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9 10:01:41
发育迟缓和全面性发育迟缓有区别吗?
去机构有帮助吗?
这位楼主您好,两者是不同的,发育迟缓是指婴幼儿运动、语言或认知中有1项标志性的发育指标落后于相应年龄段应有的水平。 全面性发育迟缓是指婴幼儿运动、语言或认知中有2项或2项以上标志性的发育指标、里程碑(如坐、站、走和语言等)没有达到相应年龄段应有的水平。表现为患儿在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交流、社会适应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存在两种以上发育迟缓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诊断年龄5岁以内儿童。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发育迟缓的情形,在这里可以给您一篇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4NjYzODE5Mg==&mid=2247485614&idx=1&sn=327f2a50ac680c3c47b6aab92a50790b&source=41#wechat_redirect
发育迟缓与自闭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发育迟缓的孩子不一定是自闭症,而自闭症孩子存在语言发育迟缓的特征。
很多家长经常容易混淆“发育迟缓”和“自闭症”,不能及时发现孩子发育异常的真相,致使孩子没有获得及时的干预。我们该如何区分这两种疾病呢?
首先,我们需了解什么是发育迟缓?
发育迟缓是一种人体在发育的过程中生长速度减慢的现象。很多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孩子发育迟缓的症状,或者有些家长存在侥幸的心理,即使感觉到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比不上同龄的孩子,但是认为孩子长大后自然会变好。而发育迟缓的孩子很可能同时存在一定的大脑器官损伤,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孩子的体格生长、智力发展、心理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于许多发育迟缓的孩子成年后也不能够生活自理。可见,发育迟缓必须尽早发现!
那么,发育迟缓孩子的早期有什么表现?
注意一:面容体态异常
先天性发育迟缓的孩子会出现面容体态的异常表现,例如舌头拖在嘴边,流口水等表现。
注意二,运动发育迟缓
运动发育迟缓表现为两方面:
其一,粗大动作:
基本动作困难,例如3岁幼儿独自走路不稳,4岁幼儿玩球时不会扔球,5岁幼儿不会朝着既定的方向跑步;
平衡感较差,例如6-7岁幼儿完全不能通过平衡木,在平衡木上站立时左右摇摆;
协调性差,例如在手脚爬行时不能协调手和脚的运动。
其二,精细动作:
单手动作障碍,例如5岁孩子不能独自使用勺子吃饭,不能正常握笔;
双手互动障碍,例如鼓掌时双手掌不能同时运动,一手快,一手慢;
手脚不协调,例如6岁幼儿不能画简单图形。
注意三,语言发育落后
语言是儿童认知世界、了解世界的首要技能,也是一切能力发展的基础。如果孩子存在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那么其会面临着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沟通障碍,这可操碎了不少家长的心,那么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有哪些?
正常情况下,7-8个月的婴儿就会模仿声音;1-2岁时会叫爸爸妈妈,能听懂简单的指令;2-3岁能基本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孩子延迟至少6个月才有这些表现,可能提示着孩子存在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
发育迟缓是自闭症么?二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发育迟缓是一个全面性发育的问题,其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发育迟缓,而且涉及到智力、运动、社交,大名称;其问题的严重性可能远高于自闭症。
相同点-语言发育延迟
语言发育延迟是自闭症孩子三大核心症状之一。6个月后的婴幼儿如果部分社交行为减少、延迟、异常发展,预示着孩子存在自闭症的患病风险。该类高危儿童一般在1-2岁时表现出明显的语言发育迟缓、认知、社交障碍等 [1-2]。
不同点
自闭症孩子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孤僻,而发育迟缓孩子喜欢与人交往;
自闭症孩子较难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发育迟缓孩子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导儿运动是可以帮助孩子开启潜能之门的运动疗法,可以改善由于小脑发育迟缓所致的多方面能力障碍,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困难等。
自闭症孩子难以适应陌生的环境,而发育迟缓孩子基本不存在适应环境的问题。
部分自闭症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能力表现出众,呈现出岛状功能,而未见发育迟缓孩子具有特殊能力的报道。
自闭症孩子情感淡漠,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发育迟缓孩子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20%-50%的自闭症孩子家长在孩子1-2岁时意识到了语言发育障碍和社会情感交流的障碍[3]。
不管是发育迟缓,还是自闭症,都需要家长细心关注,都需要尽早发现、及时积极干预!
