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7 10:26:01
儿童发育迟缓的康复方法有哪些?
1、头部训练法。让孩子趴在地上,并在孩子的头部前方放一个玩具,让孩子能够抬头看这个玩具,并随着这个玩具的移动,从而锻炼孩子的头部。
2、坐位锻炼法。这个方法主要是锻炼这些孩子们能够在进食、交流、学习的时候尽可能多保持摆正头、挺直背的姿势,用坐位的姿态玩玩具和进行其他活动,最主要是为了提高患儿坐位保持和坐位平衡的能力,让孩子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健康的状态。
3、爬行锻炼法。孩子们在进行世界探索的时候,一般都是用爬行的方式,而那些发育比较迟缓的孩子无法正常爬行,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进行爬行训练,提高患儿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能力,从而为他们以后的站立和行走打好基础。
题主问的有些模糊,发育迟缓是个很大的概念,是属于哪方面发育迟缓,或是全面发育迟缓?什么原因引起。等等这些都需要评估,检查,根据结果才能制定康复方案。
举个例子:
“小孩3岁半,属于全面发育迟缓,几乎每个方面的能力都比同龄人差很多孩子各方面都很差,需要教的东西太多,想自己在家里教,但不知道如何训练,更不知道重点训练哪些方面”。
这也是很多父母最焦虑的问题,想自己训练,却找不到合适的家庭训练方法。
全面性发育迟缓是指有龄儿童,在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言语理解与表达、认知、个人、社会、日常生活及活动等发育维度的落后,只要存在2个以上显著落后的都可以认为是发育迟缓。
用发育商表示发育落后程度:55-75分为轻度落后,40-54分为中度落后,25-39分为重度落后,低于25分为极重度落后。
1、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特点是发展起点低、接受干预差,康复速度慢、最终达到的水平低。
2、所以无论是机构,还是家庭干预,都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智力水平设置训练方案。
3、年龄是最大的难题之一,全面发育迟缓儿童多数会存在认知和智力问题,过了幼儿期后,年龄越大康复结果越差,甚至不接受干预。
因为幼儿脑功能可塑性最大,一定要抓住这个宝贵时机,以感知、认知、语言交流训练为主,让孩子得到全方位的改善。
1岁宝宝,要以训练直接感知觉能力为主,提供视、听、触觉丰富的环境,增强感受性和观察力,同时增强手部的操作能力。
1-3岁宝宝,加强交流及语言能力训练,继续强化上肢精细动作的训练和注意力、记忆方面的训练。利用丰富的语言环境和多样化的互动交流方式,促进宝宝早期语言理解的形成和模仿发音的出现。
3-5岁宝宝,家长需要多从社交、自理、情感等方面入手,将相关训练内容融合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宝宝的自主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训练的内容和侧重点有很多,有短期目标,有长期目标(预期目标)等等,下面介绍几个侧重点的训练策略。
感知和认知功能方面
1、视知觉训练
初期用黑白对比鲜明的大卡片或有光亮声响的电动玩具,吸引儿童注视;缓慢的左右移动,扩大其视野;能左右对视180°后再上下移动。大物体能稳定注视后,逐渐将物体减小,去掉声响和光亮。
2、听知觉训练
用不同音质、频率、音量的声源,如玩具、说话声、乐器、音乐、复合音,分别在距耳边约15cm处刺激3-5秒,让宝宝感知声音存在;同时吸引宝宝能左右寻找声源后。然后再将声源转至头顶和脚下,注意声源呈现时不要让宝宝看到,以避免视觉代偿。尽量改变音调,忽高忽低,或急或缓,或轻或重,让他们辨别;在不同地方呼唤宝宝的名字,让宝宝注意寻找;用不同的节奏拍手,吸引他们模仿。
3、触觉训练
可用毛刷、触觉球、沙粒等强化手部感知能力,尤其是指尖的感觉刺激,刺激物可由粗到细,刺激强度由重到轻。最后促使宝宝进行抓握等精细运动的发展。
4、记忆力训练
选择宝宝熟悉的人物或事件进行训练,记忆的内容要生动、具体,越接近生活就越好。比如家中熟悉的人和日常生活用品等,后期逐渐扩展。前期宝宝记忆力差,父母要有耐心,多次重复是训练认知类障碍儿童记忆力的最好方法;视、听、触几种方法同时开展,或交替使用,对发展宝宝记
语言训练
1、交流训练
对幼龄宝宝来说,语言训练的核心是产生语言动机,语言需求。人眼对视交流非常重要,建立一定视线交流后,妈妈可以顺利地进行抚爱,进而导入使宝宝因触觉及身体感觉变化而感到快乐的游戏训练。
对处于开口模仿说话的宝宝,可利用感兴趣的玩具或食物进行交换游戏,即吃、喝游戏,如给食物来诱发宝宝学会给予、交换,适当的延迟满足促使宝宝主动表达需求等等。进行交换游戏时,要多采用宝宝容易理解的幼儿语、拟声语,并注意随手势加强肢体行为的表达。
2、语言训练
父母帮助宝宝建立起较好的交流沟通意愿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语言理解和表达训练了。语言的理解训练从模仿开始,如模仿“微笑”“再见”“欢迎”等,再逐步教其指认生活中熟悉的人和物;能进行准确指认后,再诱导其发音,并引导宝宝习惯性表达;能够对生活中的名词进行简单理解和表达后,开始进行词汇扩充,包括名词、动词等;单词句掌握后,逐步提升至双词句,原则同样是先理解再表达,强调横向扩展;依次训练三词句、词序等,逐步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
上肢功能发育训练
初期若宝宝没有抓握意识,可帮助他握紧玩具柄,摇晃玩具,诱导宝宝的玩耍兴趣儿;待其初步有抓握意识后,可把玩具放在他经过努力能拿到的地方,鼓励他来取,训练不同方向和位置取物的能力。
