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1 21:15:19
5 岁儿童说话有点结巴怎么办?
儿童口吃源自说话急、说话快、节奏混乱这一不良的语言习惯,所以需要通过科学的发音训练,改变这个容易口吃的语言习惯。
一,需要方法。怎么训练?怎么断句?怎么换气?怎么拖音?这些都需要技巧和方法。
二,需要耐心。孩子还小,没有自制力,所以学的比较慢,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学者有很强的耐心和爱心。
三,不要因为口吃打击孩子。孩子口吃以后,不要提醒他怎么又口吃了,不要提醒他别口吃,不要因为口吃而吵他。如果经常因为口吃吵孩子,孩子很容易背上心理包袱,口吃反而容易加重。
我家孩子刚过5岁生日,从小就是个说话利索的主儿,语言发育不说超前,但在同龄人里算比较能说会道的。可最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他竟然有些磕巴。就是说话的时候个别发音会重复,比如:“妈妈,你~你~给我读绘本。”
刚开始没太在意,以为他就纯粹好玩儿。但是没想到他磕巴的情况越发明显了。有时候一句话有两三个重复音,为此我就有点生气了,玩也要有限度,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个小结巴呢。
于是我非常严肃地跟他指出这个问题,质问他是跟哪学来的坏毛病,并强调如果不改以后真的会变成结巴。原以为只是一次认真的谈话,可没想到那之后孩子磕巴并没有改善,一着急起来倒更像是真的结巴了!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翻阅了一些资料,再调整了自己的心情之后,决定不再逼他了。我相信孩子只是一时的兴起模仿,如果自己心急火燎、态度强硬地去纠正,后果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其实孩子在学习语言的阶段,出现语言不流利的现象是很常见的。突然性结巴,大多是语言发育中正常的学习过程。
孩子两岁以后,语言能力迅速发展,语汇量也越来越丰富,说话也变得越来越流利。原本说话经常停顿和重复的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能力的提高,大部分孩子都逐渐能清晰流畅地表达。
但也有些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说话不顺畅,成为人们眼中的“口吃儿”,并为此受到别人的嘲笑和排挤。这不仅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对其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先天遗传因素
口吃和许多“基因病”一样,会遗传。如果直系亲属中有口吃的,那孩子出现口吃的几率就会比其他正常孩子高。据统计,口吃患者家族发病率可达30%左右,是单基因遗传。
现已发现人体内与口吃相关的基因组(分别为GNPTAB、GNPTG和NAGPA),会改变大脑的结构,因而使人更容易口吃。
生理因素
妈妈们在孕期或分娩的时候生理上受到损害、大脑性麻痹、躯体或神经功能失调等因素,也可能造成孩子出生后说话磕巴或口吃。
另外有研究表明,口吃的儿童在神经结构和功能上,与正常儿童具有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其左脑未能充分掌握让语言区域运作的时间性,而左脑过度弥补这个缺失,致使说话不流畅。
心理因素
孩子在语言发育期,因为一些特殊的外在原因,使他产生精神压力,也会导致结巴。比如父母过于严格的管教、受到委屈、被打骂以及过度紧张等。
另外,如果孩子说话时情绪波动过大,或受到强烈刺激,也容易出现说话磕巴的现象。比如孩子特别兴奋、激动、生气、难过、害羞、恐惧等等。就好比有的人说,“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模仿和暗示
孩子的模仿能力绝对比你想象中要强,他们遇到说话磕巴的人,可能会觉得很好奇、非常有意思,自己也想体验一下,所以不自觉就模仿了。
偶尔模仿没有太大问题,但如果模仿的时间长了,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习惯一旦形成,想改就不那么容易了。像我家孩子就是这样,不及时提醒和制止的话,他极有可能会在“磕巴”的路上越行越远。
要知道,孩子突然说话磕巴并不奇怪,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如前面所说的受情绪、压力等因素影响以及出于模仿的行为),导致说话不流畅。
如果孩子说话磕巴的时间太久,产生肌肉记忆或条件反射,就有变成口吃的风险!孩子说话磕巴的时间不久,比如一到两周以内,那么我们可以用下面7个方法帮助孩子改正:
◆不要责备孩子,也不要总提醒他磕巴,这样只会让他更焦虑。
◆要多鼓励孩子,并经常与之进行一些不会让他感到紧张的对话。
◆不要总打断孩子的讲话,也不要试图纠正孩子的说话方式。
◆不要帮孩子说完他接下来的话,不强求孩子重复某个发音或某句话。
◆不要让孩子强化练习某些词语或音节,也别要求他降慢说话的速度。
◆允许他避免使用他发音有难度的词语或音节,并帮助他找到可替代的词语。
◆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有需要的话可以鼓励他暂停、深吸一口气,再接着往下说。
