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7 14:38:35
孩子2岁了连爸爸妈妈都还不会叫,怎么办?_1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上刊登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3-6岁儿童的语言发育迟缓发病率至少在4%-6%之间。
小时候说话迟、说话少,不仅会对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智力水平造成影响,还可能引发孩子缺乏自信、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
对此,小嘤老师要提醒家长们,如果孩子两岁半以后,还是只会叫“爸爸、妈妈”,说不出完整的句子,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早干预。一旦过了黄金矫正期,后悔都来不及。
想
以下这些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都会弄巧成拙,阻碍孩子的语言发育。
导致孩子语言发育慢的错误行为
1、用语调代替语言跟孩子说话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语迟后,只是很着急,并没采取什么实际的行动,而且跟孩子的交流还只停留在“啊”“哦”的阶段。
要注意,平时跟孩子说话,用自己以为的婴儿语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可明明可以说:“宝宝看这里,你看这是什么呀......”,但却偏偏要说;“啊、哦......”等语调性语言来跟孩子讲。
如果你自己都不跟孩子说话,你还指望孩子能自己开口说话吗?
2、过度满足孩子的需求
举个例子吧,豆豆两岁半了,同龄人都开始说一些简短的词句了,可豆豆还不会叫爸爸妈妈。
每次,当豆豆想要什么东
而正确的做法是要我们要引导孩子说出这个东西的名字,比如“车车”“花花”等。
3、阻断孩子发声
昊昊差不多两岁了,最近刚开始会说一些词语:“不要”“那个”“车车”等。
可是每当昊昊刚开口的时候,昊昊妈就说:“你不要在这儿呀呀呀的,我知道你想要什么,你好好坐着别动!”
或者要么就直接打断昊昊:“哎呀,你别说了,我听不懂你要说什么!”
而这样做,只能打消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让孩子不愿意开口说话。
4、嘲笑孩子
2岁的静静,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但是爷爷奶奶讲的是方言,所以静静说普通话的时候,时不时的会说出一些方言,听起来就特别奇怪。
每次,静静说话的时候,基本上所有人都会笑话静静,久而久之,静静就不愿意说话了。
怎么样才能引导的孩子语言能力更早更好发展呢?小嘤老师建议大家这样做。
抓住0-3岁语言关键期,让孩子爱上说话
0-1岁 让孩子能【听懂】话1、对宝宝的声音作出回应前几天我在公园散步时,看到一位妈妈在跟自己的宝宝“说话”。
宝宝还不到半岁,哪会说话呢?俩人的交流模式是这样的。
宝宝:“啊啊”
妈妈:“啊啊、啊啊、呀呀”
宝宝:“咿咿呀呀”
妈妈:“咿咿呀呀、咿呀咿呀,我是妈妈!”
只要宝宝发出声音,妈妈就满面笑容的重复宝宝的发音,宝宝兴奋的小腿蹬个不停,“说”得更起劲了。
这么玩了十多分钟后,宝宝还无意中发出了“mama”这个音,学了个新词儿。
当宝宝发出咿呀这些声音的时候,只要你温柔地看着他,微笑着给他回应,就是在帮助宝宝发展语言能力呢。
1-3岁 让孩子能表达和交流
1、面对面交流
女儿3岁时,有一次她跟我说话,我边回微信边回答她。没想到女儿抱着我的头转向她的脸说:“爸爸,你看着我说话!”
连孩子都看出来,我刚才心思没在她身上。
我们跟孩子交流时,一定要面对面。当你注视着孩子的眼睛讲话,孩子才能感受到你的专注和对他的尊重。
尤其是在3岁以前,面对面交流能让孩子看清楚你的面部肌肉、唇、舌是如何运动、怎么配合发声的,这样才能在语言发音上少走弯路。
2、语速要放慢、表情要夸张
曼彻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Edward Tronick做过一个著名的静止脸实验(Still Face Experiment)。
在实验里,当妈妈用各种不同的表情和笑容与宝宝互动时,宝宝非常开心。
当妈妈面无表情,对宝宝的任何行为都保持静止脸时,宝宝马上变得紧张、不安,不到2分钟后就崩溃大哭。
从实验里可以看出,孩子对爸爸妈妈的表情和情绪波动非常敏感。越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越能吸引孩子积极开口回应。
比如,分别拿一个苹果和橘子,对宝宝说:
“这是苹果,很甜。”
“哇,橘子!橘子真好吃,真甜呀!”一边吃一边表现得非常满足、享受。
猜猜孩子对哪一个印象更深?
小嘤老师想跟家长说,教孩子学说话这件事,靠的是水滴石穿的耐心和积累,而非一日之功。持续给孩子营造高质量的语言学习环境,才能让孩子的语言能力不断提升发展。
坚持3个原则,营造高质量的语言学习环境
1、随时随地与孩子交流
当妈妈对宝宝说的话较前一天多5%时,宝宝一天的话语量竟然能增加13%,母子之间的对话交流也暴增了38%!
每一个爱说话的孩子,身边肯定都有一个“话唠“家长。
抓住生活中每一个机会,多和孩子说说话,才是给孩子人生积累的第一桶金。
2、不断重复
比如教孩子“小”和“小”时,在随后的几天、十几天里,都要不断操练。
“宝宝,这是大汽车,那是小汽车。”“看,大狗狗,小狗狗。”
“你想要大皮球,还是小皮球?”
大量的重复和练习,是掌握一门语言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学语言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学得慢一点、表现得害羞一些,请父母们多一点耐心和鼓励,只有在安全感和爱的氛围中,孩子才能成为更好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