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1 14:48:11
我家宝宝是不是语言发育迟缓,长大一点能好起来吗?
3岁10月女孩,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差,幼儿园老师反映她不能理解游戏规则,不懂大家在做什么,绘画手工也不行,不能小朋友顺利交流做游戏,但是她爱和小朋友玩,只是不太理解别人的话,她可以理解动画片背出动画的内容和台词,感觉她都比别人晚,一周3月才会走路,两周才断续说话,三岁才能说长一点点的句子,你我他还有时候分不清楚,幼儿园老师说她跟不上学习进度想让她再读一年小班,像她这样的孩子是发育迟缓吗,要不要特殊干预或者检查呢?
和我们娃很像,一岁2个月会走路,2岁还只能说叠词,2岁半说短句子,3岁说话才好点,目前3岁11个月,语言还行。但是总的来说,就是感觉什么都比别人落后些,现在是没有干预自己也在进步,我觉得还是要多给她时间。
首先建议您带孩子去医院做个检查,然后可以让孩子去机构做干预,多做一些干预还是有好处的。
语言发育迟缓一般分为三种,接受型迟缓、输出型迟缓、混合型迟缓,通俗讲听不懂,讲不出,二者皆有3种。如果妈妈发现孩子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和同龄小朋友有差距的时候就要咨询医生了。
大多数的孩子,没有医生的指导也可以在环境中模仿和学习,自动的达到发育标准。但是有一些孩子在理解和表达上有很大困难,就是语言发育迟缓了。
有人问我,她的孩子在家话多,出门就是闷油瓶是语言发展迟缓吗?这个不是的,这是孩子出门少,惧怕陌生人造成的。
导致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一般分为2种,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常见的先天因素有中枢神经疾病或者面部缺陷,例如自闭症、多动症、智力障碍、唇腭裂等。
常见的后天因素有听力障碍、不利于语言发育的家庭环境。
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一般会有沟通能力障碍,无法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也无法捕捉别人的想法,导致孩子无法接受信息,影响孩子学习和人格发育。
宝宝语言发育标准,你的宝宝达标了吗?
周岁前:手势和声音是主要的交流手段。
4个月时,宝宝开始有了沟通行为,咿咿呀呀和你对话。
2-7月属于咕咕期:宝宝开始练习发出字母音,练习说话的动作。
8个月到1岁:宝宝开始能发出不同母音和字音。宝宝开始听懂简单的名词,并开始模仿发音。很多孩子都是在这个时间会叫妈妈或者爸爸的,不过先叫爸爸的会更多哦。
1岁到1岁半
宝宝词汇越来越多,开始能说短语和短句 了。
1岁半到2岁
这半年是孩子语言能力的爆发期,孩子可以说出50多个词汇,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名词。
2岁到3岁
宝宝可以熟练的使用简单的句子,并且理解否定的意思,开始学会了拒绝。
3岁到4岁
宝宝开始学会使用连词了,这时候的孩子很喜欢“然后”“可是”等词语。这时候孩子也进入了问题宝宝时期,不断问妈妈为什么、什么时候。宝宝掌握的词汇量到了1500个,已经满足基本的交流需求了。
5岁到6岁
宝宝开始理解抽象概念,说话时一句话中词汇开始增加,能够体会什么是反义词了。孩子可以理解话语顺序和时态区别了。
从上面我们看到孩子语言的发展顺序是:双刺短语--疑问句--否定句--简单句--复杂句--叙事。
1、孩子说话时间较晚
2、孩子说话过多的使用“这个”“那个”。
3、语言逻辑混乱。我喂狗的简单句子,可能说成狗喂我。
4、掌握和理解长句较晚。
5、沟通技巧不好、措辞不当等
1、找出障原因
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是先天因素还是后天原因。消除障碍,才能促进孩子语言发育。
2、眼神交流
锻炼孩子的眼神交流,目光沟通也可以增加语言理解能力。当孩子完成目光接触时,家长要及时表扬。
3、自我对话和平行对话
大人要参与到孩子的日常游戏中,在玩游戏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自我对话和平行对话。比如我涂鸦时,可以说:“你看我涂的漂亮吗?”或者夸奖孩子:“你涂的颜色真漂亮。”
4、建立回应
