孩子,还有必要学会说话吗?
如果经常看护孩子的长辈本身就是一个话少寡言的人,孩子再失去了语言的环境。那他的语言能力从何得来?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进入了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而小宝宝的语言敏感期的到来需要大量语言环境的基础,我们经常说孩子有语言爆发期。比如我自己儿子,再他一岁四个月的一天晚上突然爆发式的学会了姥姥奶奶爷爷姐姐弟弟等所有的叠词称谓。他
没有输入何来输出?想要孩子说话好说话早,语言的环境是基础,表达的欲望是动力。
这两个缺一不可。
宝宝语言敏感期一般两岁左右出现,怎么在他出现敏感期的阶段抓住机会培养语言能力?
从出生时就开始给孩子说话,听力是宝宝与生俱来的能力,甚至比视力更敏感。
一个两个月的宝宝虽然听不懂你再跟他说什么,但他感受的到,妈妈在和他沟通。
有的寡言的妈妈经常问我,我不知道跟宝宝说什么。我告诉他,就说关于宝宝的一切,比如给宝宝换纸尿裤,你可以告诉他,好啦,亲爱的小宝贝,妈妈要给你换纸尿裤来,来,我们先撩起小衣服,打开旧的尿不湿。宝宝配合一下妈妈,我们抬抬小屁股,真棒,妈妈已经把旧的纸尿裤取下来喽,好我们换新的,看这个纸尿裤上居然有漂亮的小花朵。还是粉色的呢。来配合妈妈,抬起小屁股。好喽。粘好腰封。把衣服放好。真棒宝宝没有哭。真乖。
一个简单的纸尿裤就可以啰嗦这么多。如果妈妈能坚持不懈的给予他丰富的语言环境。底子就算是打好啦。
然后就是语言敏感期的时候鼓励宝宝引导宝宝说话。比如宝宝想要吃苹果,妈妈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引导他慢慢来说。从引导说出苹果两个字,到说我要苹果,再到妈妈帮我拿一个苹果谢谢。需要家长无数次的引导鼓励。这是一个需要及其有耐心的过程。很繁琐很漫长。但必须坚持到底。这个过程里一定避免出现家长替代语言的行为,一定让孩子把指令说出来,哪怕是家长引导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说,也不要图方便,看看孩子眼神就把东西拿来了。
如果没有表达的欲望,孩子当然没必要说话了。
我说的比较啰嗦,估计是教儿子说话教出病来啦。但愿题主觉得有用。
以大人正经的口吻教婴儿说话,为什么是错的?
下面这道题,除了你,大多数人都选错了:
?先认识宝宝语言发育的特征
7个月左右:无意识的ba,ma,da,或baba,mama;
12个月左右:辅音+元音或元音+辅音的单词句,爱重复同一音节,比如“爸爸”,“妈妈”,“抱抱”;
1.5-2岁,两三个词组合,常表现为“电报句”,比如“妈妈鞋”、“姥姥抱”;
2.5-3.5岁,简单句阶段,比如“把那个给我”;
3.5-6岁 复合句阶段,比如“因为我很不高兴,所以我不想吃饭”;
6岁,一般都能学会流利说话。
(温馨提示,有些孩子的语言发育会比标准年龄提前或延后,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
?以大人的口吻教婴儿说话,为什么是错的?
很多父母认为,当婴儿学说话时,父母应该以大人说话的口吻和方式跟孩子说话,认为这样会让宝宝学话更快。事实上,大人一本正经的说话方式教宝宝说话,其实不能说是错的,因为孩子始终也能学会说话,只不过不是帮助宝宝学话的最快或最正确的方式。
儿童大脑发育专家John Medina提出,最正确的教宝宝学说话的语言方式是亲子语,又叫父母语,也常常被称为“父母对宝宝用语”。你看看下面亲子语的特征,你便觉得很常见,许多家庭都有,只不过没受到重视。
下面这个有点搞笑的视频是亲子语示范:
https://www.zhihu.com/video/913325037799510016
大家发现,这跟成年人之间交流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目的是帮助婴儿学习语言。
?亲子语有以下几个特征:
1、长元音,即拉长元音;
2、短促而又清晰的辅音;
3、语调高低起伏,富有变化;
4、慢速有旋律,有音乐特征;
5、模式夸张,就像唱歌。
?亲子语可能是人类进化的结果
心理学家Anne Fernald发现,无论哪个民族的妈妈们,当她们对小婴儿说话时,从一开始就懂得本能地用亲子语热情地跟宝宝们说话(下面破折号代表拉长音):
比如称赞宝宝时,用“真——棒”,“真——好”,先升调后降调;
警告孩子时,用“别动”,“不行”,节奏急促的语调;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时,一般用升调和高音,“看呀,那只小鸟多——漂亮呀”……
即使那些未经过教育引导的奶奶姥姥们也懂这种表达方式。
科学家们推测,这是人类母亲经过漫长的进化遗留下来的最佳的传授语言的方式,并且通过一代代的基因遗传在女性身上(有些父亲也会)。
?科学解释,为什么亲子语更有利于孩子学习说话?
