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4 14:11:11
三岁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弱,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
孩子三岁多了,刚上幼儿园,最近发现孩子语言发育和社交有些问题:
1.会重复别人的问题,学别人说话,但是自己有需求时能表达,父母让他做事情时,他喜欢的会很高兴,不喜欢的会说拒绝的话,就是在父母的要求上再加个不字。
2.不和其他小朋友有语言和行为上的交流,但是被欺负了会不高兴会哭。
3.语言表达有些退化的症状,以前会认的卡片现在不愿意认,问他就是嘻嘻哈哈的笑,不专注回答问题,追问很多遍才会懒懒的回答我,而这些他一岁多就会认了。以前会背的古诗和三字经,数数也记得没以前多。
4.不太听指令,在家里或者小环境里会听指令,在户外就会乱跑,根本不听大人话
其他方面无异常。
基于以上几点,初步怀疑孩子有自闭或语言障碍,预约了这周去看医生,但是等待的时候是最难熬的,度日如年,这几天基本上食不下咽。
网上查了关于自闭症和语言障碍相关的内容,像又不像,心里始终像压着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
孩子读幼儿园以后的几天,每天都有明显的进步,说话也明显多了,可是我和我爱人很担心,一方面担心孩子如果确诊了会被幼儿园退学,另一方面怕自己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不知道孩子以后的路该怎么陪他走下去。
请专业人士给予指导和解答,感激不尽。
为什么不去医院呢?万一真是自闭症要赶紧干预,耽误了不更后悔吗?
辛苦了,宝宝随着年龄发展,通常3岁到四岁间是社交能力跟积极表达的高峰期,这样的反应,建议妈妈在担心宝宝在幼儿园情形的同时,可以同时尽早介入专业咨询,完整评估一下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并早期介入治疗,因为担心的是,宝宝若在小时候语言发表受挫,也会影响他的社交发展。妈妈可以搜寻『启儿宝』协助,既可以评估又可以解决你的答疑,他们挺专业的!你可以去寻求他们的协助,你也会比较安心。
http://www.qierbao.com/blog/child-communication-development-first-strategy
家长您好,首先不管孩子是自闭症还是发育迟缓都要重视起来及时的进行干预训练,同时请家长也不要过于焦虑紧张,因为现在国内针对于自闭症的康复训练还是比较科学完善的,而且从您的描述来看,孩子的能力还不算差所以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一定是没问题的。
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建议您送孩子去机构进行科学且具有针对性的干预训练的,这里给您分享几个关于家庭干预的小方法。
首先是语言方面:
一、尽一切可能与孩子说话
现在很多电子产品的兴起,让人们之间缺乏了一定的交流,但是交流是可以让我们的语言发育系统更加的完善。在平时父母应该要抓住一切可能性与孩子进行说话,在说话的
二、发展孩子的兴趣
每个孩子其实都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平时生活中家长一定要多注意发展孩子的兴趣。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物品或者是喜欢做的事情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陪他们玩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去学习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导入手势语
手势其实也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去锻炼自己的语言发育情况。在平时不要逼着孩子去说话,对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可以用一些手势来代表一些语言,并且也可以让孩子用耳朵去听以及去模仿动作和发音,在这个过程当中父母一定要有耐心。
四、视觉追踪
视觉追踪主要就是拿孩子喜欢的一些东西,然后放在孩子的眼前,移动不同的方向,这样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激起孩子说话的欲望。
社
社交游戏项目——走跑停
教具准备:
小鼓或摇铃,较大场地,周围最好画有直线。