是有区别的,您可以理解为发育迟缓(Developmental Delay,DD) 是一个更为广义的概念,是指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和社交等的标志性发育指标/ 里程碑未达到预期正常生理发育水平。发育迟缓还包括在排除厌食、限制性食物摄入障碍和重症疾病等情况下,体质量或体质量增长率明显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儿童的体格发育延迟。
发育迟缓可以表现为特定的某一能区,如运动、语言、认知及社交、情感和行为; 也可以是累及多个能区,如全面发育迟缓。
发育迟缓的患儿有些可以通过自愈或康复训练获得正常的发育和认知水平,有些患儿则转归成全面发育迟缓或智力障碍。
因此发育迟缓是一个更大的更广义的概念,它包含全面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GDD)和智力障碍(Intellectual Disability,ID),而全面发育迟缓和智力障碍的主要鉴别点在于发病年龄,通常<5岁的儿童为全面发育迟缓,≥5岁的儿童为智力障碍。由于发育迟缓是更为广义的全面发育迟缓,因此常用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简称DD/ID来表示该类疾病。
DD/ID是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常体现在有些表型之间的界定不是很清晰,以全面发育迟缓GDD为例,GDD通过指5岁以下,至少2个功能区的发育是未达预期,可能是运动、语言、认知、社交等多个能区的问题。ID患者则更侧重智力障碍的认知功能区和适应功能缺陷方面的发育落后。因此DD/ID的患者只要是有2个功能区的发育落后就可判定为该类疾病。
先了解全面发育迟缓
全面发育迟缓是指5岁以下的发育早期的孩子,在适应性行为、语言、社会交往等领域存在至少两个领域发育落后于同龄儿2个月以上。
比如:在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言语理解与表达、认知、个人、社会、日常生活及活动等发育维度的落后。
用发育商(DQ)表示发育落后程度:55-75分为轻度落后,40-54分为中度落后,25-39分为重度落后,低于25分为极重度落后。
1、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特点是发展起点低、接受干预差,康复速度慢、最终达到的水平低。
2、所以无论是机构,还是家庭干预,都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智力水平设置训练方案。
3、年龄是最大的难题之一,全面发育迟缓儿童多数会存在认知和智力问题,过了幼儿期后,年龄越大康复结果越差,甚至不接受干预。
因为幼儿脑功能可塑性最大,一定要抓住这个宝贵时机,以感知、认知、语言交流训练为主,让孩子得到全方位的改善。
1岁宝宝,要以训练直接感知觉能力为主,提供视、听、触觉丰富的环境,增强感受性和观察力,同时增强手部的操作能力。
1-3岁宝宝,加强交流及语言能力训练,继续强化上肢精细动作的训练和注意力、记忆方面的训练。利用丰富的语言环境和多样化的互动交流方式,促进宝宝早期语言理解的形成和模仿发音的出现。
3-5岁宝宝,家长需要多从社交、自理、情感等方面入手,将相关训练内容融合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宝宝的自主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感知和认知功能方面
1、视知觉训练
初期用黑白对比鲜明的大卡片或有光亮声响的电动玩具,吸引儿童注视;缓慢的左右移动,扩大其视野;能左右对视180°后再上下移动。大物体能稳定注视后,逐渐将物体减小,去掉声响和光亮。
2、听知觉训练
用不同音质、频率、音量的声源,如玩具、说话声、乐器、音乐、复合音,分别在距耳边约15cm处刺激3-5秒,让宝宝感知声音存在;同时吸引宝宝能左右寻找声源后。然后再将声源转至头顶和脚下,注意声源呈现时不要让宝宝看到,以避免视觉代偿。尽量改变音调,忽高忽低,或急或缓,或轻或重,让他们辨别;在不同地方呼唤宝宝的名字,让宝宝注意寻找;用不同的节奏拍手,吸引他们模仿。
3、触觉训练