建立回应就是指我们在与孩子的对话中,我们要对孩子的话给予回应,同时在我们讲完话也有给孩子反应的时间。比如,你问完一个问题,要等孩子给你一个微笑、点头或者手势的反馈。
5、提示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在和孩子沟通中,孩子没有反馈,就需要父母给一些提示。当我们上班的时候,可以说:“宝贝,和妈妈说再见”,如果孩子没有反应。妈妈可以用挥手来提示宝宝。
6、解释
妈妈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用词语是符合宝宝年龄的。同时,还要注意自己讲话的语气、语速、吐字清晰等细节。
7、等待
每次父母在说完话后,要给孩子10秒的缓冲,让孩子有时间去整理和理解父母的话,一定不要催促。
8、引诱
训练宝宝语言能力的时候,周围环境要适宜,少一些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孩子喜欢的玩具,先给她玩一个,她想玩更多玩具就要和你说话,或者用肢体语言来表达。
9、观察
训练过程中,父母要学会观察孩子的肢体和面部语言,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
10、参与
我们要参与到宝宝的游戏中,进入游戏中的角色,妈妈模仿孩子的动作和声音参与游戏。有时候,我们先模仿了孩子,孩子也会学习模仿我们。
除了上面的方法,妈妈还可以和宝宝一起读读绘本,培养孩子不同时期的语言能力。在日常生活的沟通中,我们要鼓励孩子使用口语,例如:孩子和妈妈在玩车子玩具,当孩子注视着妈妈手里的车子玩具时,妈妈可以给予提示: 「要车子」(设立语言目标),孩子回应说「要车子」,妈妈可扩展他的句子说:「你想要红色的车子」,并将车子给他。
楼主您好,对于孩子晚说话可能的原因很多,以下稍为列出可能的原因以及建议的锻炼方式,供您参考,希望有帮助:)可能原因一、家族遗传可能是家族基因遗传,如果宝宝的爸爸妈妈没有这种情况,也可能是隔代遗传,家族史中是否有此种情况,要纳入到考虑之中。可能原因二、听力问题对于聋哑人我们大多不了解,其实聋哑人并不是因为声带有问题,更多的是听力有问题。宝宝无法接触外界的声音,一开始能够按照口型来进行学习,但因为听力障碍,无法听到自己和别人讲话,也就无法进行校正。长期以往,便丧失了说话功能。可能原因三、智力低下智力低下的孩子无法理解他人的说话内容,也不会对别人的说话内容加以关注,婴儿学习语言的第一步就是模仿,智力低下的儿童没有这种模仿能力。稍大些的孩童虽然能够说话,但只是对他人说话内容的简单重复,他们无法对他人的说话内容进行加工理解。时间一长,没有这种重复巩固,也就忘了说话内容。可能原因四、错误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语言发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家长可能出于玩笑对孩子错误的语病进行模仿,长久下去,当孩子知道自己是错误的时候,孩子的自尊心会被打击,孩子会拒绝说话。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够引导孩子正确发展。以下也提供您几个锻炼方式:锻炼方式一、创造交流环境和宝宝的交流越早越好,当宝宝还在妈妈子宫内时,就要和宝宝交流,尽管这种交流是一种单方面的,但宝宝能够有所接受。宝宝出生后,可以用夸张的语言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例如故意做出夸张的动作,配合简单的话语。孩子喜欢这种方式,并且乐意去做出反应,这非常有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锻炼方式二、持续鼓励加油当孩子重复一句话多遍时,不轻易烦躁,有耐心、积极的一面去面对孩子,多给孩子指引,不给孩子消极的暗示。交流时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出现错误时也要做鼓励式的引导,对给孩子加油,在人群面前,多给孩子鼓励,不施加批评。锻炼方式三、坚持阅读每晚睡觉前,都陪孩子进行阅读,当做睡前读物。陪孩子一边认图一边慢慢进行读念,形成一个固定习惯。人一天中最好的记忆就是睡觉前,慢慢的,孩子脑海中会形成固定的具有规律的形象,孩子的语言能力会有惊人的发展。锻炼方式四、加强锻炼所有的场景和环境都能成为孩子锻炼的场所,利用大自然中的失误也可和孩子进行交流,可以教孩子识别事物,教孩子它们的名称,让孩子对陌生的世界有个初步的理解,让孩子一边理解世界一边锻炼语言能力。也给您参考个透过干预锻炼后,孩子成功成长的故事,希望能鼓励到您!https://mp.weixin.qq.com/s/7-XUG-8tGiogMLiqp21r5w
