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4 19:56:25
两岁半宝宝不会说话,听不懂指令,一天到晚动个不停。一分钟不会闲下来,不走路就是跑,这种是自闭症吗?
没有哪位医生敢说,能够通过家长对孩子的一段主观描述,就诊断出孩子是不是孤独症。但是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一些倾向孤独症的可疑特征时,习惯性地在网上求助。你们渴望通过自己的主观描述,来让广大网友为自己的孩子作出医学诊断:到底是孤独症呢?还是发育迟缓呢?还是普通孩子的成长过程?
我非常理解你们的急切,然而这个方法一点都不可取!没有哪位医生敢说,能够通过家长对孩子的一段主观描述,就诊断出孩子是不是孤独症。
但是广大网友却是异常勇猛,动不动就在家长的描述后面下结论:你这孩子不是孤独症(自闭症)!或者你这孩子一看就是自闭症!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网友给出的结论根本帮不了我们的孩子,而且网友的结论对我们的孩子所造成的任何后果,都还是由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承担。
1.孩子3个月:还几乎不笑或者少笑,很少注视别人,比如妈妈哺乳时也不看妈妈的眼睛和脸。
2.孩子6个月:对爸爸妈妈的离开和回来没有明显的情感反应;不主动求拥抱,对拥抱也没有特别反应;叫孩子的名字
3.孩子9个月:对人缺乏兴趣,总是玩一些物品;不理解面部表情,比如用鬼脸逗TA,TA也不笑;对陌生人没有明显焦虑或恐惧,比如陌生人抱走TA也不拒绝、不哭等。
4.孩子12个月:听不懂简单的词比如“不、要、给、拜拜”等;不认识常见的人和物;不会装扮游戏;旁人聊天提到TA的名字,TA也不会看向旁人;不会或者极少用摇头、点头、招手等肢体语言。
5.孩子18个月:不会或者极少模仿;不会说话,不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不会表达需求;不会执行大人的指令。
6.孩子24个月:不会玩假装游戏;对其他小朋友不感兴趣;不听从指令。
7.孩子36个月:不看别人脸色;不会分享或显示自己的物品、成就;不会和小朋友玩过家家、捉迷藏等合作游戏;不会正确地玩玩具;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不会区分人称代词你、我、他。
1.家长对孩子的描述,尽量客观,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因素。
作为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亲密陪伴,我们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人。如果你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发育异常,说明你的孩子与其他同龄孩子大概率确实存在差异,甚至是差距。然而,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基本都不愿意相信自己孩子是孤独症,但又搞不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我们总是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话来说,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描述,往往是带了很多主观因素的。要么主观描述上过于淡化孩子有障碍的表现,要么主观上过于强化孩子有障碍的表现。由于整体上家长对孩子的描述不够准确、客观,因此可以作为诊断参考,但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广州的静进教授曾讲过一个例子,有位家长带孩子去他那看诊,这个家长高学历,自己看了很多关于自闭症的书籍,还参加了一些关于自闭症的讲座,可以说对自闭症比较了解。
她在对自己孩子的描述过程中,大量运用了自闭症相关的专业术语,基本上就是她自己已经给孩子下了自闭症的诊断书。
然而,静进教授在仔细观察孩子后,断定这个孩子没有任何异常,就是一好好的普通孩子。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出在这个家长身上,她过于焦虑,心理出现了问题,非把这个自闭症的帽子扣在自己孩子身上。后续是这个家长自己去看了心理医生。
2.提供孩子的日常视频,作为诊断的客观依据之一。
自从孩子出生,家长都会经常给孩子拍摄视频,这些视频比较真实、客观,且具有连续性,可以作为医生诊断的依据之一。
我曾接触到一位家长,她的孩子是非典型的谱系孩子,3岁多的时候去北京由贾美香医生看诊。初诊之前,这位家长给孩子突击了一些社交技巧,比如见面问好、妈妈走了要喊妈妈留下或者跟着妈妈走等等,所以初诊时孩子看起来互动还可以,但医生也观察到孩子社交比较机械、不够灵活,注视少等谱系特征。
医生初诊没有立即下ASD的诊断,而是将家长带来的孩子日常视频U盘留下查看。贾美香医生是非常负责、专业的一名医生,她细细看了U盘里孩子的所有视频,观察到孩子从2岁开始就有比较明显的发育异常了,比如不听妈妈的指令、自顾自地玩等等。最终,给孩子下了ASD诊断。
所以呢,家长带孩子看诊前,可以将孩子从1岁开始的、具有代表性的日常视频,按照时间整理放入U盘,带给医生观看,作为诊断依据。
3.医生与孩子面对面的沟通,才是诊断的最有力依据。
能作为孩子诊断的首要依据,当然是医生与孩子面对面的沟通。医生拥有专业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他们在与孩子沟通时,所观察到的异常比我们家长要具体、广泛,所做出判断比我们家长要客观。
典型的孤独症,2岁以内都可以被医生确诊。但是考虑到孩子的可塑性和家长的心理对孩子未来的影响,一般到3岁的孩子,医生才给下明确诊断。非典型的孤独症,尤其是高功能的非典型孤独症,基本都要3岁甚至4以后才让家长感受到比较大的异常,所以看诊时间比较晚。
不管孩子是否患孤独症,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异常,就必须立刻重视。如果你不愿意带孩子看医生,那么可以在家里自行强化教育,明确孩子的弱项,加以高强度、高密度的教育。
已经两岁半了,不会说话,听不懂指令明显比同龄发育要慢,孩子比较多动,最好先去医院让专业医生做一个诊断。目前国内对于自闭症的诊断已经很成熟和准确了,如果诊断为自闭症,也不用太多怀疑,抓紧开始积极干预。
和我家娃之前的情况很像,当时我怀疑她智力有问题去了医院检查,做了核磁共振和脑电图,25~26个月的时候她慢慢的能听懂指令也会说简单的称呼了,前天晚上我抢她的水,她说“我的水”,还说“爸爸去厕所”,她心情好就会进步,心情不好就进步很慢,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建议先去好点的儿童医院检查吧。
感统失调。
不会说话,听不懂指令,认知理解有问题。也可能是发育迟缓,反正和自闭症差不多的训练方法。
快点儿去,正规大一点的儿童医院发育科看一看。
《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丹佛模式》这本书看看。
这种情况我们常见,都是脑神经发育异常导致的。一般两种问题重度多动症或者多动型自闭症。具体诊断要看脑神经数据,不能靠简单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