如果孩子说话磕巴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改善,那么家长别犹豫,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比如去看医生,找有经验的语言治疗师或心理医生等。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也需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1. 学龄期的孩子首次出现口吃的情况;
2. 孩子早期的口吃持续到学龄期;
3. 曾一度消失了的口吃在学龄期再度出现;
4. 孩子的口吃时间短但发展很快,变得越来越严重;
5. 孩子因为口吃而变得胆怯,害怕与人交谈;
6. 孩子因为口吃而出现面部扭曲或抽动的情况。
对于口吃的孩子,主要的干预方式应采取关心爱护、心理疏导的方式,给孩子加强营养,使他放松心情,分散注意力,爸妈再耐心地引导。
也可以给孩子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像唱歌、跳舞、口才表演等。或者采取一些口部训练、调整呼吸运动的方法,相信慢慢就会有所改善。
若非严重的先天性或生理性的问题,孩子口吃一般预后良好。大约有80%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会再口吃,极少部分需要持续的干预且会伴随进入成年期。
小孩子说话吞吞吐吐、卡壳的现象就是口吃问题,我们平时能在很多地方看到口吃的现象,一些成年人口吃实际上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因为没有及时矫正才拖延至成年时期,实际上一部分儿童口吃是存在自行消失的可能性的,儿童五岁之后就可以进行口吃矫正训练了。
5 岁儿童说话有点结巴怎么办https://www.zhihu.com/video/1729490761727516672
1、孩子口吃矫正是需要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的,轻松、舒畅的语言环境更有利于孩子口吃矫正,尤其口吃儿童周围不能再有其他口吃者,其他人不能责怪孩子口吃,要鼓励孩子大胆说话表达。
2、家长们可以引导孩子节奏感说话的技巧,打一个节拍说一句话的方式进行口吃矫正训练,这样的说话方式是有利于孩子口吃矫正改善的。
3、孩子之所以说话口吃,大部分的原因是心理问题导致发生的,口吃孩子心理自卑、害怕、恐惧说话,这样的心理问题越严重就越容易口吃,家长们可以多带着孩子去户外人多的地方大声朗读、唱歌等一些方式进行口吃矫正训练。
2-5岁孩子出现儿童口吃的情况比较多,对于孩子的口吃程度和特征了解不够,贸然进行纠正,往往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建议家长在找到好的口吃纠正方法之前,先这样做。
1、不必过度焦虑或干涉过多,否则容易形成习惯性口吃。当孩子刚刚出现口吃时,家长最好做到以下“三不”。不紧张当孩子频繁出现口吃时,很多家长会紧张不安,殊不知这种紧张情绪可能会转移给孩子,从而加重孩子的口吃程度。
2、此时家长应做的是,带孩子去进行评估和检查,找出发生口吃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进行家庭引导的时候,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轻松、自然地学说话,不要急于求成,反复去催促。要逐渐让孩子养成吐字清晰、不急躁的说话习惯。
3、不要在孩子说话时大声呵斥、盯着看或立即予以纠正,以免造成孩子产生“大家都非常注意我的说话”或“我说话很特别”的感觉。孩子一旦有这些想法,说话时反而会愈加的不自然,越紧张就越说不好话,久而久之,口吃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很难改掉。
另外,平时要引导孩子多朗读故事、诗歌,或多练习唱歌,使孩子从中找到言语的正
最后,如果孩子口吃严重或持续时间比较长,应及时带去机构进行矫治。
@知乎亲子
矫正项目 / 成人口吃少儿口吃_阳光语言矫正中心官网-国内集语音病理学,语言认知学研究,和语言障碍矫正实践研究为一体的专业语言障碍矫正机构。
这个阶段的孩子只是错误发音习惯的问题,还不涉及到思维和心理的问题,所以家长不用过于担心,只要坚持陪伴孩子,耐心引导和坚持练习,一定会帮助孩子慢慢改变说话的不良习惯。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个计划,每天用20到30分钟时间陪孩子读文章或故事多提问引导孩子回答,并引导孩子放慢速度慢慢讲话,多提问,让孩子自己讲述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家长要学会强化孩子的优点,孩子就会慢慢地康复。平时可以经常陪孩子做小游戏,引导他慢慢的发音。
如果他没说好,不要急于打断,先听他说完,家长只需要放慢语速,孩子语速也会跟着家长慢下来。所以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性。
平时的练习中,家长要把关注点放在孩子哪句话说得很好,去表扬它,而不是去盯着他哪句话没说好。你经常去鼓励孩子、赞美孩子,会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慢慢地,小孩子就会彻底地摆脱口吃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