孩子是否存在语言发育迟缓的情况,家长可以参照下表——
· 4个月:不会模仿爸爸、妈妈发出的声音。
· 6个月:不会笑或大声叫。
· 8-9个月:不会用声音吸引你的注意力;还没开始咿呀学语。
· 10个月:对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没有反应,不懂怎么让你知道他是高兴还是烦躁。
· 12个月:不会做挥手、摇头之类的肢体语言;还不能发出一两个声母(比如p、b等);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与你交流。
· 15个月:不明白“不行”和“再见”之类的词,也不做反应;会做的肢体语言(比如摆手、指东西等)还不到6种;会说的词不足1~3个。
· 18个月:连6~10个词都不会说;还不会用手指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天空飞过的小鸟或飞机。
· 20个月:会说的声母还不足6个。
· 21个月:不会回应简单的指令;不会假装和娃娃或自己玩(比如给自己梳头、给娃娃喂饭等)。
· 24个月:不会把两个词连在一起;不知道常见家庭用具(比如牙刷、电话、筷子等)的功能;不会模仿别人的动作或学别人说话;不会按照要求指出身体部位。
· 30个月:即使自己家里的人也没人能明白他;不会说简单的句子,不会问问题,更不能让陌生人明白自己。
· 满3岁:不会说短语;听不懂简短的指令;对和其他孩子交流不感兴趣。
· 满3岁半:经常不能把话说完整(比如不会说“回家”,只会说“回”)。
· 满4岁:说话还经常结巴;基本上还是不能让别人完全听懂他说的话。图源网络 侵删
假如宝宝在某一月龄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且推迟时间超过六个月,那么这时候就要引起家长的注意了。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第一工具,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对于儿童日后融入集体有重要帮助。
所以家长不要盲目信任“语迟的孩子聪明”这种旧的思想观念,一定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 看电视能够帮助孩子锻炼语言能力
很多家长以为,让孩子多看电视能够帮助扩大他的知识面,并且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但事实并非如此。
看电视不像两人面对面沟通交流,有互动有来往。这种行为对儿童而言,是单向的刺激,孩子只是调动了听觉,没有真正运用到自己的口部。图源网络 侵删
我们都知道“用进废退”的道理,语言功能也是在运用中逐渐成熟。
与其把孩子交给屏幕中冰冷的人物,不如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交流,也能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 孩子语言差,就去做口部训练
我们不能因看到孩子说话晚,吐字不清就去做单纯的口部训练,造成儿童语言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
· 呼吸系统不足,孩子说话时就会表现出“有气无力”;
· 大脑语言功能区没有被激活,双侧分化不全,通常孩子说话就会重复,没有逻辑;
· 口腔功能发展不足,比如舌头灵活性不够,口唇封闭性不好等等都会导致孩子吐字不清等障碍;
· 视听知觉输入不足;
· 前庭觉功能不佳,儿童无法理解语义,无法正确表达;
· 缺乏语言环境,比如父母不爱交流,孩子没有同龄玩伴等等,很容易造成孩子语言滞后的情况。
儿童的语言能力,是靠模仿而来的。
尤其是在1.5岁至3岁期间,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也是黄金期,所以宝爸宝妈们一定不要偷懒!图源网络 侵删
√ 陪孩子“丰言丰语”
宝宝学习语言,就像父母当年在校学知识一样,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经过培养后逐渐成为“学霸”,这个步骤是需要有老师精心教导的,并非一蹴而就。
而学习最快捷的方式,一定是多听、多看、多重复。
因此,宝爸宝妈们不妨拿出老师们的激情,陪孩子多说、多练,保证听觉系统输入足够的词汇!