1、生理结构造成
宝宝的音带只有成年人的1/4长,即宝宝们只有6-8毫米的声带长度,成年人平均为20毫米。所以宝宝们只能发出高音调的声音,亲子语更能帮助婴儿模仿。
2、有利于宝宝分辨
亲子语的特征,有助于宝宝对比分辨音节,会更有利于婴儿模仿和学习。研究发现,宝宝们出生7周后便可以辨别升降调。长元音,即拉长元音,以及短促清晰的辅音,较容易被宝宝分辨。
3、宝宝们更喜欢
1997年,儿童发展学家Cooper R. P.在研究中发现,宝宝们更喜欢父母用亲子语,而不是成年人的长句子。因为语调就像唱歌般、富有音乐特征,容易吸引宝宝们的注意力和兴致。
?亲子语与儿语有什么区别?
现在有些文章把儿语跟亲子语混淆了,还有些文章把儿语说成孩子的“叠词”,比如“杯杯”,你如果仔细看看他们的内容,只有一己之腔,并没有任何实验研究作支撑。
儿语一般指的是小婴儿可爱的发音错误,比如把“哥哥”唤成“得得”,把“玩具”唤成“南具”,把“尿尿”唤成“撩撩”,这些情况父母是需要耐心并且富有爱心地纠正的,因为任由发展下去,会阻碍孩子学话的进程。太粗鲁的阻止,会破坏了孩子说话的热情。
?孩子说叠词呢?该阻止吗?
们在上面提到,宝宝们的声带仅有成年人的四分之一,所以有些音他们是发不出来,为了表达,他们只能暂时用叠词来替代,比如,“灯灯”,“抱抱”。当然,部分孩子因为他们声带的优势,可能不会经历用叠词表达的阶段。
无论怎么样,宝宝用叠词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造成的,大人们不必斥责或粗鲁地阻止。
?那么,父母可以模仿宝宝的叠词跟宝宝交流吗?
可以的,无论父母用“车车”还是“汽车”,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们最终也学会使用“汽车”。美国维斯康星洲婴儿研究者格林科夫在研究中发现,父母用“车车”等宝宝常用的叠词跟宝宝交流,因为这一动作表达了更多的同理心,所以宝宝学得会快一些。
在宝宝学说话阶段,父母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宝宝更多地用语言表达:
1、扩展法
比如当当宝宝说:狗,咬!
大人可以说:嗯,小狗会咬人,对不对呀?
2、鼓励法
比如当当宝宝说:妈妈,鞋!
大人可以说:宝贝想让妈妈陪你去哪里呀?
温馨提示:
父母在用亲子语时,如果需要记住哪些是元音和辅音,这样做实在太累了,抓住这几点特征:拉长、拉高、高低起伏、富有变化、节奏像音乐,如同人在兴奋心情下的说话方式,便是亲子语的精髓了。
关于幼儿(从出生开始)学习语言的经验贴网上有很多。那我想分享的是自创的一套有利于中、英、及多语种学习的方法叫做“元音联想法”。当然了,名字是我自己 起的。主要因为在这套方法里,最需要掌握的是元音字母” a e i o u”的发音方法,以及剩余 辅音字母与其搭配、排列组合后的发音方法。但凡掌握窍门家长们都可以活学活用。记住, 这个方法用的越活,效果越好!几年下来,亲测有效!
