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5 13:11:59
3岁半语言发育迟缓如何治疗 语言发育迟缓的3个防治对策
特发性语言发育障碍,临床上分为表达性语言障碍和感受性语言障碍二种。前者能理解语言但不能表达,后者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均受限制。当患儿开始学语时,语言缺陷即显示出来,小儿可发出一些音节,但不能组成词。记不住普通的词,词汇十分贫乏,不能用完整的句子去描述他所需要的东西,因此语句十分生涩难懂。患儿对语言的学习速度很慢,常比正常儿童慢2~3倍,语言明显落后,如1岁多尚不能叫爸爸、妈妈,4岁尚不能说完整的句子等。
特发性语言发育障碍儿童在学前阶段可无明显的心理情绪异常,仍然活泼、愉快,上学后由于语言交流困难,小儿常出现焦虑、抑郁、退缩、违拗等行为问题。该类儿童常学习困难,主要是阅读、理解和计算困难。由于这些儿童的内在语言发育正常,因此可参加一些带有创造性的游戏,也可以绘画。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如用表情和动作表示自己的需求。对母亲能表示依恋,能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对患儿进行智力测验时,表现为言语部分差,但操作部分正常,出现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的分离。
感受性语言障碍的儿童口头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均差。儿童不能理解简单的指令,不能根据语言要求指出或拿到某种物品。这类患儿能听到声音,但对语言却不理解,给以手势、表情时有反应。听力检查虽有轻度听力减退,但与临床上所见到的,对语言的毫无反应极不相称。电测听检查的听力曲线常很不稳定,波动大。
主要对语言进行特殊训练。表达型语言障碍者预后良好。不经治疗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获得语言能力,但早期干预仍然是必要的。语言训练的重点是模仿他人讲话,父母最好也参与训练。感受性语言障碍者,重点在于训练患儿对语言的理解、听觉记忆及听觉知觉等方面的能力,专门训练后语言能力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预后仍较差。对伴有心理行为障碍者要采用行为疗法矫治,同时伴以支持性心理治疗。无特效治疗药物,对伴有注意力障碍者可给予中枢兴奋剂以改善注意力。
1.孩子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就是模仿。因此,成人要多和小儿说话,训练小儿模仿成人的语言发音,要鼓励小儿敢说话,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
2.多给予刺激促使孩子讲话:比如,开始要孩子喊“妈妈”,如孩子不喊妈妈,妈妈应微笑点点头,如再不喊妈妈仍用微笑点头以示意,最后,孩子突然喊“妈妈”了,就应热情地拥抱或亲吻孩子。这样,就会使孩子体验到喊“妈妈”得到的疼爱,调动起说话的兴趣和积极性。
3.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会使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眼界开阔了,见识广了,自然就有说话的要求了。如果再配合语言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相应地得到很好发展。
生长迟缓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系自然过程,有的属遗传因素,有的则属疾病,其中80%~90%的生长迟缓儿童属于正常的生长变异,如家族性矮身材
孩子生长发育一般规律:出生头2年身高、体重会快速增长,2岁到青春期以前会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状态,青春期会迅猛增长,之后会慢慢停止发育。儿童在体格发育上,家长有规律可以参照。婴幼儿阶段,宝宝头部会先发育;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虽然头部增长开始缓慢,但是孩子四肢以及身体增长的速度会加快。婴儿期阶段的时候,头部长度约为全身的1/4,而成人的头部是身高的1/8。一般用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这四项作为孩子生育发展的指标。
1.体重
体重能反映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的营养状况,是反映孩子生长发育最敏锐的指标,受疾病、营养、添加辅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出生前3个月:增长速度较快,通常每月增重600-1000克,不宜<600克。
(2)出生3-6个月:增长速度略慢些,大概每月增重600-800克。
(3)出生6-12个月:一般每月增重300克。
(4)出生1岁后:生长速度下降,1-3岁的宝贝一般平均月增重150克左右。1岁后的体重可以用公式估出来:体重(千克)=年龄×2+7(或8)。
2.身高
身高可以反映出孩子长时间的营养情况,也可以反映出短期哪些生长发育因素对孩子身高影响不突出,是反映儿童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受遗传、环境以及种族的影响。
(1)出生后第1年:增长非常快,平均每年增长二十五厘米。
(2)出生后第2年:增长比第一年要少些,平均每年增长10厘米。
(3)出生后第3年:增长速度放缓,平均每年增长4——7.5厘米。
(4)幼儿期:体型发生转变,由肥墩型转向瘦长型。四肢增长慢慢赶超躯干增长。1岁之后孩子的平均身高也可以通过公式来估算:身高(厘米)=年龄×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