可用毛刷、触觉球、沙粒等强化手部感知能力,尤其是指尖的感觉刺激,刺激物可由粗到细,刺激强度由重到轻。最后促使宝宝进行抓握等精细运动的发展。
4、记忆力训练
选择宝宝熟悉的人物或事件进行训练,记忆的内容要生动、具体,越接近生活就越好。比如家中熟悉的人和日常生活用品等,后期逐渐扩展。前期宝宝记忆力差,父母要有耐心,多次重复是训练认知类障碍儿童记忆力的最好方法;视、听、触几种方法同时开展,或交替使用,对发展宝宝记忆力最有利。
语言训练
1、交流训练
对幼龄宝宝来说,语言训练的核心是产生
对处于开口模仿说话的宝宝,可利用感兴趣的玩具或食物进行交换游戏,即吃、喝游戏,如给食物来诱发宝宝学会给予、交换,适当的延迟满足促使宝宝主动表达需求等等。进行交换游戏时,要多采用宝宝容易理解的幼儿语、拟声语,并注意随手势加强肢体行为的表达。
2、语言训练
父母帮助宝宝建立起较好的交流沟通意愿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语言理解和表达训练了。语言的理解训练从模仿开始,如模仿“微笑”“再见”“欢迎”等,再逐步教其指认生活中熟悉的人和物;能进行准确指认后,再诱导其发音,并引导宝宝习惯性表达;能够对生活中的名词进行简单理解和表达后,开始进行词汇扩充,包括名词、动词等;单词句掌握后,逐步提升至双词句,原则同样是先理解再表达,强调横向扩展;依次训练三词句、词序等,逐步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
上肢功能发育训练
初期若宝宝没有抓握意识,可帮助他握紧玩具柄,摇晃玩具,诱导宝宝的玩耍兴趣儿;待其初步有抓握意识后,可把玩具放在他经过努力能拿到的地方,鼓励他来取,训练不同方向和位置取物的能力。
已经学会大把抓握后,开始训练精细运动,比如对指捏,即用大拇指与食指、中指配合捏起小物件,如葡萄干、花生米等。
妈妈可握住宝宝的手,固定中指、食指、小指,训练拇指对捏取物。能完成对指捏后,训练双手协调,如串珠子,类似的还有双手抛接球、拧毛巾、挤牙膏等。
全面发育迟缓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非常繁琐、庞大的序列工程,家长不仅需要付出精力,心血,更要保持耐心,尤其是一些智力发育落后的宝宝,康复训练尤为不易,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只要做到水滴石穿的坚持,一定能看到奇迹发生。
了解更多,请戳↓ 阳光语言矫正如何为孩子选择康复机构?大部分家长都有这些困惑宝宝语言发育迟缓可能是大脑发育不足,父母重点补充五类营养语言发育迟缓发现的晚,对宝宝智力有影响吗?
首先回答题主问题,去机构有没有帮助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比如机构的康复方法是否适合孩子、机构是否专业等,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如果不管不顾,孩子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全面性发育迟缓是指5岁以下孩子在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言语理解与表达、认知、个人、社会、日常生活及活动等发育维度中存在2个及以上发育、发展维度的显著落后。
如何发现孩子有发育迟缓
在平日的生活中,宝爸宝妈需要细心观察宝宝在平时是否出现以下这些情况:
宝宝不容易睡着,对噪声易惊,或者睡觉时间明显多于同月龄的宝宝,特别静。
宝宝早期喂养困难,喝奶有呛咳,吸吮无力,有流涎
6周龄时对声音、视觉刺激没有反应
3月龄时宝宝喝奶时与妈妈无对视,不会微笑,对抚育者的脸没有反应
4-6月龄仍拇指内收,不能主动打开;4-5月后见物体仍不会伸手去抓
6月龄时头仍抬不稳,当你把宝宝从仰卧位抱起来时宝宝头后仰,不能跟随身体一起起来;宝宝的身体总是松软无力,将宝宝从俯卧位环抱腹部抱起时,宝宝呈倒U型姿势
9月龄时不能独坐,18月龄不会走路,走路总是脚尖先着地,2岁时不会跑
18月龄不会说单字,2岁时不会跑,不能说词语
宝宝身体发紧,抱着的时候宝宝喜欢向后打挺
宝宝头围过大或过小,头喜后仰
如果宝宝平时出现以上情况,宝爸宝妈们就需要警惕了,应及时于康复医学科、小儿神经内科、儿童发育行为保健科、小儿骨科就诊,为宝宝做全面的检查评估,明确是否存在发育迟缓,以便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