需要强调的是,父母需要早早就使用这套方法。早到什么程度?妈妈们出了月子就可以 开始一试。之所以这么早就开始练习,是因为细心的家长们可以发现,宝宝其实早在 2-3 个 月的时候就能够发出和谐的喉音,例如“啊、哎、咿。。。”此时发出的音虽然不是带标准声 调的,但大人们却可以明显区分出这些音的不同,而很多家长也非常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 认为孩子是在用这些咿咿吖吖回应自己。
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套方法里的元音字母 a e i o u 的发音并不是英文的发音方法。 而是西班牙语的发音法。有父母一听是西语就会觉得头大!感觉自己普通话都说不好,英文 都发不标准你还叫我发西语?不要慌!其实西语这几个音发起来比英文的更简单更适合国人 操作!之所以按照西语元音发音来研究此法,也是源于我在国外学习西语时得来的灵感。因 为西语里很多词的发音都比较直,谐音跟中文很像,所以我是用联想法找到了教孩子学说话, 训练他们小舌头的窍门。 (注:需要体谅的是,有的家长并不会英文或者读不准音标,所以在下面的说明中,我也用 中文联想的方法帮助他们记住字母发音。所以,这套方法不同的人不同用法,可以不求细节, 只讲技巧!)
a 发音类似汉语里的“啊”或英文音标里的/a/ 。这里无所谓长音或短音
e 发音类似汉语里的“哎”,但不发四声发轻声。和英文里音标的/e/发音完全相同
i 发音类似汉语里的“一”,或英文音标里的/i/ 同样,这里无所谓长音/i:/或者短音/i/
o 发音类似汉语里的“哦”,发轻声,或英文音标里的/ ? /
u 发音类似汉语里的“呜”,发轻声,或英文音标里的/u/
通过上述示例,我们就会发现,在西语里这几个元音 A :/a/ E:/e/ I:/i/ O:/ ? / U:/u/的发 音和中文不但像,而且和宝宝最早能够发出的喉音也极其相似!这一来就简单了,既然宝宝 几个月就能发出这些音,那为何我们后期的发音练习游戏不能以这几个元音发音为基础呢?!
OK,宝宝发音练习游戏现在开始 ~
阶段一:
家长朋友们仔细听,不管宝宝几个月,只要当他们能够开始发出类似“啊、哎、一、哦、 呜”的喉音时,大人就需不断的带着宝宝发出元音 A /a/ E/e/ I/i/ O/ ? / U/u/的正确读法。 有意的张大口型让宝宝观察聆听。这个过程其实是在帮助宝宝纠音。只要当宝宝有意或者无 意的发出这几个音时,大人就带着宝宝一起重复发音练习,帮助他们纠音和训练听力。不过, 在这个阶段里,小宝宝太小,不一定会有回应大人的意识。如果有回应那是最好,但如果没 有回应,也不要强求。只需要坚持让宝宝听到正确发音即可。宝宝的语言输出在早期几个月 是急不来的!
阶段二:
当家长发现宝宝发出这几个元音豪无压力的时,就可以开始新阶段的游戏练习
观察下表,横向是已经学过的元音字母,纵向从 A-Z,需剔除掉 5 个元音字母及字母 K(因 C 与 K 发音相同省去)后剩余的 20 个英文字母,我又再加上 Ch、Sh、Th,组成 23 个基础字母。 然后将这 23 个基础字母的发音与元音发音进行配对,也就是排列组合式发音练习。如果你 们觉得复杂那就按下表进行小宝宝的舌头训练游戏即可。每个组合后面都有音标,可以照着 练习。(如果你对英文字母发音很熟悉,那这个方法练习起来会非常快)
图表1
之所以将字母排列组合的发音方法全部详细列出(后面还增添了一些我能想到联想的简单的 中文字或英文,有的没写因为字不好找或者中文里没有类似发音)是为了让一些语言发音变 通能力差的朋友可以对照参考。实际使用的时候不一定需要用这么多这么全。尤其对于一些 比较难的发音来说,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可以自己找语感进行练习。当然,玩这个发音练习的 时候可以尽情的发挥想象,将中英文谐音联系起来同时进行,因为确实需要体谅那些英文发 音不标准的家长。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发音都只能与中文联系。所以说这个方法一定要活学活 用!玩熟了甚至可以自己再创造发音!练的越活越好!绝不讲求语法规则也没有硬性规则, 了解了基础原理就能为你所用。
注:上图中联想的中文可以先全部按照轻声发音来练习,当孩子逐渐找到感觉慢慢发音清晰 时,再开始加上中文的四个声调,让小耳朵感知中文里音调的变化。举个例子:孩子刚可以 发清楚 Ba 的音,接下来可以有意识的重复/bā/、/bá/、/bǎ/、/ bà/四个音。记住,每次孩子 发/ba/音的时候家长都要刻意的将这四个声调多在宝宝耳边进行重复。发音要循序渐进的练 习,从轻声开始练习最好。逐渐再加上声调。当然,大部分孩子是先学会了 Ba、 Be、Bi、 Bo、Bu 的发音后才开始慢慢学说话带声调的,因为以喉音为基础的练习最为容易掌握。然 而,宝宝学语言并不会因为家长一遍两遍的重复就立马可以掌握,都需要日积月累不断的输 入,也需要家长的耐心。但有这种方法指导进行磨耳朵的练习,日后宝宝发出的音相对其他 宝宝要标准很多,语言的辨识能力也要更好。根据我的经验,按照元音联想法学习后孩子从 小就会有可以发出很多音的能力,说话也要比平日里不寻求发音规律而随便教说话的孩子在 开口发音时间及发音清晰度上至少要提早半年!