√ 父母学会装傻,把说话机会还给孩子
家长们过分了解孩子的需求,对他们的语言发展来说并非一件好事。
比如宝宝还没开口,你已经把他想要的东西递到身边。宝宝不用说话,自然也体会不到表达的乐趣,没有了表达的激情。
父母完全可以稍稍装傻,让孩子多表达,鼓励他说出自己的需求。图源网络 侵删
√ 让孩子多融入同龄玩伴中
家长们有没有注意到,孩子在和同龄玩伴在一起时,总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其实,成年人也是一样,和同年龄段的人更有共同话题。
所以,大胆地让孩子和同龄玩伴接触玩耍吧,不仅能锻炼语言发展,还能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 尽量保持统一语言模式
很多家庭可能存在三代同堂的情况,父母老人同时帮忙带孩子。
这时候,跟宝宝交流时,尽量避免普通话和方言混合在一起,以免因为混乱的语言环境,造成孩子不知所措,陷入不知道该向谁学习的窘境。
√ 认真聆听孩子说话,并且学会鼓励TA
宝宝主动表达需求时,家长要学会倾听,并且有所回应,可以鼓励他,夸奖他,比如“宝宝这次表达更清楚了,爸爸/妈妈了解你的想法了哦~”
一次一次的夸赞,宝宝也能感受到成就感,慢慢喜欢上表达自我。
总的来说,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语言发展离不开优质的“语言环境”,更离不开父母的深度陪伴。当然,如果孩子已经出现语言发育障碍,家长千万不要等,早干预,改善的效果才会更好!
-THE END-
老岳讲感统,深度聚焦0-10岁感统失调儿童,致力于感统知识普及,感统训练指导和感统课程推广,中国感统行业标准化推动者。
关注公众号【老岳讲感统】,了解更多感觉统合知识和科学的育儿技巧,帮你解决0-12岁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语言发育迟缓、胆小爱哭黏人等等感统失调问题!
语言发育,主要体现在发音、理解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上,尤其是语言理解和表达方面,这和大脑的发育是分不开的,和思维认知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在发音上则是发音器官肌肉功能的一个完善过程。
孩子说话如果表面上看不到明显原因,找到原因是第一步,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况并了解孩子发育的过程,从而去分析原因,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实际上有些原因是比较隐藏的,如某些轻微的脑损伤,一定程度的智力认知方面的缺陷等等。
而更多的情况可能是找不到生理或病理上的原因的,工作中,我们常常了解到这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新生儿时期可能会有一些异常情况发生
语言发育迟缓有以下几种表现:
开口说话晚是语言发育迟缓的主要表现之一,然而什么时候开口说话才算晚却没有一定的界线,正常孩子一般在1岁以内就开始模仿发声了,1岁半以内基本都能叫称呼并会说简单的短语了,但这也要看实际的语言环境,如果宝宝的语言发育没有其他疾病或损伤的影响,但语言环境有一定的缺失,也可能造成说话晚,所以有的孩子会在上了幼儿园之后突然语言发育突然产生明显的进步,当然有时候也可能因为语言问题在幼儿园中受到排斥而产生心理影响,进一步影响语言发育。而如果宝宝的语言发育受到了其他疾病或损伤的影响,一般都需要外界的干预,否则语言问题可能会持续下去。因此多晚才算晚,要看具体的情况,儿童自身的情况、语言环境的情况等等,根据这些情况对儿童的语言发育做进一步的分析。
但特别明显的发育迟缓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比如四五岁还不说话或只能叫称呼。
除了迟迟不开口说话,理解和表达能力差也是语言发育迟缓可能表现出来的情况,还是先拿正常儿童的平均发育情况做比较,一般正常儿童在很早的时候有能把称呼和对应的人联系起来,2岁以前就开始知道每种事物都有名字,并开始发问,2岁以后开始有基本的语法意识,渐渐能使用长句了,基本到了3岁理解和表达能力已能满足最基本的沟通了。如果到了三岁很多基础简单的语句还无法理解,或不能表达基本的需求,家长就应该引起重视了。因为造成理解和表达能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某些脑疾病或损伤,某些发育过程中的疾病或异常,智力缺陷,认知性疾病等等,当然语言环境的异常同样可能造成这种情况。其实无论哪种情况都不能忽视。
准确的发音源于完善的发音器官的肌肉功能,正常儿童发音也是从不准到准确的,一般3岁左右的儿童在发音上可以达到基本准确,5岁左右就能和常人没什么区别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