训练目标:
指令执行的快速反应:启动行为与停止行为。
适应对象:
2岁以上儿童均可。儿童数量在2-4人为宜。
操作方法:
小朋友沿着直线运动慢节奏敲小鼓,语言辅助:“走一走”,小朋友走走;慢节奏敲小鼓,语言辅助“跑一跑”小朋友跑;敲一下停下来,语言辅助“停”,小朋友也停下来,站在原地。
逐渐撤销语言辅助,直接听小鼓节奏来调整自己的运动方式。
内容拓展:
在奔跑过程中可增加追逐内容,后面小朋友追前面小朋友。
社交游戏项目——围个圈圈
教具准备:
较大场地
训练目标:
指令执行的快速反应,通过指令变化消除刻板行为。
适应对象:
2岁以上儿童均可儿童数量2-4人为宜。
操作方法:
康复师与小朋友手拉手围成圈,一边走,一边有节奏的说儿歌:围个圈圈走走,围个圈圈走走,看谁先蹲下/跳/叉腰/踢腿/点头/拍手等。
最后的指令随机变化,小朋友快速执行动作指令。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助到每一位星爸星妈们。
孩子的康复路上,我们是您最好的伙伴。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发育异常,且高度怀疑是自闭症,那么家长有必要认真的看完这篇文章,这些症状和体征帮你精准的分辨出典型自闭症。语言康复老师提醒您记住,所有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自闭症的表现也不会完全一样,但大体上都有这些规律可循。
重点观察5个方向
在语言方面:有些自闭症的孩子永远不能学会说话,或语言功能发育延迟。他们用词的时候可能无法表达出该词语通常所表达的意思(词不达意),或者只能简单重复他们听到的语言(“鹦鹉学舌”)。他们也可能不能开始或继续一段谈话,不能为了表达某个话题而恰当使用语言,也不能遵守交谈和讲故事的规则(不能应景表达)。
在社交方面:有些孩子没有社交,并且不能完成与人沟通时的眼神交流。他们似乎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没有认识。
有些孩子不能理解他人所说的话,对于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也不能恰当诠释或做出正确反应。当叫他们名字的时候,他们可能无法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如果听到其他一些声音则有可能出现反应,如车鸣、捏碎薯片的声音等。
在刻板行为方面:他们的行为和身体运动有时候具有重复性。例如,转手、拍手,或者捻弄自己的头发等重复性动作。他们有可能被头顶上转动的电风扇等旋转物体吸引。他们还有可能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例如,用头乱撞或咬自己等,或者对他人表现出攻击性或大发脾气。当父母强行改变他们的日常习惯(例如,吃饭时间)或打断他们手上的活动时,他们就有可能变得惴惴不安,或者突然暴怒,或出现破坏性行为。
在兴趣和游戏方面:他们的兴趣和活动很有限。他们进行的游戏,并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富有创造性或想象力,并带有“游戏”的概念,而仅仅是一种重复性行为。他们玩玩具的时候并不会遵循玩具设计时原本的玩法。他们可能不是玩整个玩具,而是只玩玩具的某个部分(例如,只玩玩具卡车上的轮子)。他们可能重复性地把玩具们排成一排。
在个人喜好方面:相较于质地柔软的毛绒或充气玩具,他们更喜欢坚硬的物品(例如,钥匙、圆珠笔、手电筒),而且喜欢一直握着它们,不愿意放下。他们可能对气味、光照、声音、触摸和手感非常敏感,另外,他们痛觉的阈值似乎更高。
我们的建议
美国儿科学会鼓励家长注意自闭症的早期表现,重点注意三大核心特征。同时,也极力主张家长把关于孩子行为以及发育的所有疑虑提前记录,并做好筛查准备。
当孩子长到18~24个月的时候,就应该接受专门针对自闭症的筛查。干预计划开始得越早,效果越好。然而,不管孩子在什么年龄,只要家长怀疑他患有自闭症,就应该为孩子寻找合适的早期干预方法(例如,言语治疗或行为上的干预,以促进社交技能的发展)或咨询专家。
早期的干预项目是特别针对0~3岁的孩子开设的。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到当地寻找有经验的机构或语言康复中心。家长必须努力学习自闭症干预知识,参与到所有阶段的康复和治疗项目。有利于后期家庭康复时,也能在专业上为孩子提供支持,为孩子打造一个更利于恢复的家庭教育环境。
@知乎亲子
阳光语言矫正中心官网-国内集语音病理学,语言认知学研究,和语言障碍矫正实践研究为一体的专业语言障碍矫正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