掌握了基本的单音节发音练习就完了吗?No! No! No!还有更好玩的。大一点 3+甚至 4+的孩 子也照样可以玩起来。那就是双音节排列组合发音练习了。只要双音节早早练起来,跟据我 自己的育儿经验,一岁时准确发出 egg、happy、apple 这样简单的双音节词非常轻松。而且 4+的孩子玩这个游戏时还能够举一反三,各种稀奇古怪的发音都会按照规律自创出来。我个 人觉得这是个很好的现象,因为至少在发音方面,孩子自己开始动脑筋去思考去模仿甚至学 着创造了,而这也是需要想象力的,不是吗?
阶段三:
在掌握图表 1 的发音规律后,图表 2 的内容我只用其中一组做示范就够了,剩下的由你们自 己按规律尽情发挥了!音标标注太麻烦,学会了图 1 发音,图 2 就很简单,说多了就好像练 绕口令一样很有趣。 Ok,上新一轮排列组合~
这面这组图是以 B 开头为例的,依旧也列了谐音比较像的中文。剩下的 C-Th 排列组合后的 发音你们可以自己推啦!记得,还是建议先从轻声开始练,然后再自己联系中文发挥想象加 上音调!
写到这里真的有点累了,估计你们也看的眼花。但是,为了让大家在使用这套方法时更具象 化,我还是想用下面这个随机编的小故事给大家做个简短示范:
可爱的“火箭宝”,已经开始学着能发出 a e i o u 了,宝妈很迫切的希望“火箭宝”能早点 喊出爸爸妈妈。于是宝妈每天都带着宝宝练习: Ba Be Bi Bo Bu + Ma Me Mi Mo Mu...宝妈希 望火箭宝早点喊出爸爸妈妈! (教火箭宝发音时宝妈的口型很夸张,一心想要火箭宝看到她 忽大忽小的口型变化) 宝妈每日卖力的教着,小火箭宝也很给力,几周的训练就可以断断续 续的发出 Ba、Ba 的声音了,这是个很好的开始!虽然 BaBa(爸爸)还不能连发,但意味着 火箭宝已经准备好开始接着练习剩下的 Be Bi Bo Bu!
可是,小火箭宝才几个月大,学发音很慢,Ma 还没有学会,到先会发 Na(那那那...)里 N 的 音了,每天喊着“拿拿拿”!于是宝妈顺其自然,教宝宝直接练习 Na Ne Ni No Nu! 这下一 来好了,奶奶很高兴,因为火箭宝不但会说拿!而且还会喊“奶”了!虽然只是一个字一个 字的蹦,但奶奶心里也乐开了花!于是乎。。几周的功夫下来,拿、奶、你、闹、怒。。这 几个轻音都发的出来了!宝妈很开心,心想着只要按照方法坚持,慢慢的加上 4 个声调后娃 准确发出音来指日可待!伙伴们,考考你们,如果火箭宝最先学会了 Ba Be Bi Bo Bu + Na Ne Ni No Nu,后期宝妈又教了他升降调,那么意味着小火箭其实已经能说多少个字了呢?哈哈 你们自己算吧。这个案例里,火箭宝妈并没有死板的按照 B –Th 的发音一个一个按顺序来教, 而是根据火箭宝自己的发音情况灵活应用了这个方法,让火箭宝的发音得到了飞快进步!同 学们,你们 get 到这个重点了吗?
