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5 16:20:56
孩子说话不清楚,为什么不该由家长自己纠正?
先说结论:
1.孩子说话不清楚的成因十分复杂,绝不能轻信民间说法。由于其评估和治疗过程往往非常专业系统,因此家长的好意纠正通常是无效的,还很有可能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务必求助专业人士。
2.对于说话不清楚的孩子,大部分情况下是不存在发音器官(肌肉、神经、结构等)方面的异常的,孩子的生理基础通常是没有问题的。并且,语音治疗会在孩子喜欢的游戏中进行。
3.对于说话不清楚的孩子,务必观察记录其说话的词汇量、句子长度、语法难易度和丰富性、语言理解能力等——如果在这些方面落后于同龄人,很可能更加需要及时评估和治疗。
您的孩子有说话不清楚的问题吗?先来做个选择题吧!
如果一个孩子指着哥哥的苹果说:“得得得苹伯!”您觉得这个孩子是:
A. 孩子太懒,说话不认真
B. 孩子舌系带太短
C. 家里有人说方言
D. 孩子年龄太小
E. 说不好,应该找言语治疗
恭喜选 E 的同学答对了!(这明摆着是一道送分题……)但是选了其他答案的同学,错在了哪里?就让我们来逐一分析下这几个选项。
孩子不会因为“太懒”而说话不清楚。孩子说话不清楚,往往是由于他没有足够的意识或能力。
从意识上来说,作为成年人,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当我们说话不清时他人很难明白我们的意思,会感觉很困惑,因而,我们会努力说得更清楚以保证沟通的有效性。但是,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可能由于其年龄尚小,或是社交技能较弱,导致他们难以理解/意识到对方的感受,因此这些孩子并没有努力调整自己说话清晰度的意识。
从能力来说,对于自己发因存在困难的音(比如p),孩子一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从自己语音库里最接近的音来替换(比如b),或最大程度上调动自己的发音器官来说出一个近似的音(比如孩子在说p的时候结合了f的音)。换句话说,孩子往往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想了各种办法来说出这个音,说的不清楚的原因在于他尚且还没有掌握这个音的发音技巧,还不具备将其发清楚的能力,而不是由于懒惰。
这是一个我们常见的谬误。很多家长会将孩子说话不清楚的原因归结于舌系带过短,但其实在临床上,由于“舌系带过短”造成宝宝的语音不清的情况其实是极少的。
舌系带过短的诊断特征:
① 无法将舌头伸至下牙外侧;
② 当舌头尝试外伸时,舌尖会在中线处凹陷,导致舌前边缘处产生心形的形状;
③ 张口时患者无法用舌尖向上触及上颚。
舌前部呈心形(或称w形、蝴蝶型)示例图
临床上,只有很少的孩子会符合上述三种情况。而很多真正符合“舌系带过短”标准的儿童,其实也并不一定会存在语音不清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说话时所需要的舌头前部的移动范围是很小的。
其次,舌系带主要影响的是一些需要向上伸舌的音(如t、d、n、l、s、c),而不是所有发音。因此,如果孩子不是主要在这些音上存在发音困难,则未必是由舌系带过短所导致的。而且,舌系带一般在宝宝出生后的 4~5 年中会逐渐后退、伸展,对舌头的运动限制以及发音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临床评估和治疗中,有很多发音不清的孩子虽然做了舌系带手术,但发音问题并没有改善,这正是因为其语音问题根本不是由舌系带过短所导致的!另外,对于极少数的、的确是由于舌系带导致说话不清楚的孩子来说,即使做了舌系带手术,仍旧需要进行言语语言治疗,这是因为孩子原来的发音方式其实是一种维持了很多年的发音习惯(发音器官的运动模式已固定、维持下来),手术虽然改变了生理结构,但是并没有改变发音习惯,孩子还是会用自己以前熟悉的发音习惯来说话,因而需要通过言语治疗师的语音治疗来帮助他建立新的发音习惯。
还需要强调的是,舌系带的长短不会影响孩子说话的早晚——如果孩子的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如:三岁还没开口说话),这一定不是舌系带过短的原因,而可能和孩子存在听力障碍、语言障碍、发育障碍(如:智力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等情况有关。
