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2 19:18:03
孩子四岁了,为什么说话不清楚?
建议可以先评估了解一下孩子目前语言发育的情况, 透过专业的协助, 及早进行锻炼干预, 之前有看到启儿宝?的分享, 透过在线的锻炼指引, 协助家长透过日常生活训练孩子的语言沟通力,有兴趣可以到他们网站看看。
案例分享 - 启儿宝家庭工作坊
云朵老师:
这个家长的问题有点意思,觉得孩子这种情况不知道应该焦虑还是要重视。
我的答案也很简单,不需要焦虑,也不需要当成多大的事儿,家长心态越放轻松,孩子越轻松。
家长如果太重视了,每天不断的重复告诉孩子不要这样,反而造成了负面强化,给孩子更大的压力,如果你告诉一个成年人“脑子里不要想象大象”,这个人大脑里一定浮现出大象的样子。
如果孩子这种情况本来就是因为紧张导致,那么家长越重视越强调孩子压力越大,情况不但不会有什么改变,反而容易造成孩子更严重的心理障碍。
我看过一个案例,一个女孩子直到成年了依然尿失禁,就是因为妈妈太过严厉,小时候偶尔尿床被妈妈骂。妈妈不断的告诉她这样是不对的,不能尿床,结果她每天晚上睡前都好担心自己会尿床,结果越紧张越尿床,然后不断的被骂,造成恶性循环……
最后发展严重到成年了还是控制不住尿失禁,导致自己特别自卑,都不敢跟别人交往,女孩子美好的青春,就被童年的“一泡尿”给毁了,真的很让人悲哀!
我女儿小时候也有这样的糗事:
一个是她大概一岁左右的时候,喝水喜欢喝满满一大口然后喷出来到大人脸上,看到大人反应强烈,觉得很好玩于是多次尝试。
后来有一次我带她她还这么做,我就默默的把水拿走,也没有什么反应,又带她玩别的,同时告诉家里人也不要有什么反应,她玩了两次觉得不好玩就没有继续了。
还有一个是她四岁多的时候,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跟别的小朋友学的,说话喜欢故意重复第一个字,“我我我”说半天才说后面的话,就是类似结巴的这种。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要给她负面强化,就当作没有听见,该怎么样怎么样,后来几次这样都是这么处理的,然后她后来就没有这样了。
这种情况很多时候就属于孩子短暂的行为,不去关注,不去重复,不给孩子压力,反而很快就消失了。
写到这里我还想起来女儿小时候还有阵子喜欢打人,还有阵喜欢说恶狠狠的话等等,这些其实很多小孩子都会偶尔有的行为,都在我没有重视的情况下短暂的过去了,甚至如果不是看到这个问题我都已经快想不起来这些事情了。
这个家长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那就是因为不了解孩子的生长和心理发育特点,不知道孩子什么情况应该重视,什么情况应该不要当回事。
他们一方面担心因为自己的不重视影响了孩子的未来,另一方面又担心太过重视给孩子太大的压力,真是左右为难啊!
如果你也是这种情况,可以把云朵老师之前的育儿微问答挨个研究一下,学习一下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相信你会思路越来越清晰,如果还是不太确定,那就来我们的社群和大家一起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哟!
信息来源公众号养娃十万个怎么办
孩子说话不清楚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听力问题,大脑发育问题,构音障碍等。还是建议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其生理上的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次要进行专业的言语能力评估及干预,解决孩子说话不清楚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清晰流利的表达。
孩子说话不清楚,家长听不懂。一般是因为三种情况造成的:
1.口肌运动和协调能力弱,发音不清晰
2.认知理解和表达运用能力弱,言语组织有问题
3.言语失用,孩子认识障碍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孩子的问题进行改善解决:
1.提高口腔肌肉的控制和协调能力,进行发音训练,加强音节转换,改善发音清晰度
2.加强词汇积累、概念理解、问句应答和句式运用能力,促进主动表达的欲望,提高说话动机和兴趣,提高互动沟通、情绪表现和社交适应
3.观察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是否存在偏差,及时纠正。
孩子语言发展敏感期是3-6岁,应尽早做引导,避免对孩子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除去疾病造成的语言障碍之外。就是家长及监护人没有尽到第一任语言启蒙的责任。
人类的语言是学会的。并且,是逐渐累积的。不是到几岁就应该说什么样的话。而是,循序渐进地跟着爸爸妈妈从呀呀初语到互动沟通。这包含着爸爸妈妈对孩子每一个小小进步的企盼和孩子对沟通的期望。
这期间还需要爸爸妈妈及时发现孩子不准的声音,要随时制止和耐心纠正。要用正确声音耐心地重复示范给孩子。不能让孩子用错误的声音能够与家人正常交流沟通。一旦孩子用包准的声音可以与家人正常交流沟通了。孩子就会认为这个爸爸妈妈都能听懂的声音就是唯一正确的声音。就会一直这样说下去。就说话不清楚了。
想改正也简单。但当事人自己必须知道是发音方法错了,才会尝试配合家长纠正。改正就是将发音方法改成和大家一样,不再用自己那种与众不同的发音方法和声音说话了。只要发音方法正确了声音马上正确。小孩子不好改是因为孩子不以为自己有错。这种说法是被爸爸妈妈认可的‘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