时间过得飞快,小火箭已经快 1 岁了。能发的单音节词越来越多,除了像 R /r/、Q/kw/、X/eks/、 Th /e/等这样稍微复杂一点的发音不太能说出来,其余的基本都可以轻松发出。虽然很多时 候自带口音,甚至一个音一个音的往外蹦,而且说的话只有宝妈能听懂,但火箭宝妈依旧趁 热打铁,开始对火箭宝进行双音节发音练习!BaBa、BaBe、BaBi 、BaBo、 BaBu....一直练习 到了 X/eks/。。Th/θ/和 Th /e/的发音由于小舌头需要放在牙齿中间,火箭宝还不能完全掌握 要领,但其余的发音基本不在话下。所以,1 岁时,火箭宝像 Happy (方法里的 He+Pi)、Apple(e+po)这类需要交叉组合的简单发音都可以发的出来。虽然按照英文实际发音需要口型 更大,但有一个良好开端日后调整起来都很容易。当然,由于火箭宝还小,排列组合里一些 大人说起来都特别饶舌宝妈没有教他也在情理之中,就等火箭宝大了之后自己找出规律练习!
好了,故事到了这里,我们可以看到,1 岁的火箭宝已经基本学成出山,简短的中文句子随 口就出。但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还是需要不断练习!!有了方法,说话不愁!加上平时各种 语言的歌曲磨耳朵,宝宝一点不会觉得陌生。除了有了多样化的发音基础,中英文及其他语 种学习起来也轻松很多,至少在发音上更胜一筹。故事写的短,但实际练习也得历时好几个 月甚至以年计单位。而日积月累的辛苦换来的是未来满满的收获,还是很值的。所以伙伴们 还等什么?方法就在这里!刚生二胎的可以直接拿来用!已经有老大的只要不是太大的就全 当绕口令练习了!
最后,希望你们都能 get 到本文的精华,培养出牙尖齿利的娃!顺便告诉你们个秘密,掌握 了方法里的发音,未来若想学西语也不用太愁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451943485583089664
12月7日晚20:00,来自世界知名高校的六位儿童语言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在培养儿童语言能力《语言的发展》线上研讨会与大家进行了在线交流。我认为她们的交流能直接解答这个问题。怕大家看视频的时候不知道谁是谁,先介绍一下参会嘉宾。
1、作者:[美]琼·伯科·格利森(Jean Berko Gleason)
世界知名儿童语言专家,心理语言学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于1958年创立著名的儿童语言习得实验研究“Wug测试”。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与文学学士、语言学与心理学博士,波士顿大学心理学与脑科学系荣誉退休教授,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会员,美国心理学会会员,儿童语言研究国际协会主席。出版多部心理语言学方面的著作,在儿童语言发展、失语症性别差异和亲子互动等领域持续进行研究。
2、作者:[美]娜恩·伯恩斯坦·拉特纳(Nan Bernstein Ratner)
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听力与言语科学系教授,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成员。研究集中于典型和非典型亲子互动以及儿童语言发展方面,重点研究口吃儿童和癫痫患儿。发表多篇专业研究报告,与琼·伯科·格利森博士合著《心理语言学》和《语言的发展》的早期版本。
3、作者:赵静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语言的发展》第11章双语语言发展的共同作者之一
4、特邀嘉宾:周兢
周兢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国际儿童语言研究 CHILDES中文平台、华东师大ESEC儿童语言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中国委员会执行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已出版相关著作二十多部。
5、主审:陈思
教育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研究员、讲师,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斯宾塞基金会博士后。研究主要关注儿童的语言和读写发展;通过大型的教育干预实验,探讨课程、教师发展、家庭环境、教育政策对儿童的语言和读写发展(包括第二语言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6、译者:夏梦颖
曾就读于香港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获剑桥大学理论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著有《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隐喻表达》(Acquiring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in a Second Language,Bloomsbury Academic 2019),并以Chris Xia 为笔名在互联网上长期进行语言学科普写作。
李旭老师担任了本场会议的翻译工作。李老师是口译方向在读博士、欧盟认证的口译员,国家一级口译。
上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