方言有时会对儿童的普通话发音有影响,但这种影响通常是局部而具体的。比如有些方言的平翘舌不分(比如 sh 和 s 的混淆),有些方言的 n、l 不分,但没听说有任何一种汉语的方言会把 g 发成 d。
除此之外,方言可能还会对讲话的整体语调产生影响,但这也不是造成孩子口齿不清的原因,更不会对孩子的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孩子语音能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步提高的,如果孩子年龄太小,的确会有很多音说不清楚的情况。但是我们需要根据孩子年龄和现阶段语音能力的实际情况,对照典型发展孩子(也就是说大部分孩子)的发育里程碑,进一步分析孩子的语音问题是处在正常的语音发育历程中,还是有其他的问题。
正常儿童的语音发展情况
从儿童语音发展的整体规律来看,2 周岁的孩子,只要有 50% 的话让爸爸妈妈听懂即是正常的,3 周岁的孩子让爸爸妈妈听懂的情况约为 75%,4 周岁才能 100% 让爸爸妈妈听懂(听懂指的是父母能够听明白孩子说话的意思,而不是指每个字都发音清楚)——很多家长听到以上的判断标准时,都会松一口气。
关于普通话声母的发展规律,大家可以参照加拿大资深言语语言病理学家姚利群老师根据祝华老师2002年的科研成果整理的习得顺序表,各位家长可以比对自家孩子的情况:
除了个别的音位的发展,孩子的语音发展还有很多规律性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音韵历程。如题目中的情况,将 g 替换成 d (哥哥—得得)、k 替换成 t (裤子—兔子)就是一种“舌前化”音韵历程现象( g 是舌根音,d 是舌尖音,因此把舌根音发成舌尖音的情况叫做“舌前化”),这在 4 岁前存在是正常的。
除了舌前化,正常发育的汉语儿童也可能出现舌后化、塞擦音化、非送气化、后鼻音化、三元音缩减等一系列“发育性语音错误”(孩子在语音发育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正常现象),并且每一种都有其对应的自动纠正年龄,具体情况由于篇幅所限暂不赘述。
非正常情况
在上述“发育性语音错误”中,如果超过自动纠正年龄半年甚至以上,则需要言语治疗师进行语音干预。比如,前面提到的把 g 说成 d 的“舌前化”现象应在 4 周岁时消失,但如果在 4 岁半甚至 5 岁仍然存在,则需求助专业人士。
总之,有一些说话不清楚的孩子只是暂时存在轻度的发音能力落后,过一段时间自己就可以追上同龄儿童。然而,还有一部分儿童存在有诊断意义的“语音障碍”,自然改善的概率很低,障碍有时会延续至成年,可能影响阅读、社交和生活。
这是您发现自己孩子有说话不清楚问题时的最佳选项!
言语语言治疗师作为儿童言语语言发展方面的专业人士,会通过详细的评估,记录孩子自发言语中的发音错误的具体表现(如:声母和韵母错误的类型,错误出现的频率,错误的走向,错误发生的一致性等),参考孩子的年龄因素及其他病史情况,给出专业的指导建议。
语音治疗很可能需要定期+长期进行,会结合孩子喜欢的玩具进行。言语治疗师会在每次治疗后为家长讲解孩子的现状以及一些发音练习的作业,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说话越来越清楚。
如果希望得到所在城市言语治疗师的信息,请将孩子的所在城市、年龄、医学诊断、干预情况、语言能力、社交、上学表现等详细情况发给我咨询,我会尽量推荐您所在或周边城市的相关医院及治疗师。
结语
如果孩子发音不清楚,爸妈的“再说一次”,“仔细看我说”,很难让孩子真正找到目标音的发音位置和方式。或者,孩子可以说出单个音时更加清楚,但在一句话里仍然存在同样的错误。发音不清楚的孩子可能存在迥然不同的因素,因此,请务必寻求专业人士进行鉴别诊断及干预。家长切不可揪着孩子的错误不放,一听到发音不准确就反复让孩子“好好说话”。这不但是在做无用功,而且容易让孩子逃避说话、对语言相关的社交等活动产生反感。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孩子出现一些敏感心理、逆反心理,甚至影响亲子关系。对于说话不清楚的孩子,务必观察记录其说话的词汇量、句子长度、语法难易度及丰富性、语言理解能力等——如果在这些方面落后于同龄人,很可能更加需要及时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