已经学会大把抓握后,开始训练精细运动,比如对指捏,即用大拇指与食指、中指配合捏起小物件,如葡萄干、花生米等。
妈妈可握住宝宝的手,固定中指、食指、小指,训练拇指对捏取物。能完成对指捏后,训练双手协调,如串珠子,类似的还有双手抛接球、拧毛巾、挤牙膏等。
全面发育迟缓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非常繁琐、庞大的序列工程,家长不仅需要付出精力,心血,更要保持耐心,尤其是一些智力发育落后的宝宝,康复训练尤为不易,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只要做到水滴石穿的坚持,一定能看到奇迹发生。
阳光语言矫正发育迟缓宝宝重生记,妈妈:我的小蜗牛上幼儿园了
一、头部训练方面。我们再针对这些发育迟缓的孩子们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分部位进行训练,但头部训练方面,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头部的控制训练法,这个时候,家长朋友们可以让孩子趴在地上,并在孩子的头部前方放一个玩具,让孩子能够抬头看这个玩具,并随着这个玩具的移动,而移动我们的头部,能够有效的帮助孩子,锻炼我们的头部。
二、座位锻炼法。这个方法主要是锻炼这些孩子们能够在进食、交流、学习的时候尽可能多保持摆正头、挺直背的姿势,用座位的姿态来进行玩玩具和其他活动。最主要是为了提高患儿座位保持和座位平衡的能力,让这些孩子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健康的状态。
三、爬行锻炼法。我们大家都知道,孩子们在进行世界探索的时候,一般都是用爬行的方式,而那些发育比较迟缓的孩子们他们无法正常地进行爬行,所以在这个时候,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帮助孩子进行爬行训练,这样能够提高患儿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能力,从而使他们为以后的站立和行走打好基础。
总之,我们已经在上面的内容中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幼儿发育迟缓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哪些,所以我们希望广大的家长朋友们,能够仔细的观察自己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果一旦发现他们出现发育迟缓的情况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些康复训练的方法来帮助他们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
你好,儿童发育迟缓是一个广泛的说法。
儿童发育迟缓是指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是顺序异常等现象,具体表现有:语言或者言语、 肢体动作、社交和情绪能力、智力。
至于康复方法,目前一般普遍采用的方法是西医疗法、现代康复疗法,百安国医馆儿科专家胡波博士从中医角度,还推崇使用针灸+小儿推拿,再结合现代康复疗法进行治疗!
西医疗法
西医是目前大多数人采用的治疗方法,针对发育迟缓,临床上首先是判断引起发育迟缓的原因,最后确定治疗原则,大致分为药物疗法、手术疗法。
1、药物治疗
比如智力发育迟缓,一般选用促进脑代谢、促智、改善脑功能的药物;
对于体格发育迟缓,大多使用生长激素治疗;
针对心理和精神发育迟缓因病因不明,常采用对症治疗,如伴有兴奋、躁动、幻觉妄想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
2、手术治疗
对一些伤残、畸形、器官组织病变引起的发育迟缓进行手术治疗,改善器官功能。
现代康复疗法
这类疗法是建立在人体神经学、生理学、人体发育学等理论之上,运用医学物理学和康复工程学的技术进行发育迟缓的干预及治疗,主要是通过康复老师协助患者改善情况。
目前国内很多医院都有自己的康复科或者康复中心,社会上也有很多独立的康复机构,都可以提供发育迟缓的康复服务。
针对发育迟缓的康复疗法,主要是康复训练手段,还有包括一些理疗部分,即通过一定的幅度的电磁波作用人体,刺激肌肉肌纤维的张力增加,从而促进功能的恢复。
1、语言发育迟缓的康复训练方法
是以语言阶段的评价结果为训练出发点,改善和丰富患儿的语言环境,去除影响患儿语言发展的相关因素,每个机构会有不同的康复项目,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认知理解能力训练、发音表达训练、口肌训练、手势符号训练、文字训练 、交流训练
2、运动发育迟缓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般是增加儿童的反应敏感度,可促进神经的反射,建立良好的突触联系。包括:
抱姿训练、头部稳定性训练、坐位稳定性训练、 翻身训练、爬行训练、 跪立训练、站立训练、 行走训练
3、智力发育迟缓的康复训练方法
此类疾病往往伴随有运动及语言的发育迟缓,所以要进行综合性的康复训练,具体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和发育落后的程度,进行相对应的康复训练。包括:
语言训练 、认知训练、感觉统合训练 、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训练、人际交往训练
4、社交和心理发育迟缓康复训练方法
有正性强化训练、言语表达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让社交和心理发育迟缓的儿童掌握人际沟通交往、言语表达及情感交流的技巧。包括:
基本语言表达、认知理解训练、情绪情感的认知表达训练、社交规则训练、文明表达训练、社会能力训练、社会实践训练
现代康复疗法具有副作用小、操作性强,便于推广和应用的优势,不仅可以应用在康复机构,也可以在家庭中推广。
但是,康复疗法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需要家长有极大的耐心和信心。
中医对发育迟缓的理解与疗法
发育迟缓属于中医里“五迟五软”的范畴。
五迟:立迟、行迟、语迟、齿迟、发迟,以发育迟缓为特征。
五软: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以痿软无力为主征。
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肝肾脾不足,则筋骨肌肉失养,就可能会出现立迟、行迟。
言为心声,脑为髓海,若心气不足,肾精不充,则见语迟,智力发育迟缓。
脾开窍于口,又主肌肉,若脾气不足,则可见口软乏力,咬嚼困难,运动发育迟缓。
筋能看一个人的勇怯,所以肝肾不足的孩子易出现社交和心理发育迟缓。
而后天因素又会加重五迟,后天因素主要以“惊恐”、“食伤、药伤”为主,后天产生的惊吓,喂养不当,药物也会伤及肝肾,从而诱发发育迟缓。
1、中医从整体辨证,精确诊断分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
· 肝肾亏损型。治法:补肝益肾
· 心气不足型。治法:补心养血
· 气血虚弱型。治法:补益气血
同时,中医会根据患者个体体质、适应力等情况,合理运用针灸、推拿、刮痧、中药熏蒸等非药物疗法进行治疗。
2、针灸
中医针灸可以激发经气,从而调节身体的障碍性缺陷以及促进整体气血运行。
临床中比较常用两种针灸方法:
(1)头皮针的治疗,对患儿头皮的针灸刺激,可让大脑皮层的血管扩张能力改善,促进头脑皮质的血液供应,对孩子的语言、运动发育迟缓有帮助。
(2)体针的治疗,根据孩子情况,采用循经取穴方式,刺激相应穴位,对迟缓孩子也有帮助。
2、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基于中医辨证,包括平肝、补肾等多种推拿手法。
比如刺激机体节段性感受装置(如韧带、肌肉、肌腱的感受器),使其和脊柱肌的营养和血供同时得到改善,并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活动,改善大运动(坐、站、爬、行)。
针对智力和语言等发育迟缓,可以进行健脑益智推拿方法,对头部、心经、心包经、背俞穴进行推拿,帮助醒神开窍、健脑益智。
百安国医馆儿科专家胡波博士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整体治疗方案,如运用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以及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康复治疗。
同时也提醒家长,针对发育迟缓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这非常重要,以免错过治疗的黄金时期。
如果各位家长发现孩子有发育迟缓的问题,或者想全面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可预约报名百安国医馆Gesell生长发育评估。通过专业的评估,可以及早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及早干预,让孩子早日回归正常的发育轨道。
宝宝康复训练方法不能做单一的训练,要进行综合性康复训练,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与游戏相结合,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兴趣。常用的方法有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水疗、感觉统合训练、言语认知训练、引导式教育、应用行为分析、结构化教育等,配合中医的传统疗法,比如针灸、按摩等。
运动疗法主要运用Bobath、Brunnstrom等训练方法,诱发患儿的主动运动能力。作业疗法主要训练上肢和手的功能,恢复患儿日常生活能力。感觉统合训练通过对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的刺激输入,促进大脑的不同水平区域之间良好协调,打开神经系统部分通路,从而达到修复脑功能的目的,同时可增强患儿的注意力集中性、情绪稳定性等。语言认知训练对发育迟缓儿进行理解认知、操作性课题及交流表达方面的训练。引导式教育是采用神经心理学疗法,以集体的游戏的综合教育方法,将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认知等方面有机结合为一体,增加了小儿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和竞争意识。应用行为分析,以行为主义为指导,以回合式操作方法为核心,对患儿不同的行为分别采用正性强化、负性强化、消退、渐隐等技术,从而达到促进良好行为、适应性行为,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和非适应性行为的目的。
总之综合康复训练较单项训练效果好,重视全面康复,精准评估,指导康复训练目标和计划。在康复训练中孩子是主角,在游戏中训练,最大限度诱发孩子的主动性,激发存在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