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7 03:54:00
儿子3岁半,语言发育迟缓,应该怎么干预训练呢?
我儿子3岁半,日常总喜欢念叨绘本里面给他读的内容,不停的重复,和他说话的时候他也在重复绘本里的各种内容,注意力不集中,现在每天都训练他说话,训练他回答问题,每天给他读各种绘本,教他提问题。就是他平时总爱念叨绘本里,给他讲过的故事的语句,有没有类似情况的家长,给点建议方法?
更新:
推荐大家上卡片课,每天半小时。
买空白名片,每天在名片纸的一面画数字(黑色笔),另一面画图片,图片先用铅笔画轮廓,再用彩笔上色。
以上制作过程和孩子一起完成,如果孩子能写能画就让孩子独立完成,如果不能,就握着孩子手慢慢写慢慢画。
重点是讲故事。
对着图片讲故事,图片可以连起来讲,大人讲一个,让孩子讲一个。
可以从一句话开始,延伸到两句话,三句话。
大人要拓展思维,尽情编吧。
比如卡片有鸭子,书包,汽车。
故事:有一只白色的鸭子,开着红色小汽车去度假,发现车上有一个黑色的书包,这是谁的书包呢?!我们明天继续画吧!
好巧,我家宝宝现在也3岁半,最近也到了这个自言自语的阶段。
从2岁零语言到开始学发音词汇,3岁开始表达自我需求,以词汇和短句为主,现在3岁半喜欢仿说、背诵台词、唱儿歌,可以回答几个最简单的问题,无法双向交流…干预她的过程遇到的问题一个接一个,需要我们一个一个去解决。
我家孩子最近喜欢背的是宝宝巴士美食总动员儿歌,疫情期间看过几次居然都记下来了,特别爱唱,歌词居然也能记住,经常不分场合的开始唱歌。
首先,我们要思考原因,为什么她喜欢背这些儿歌?
我们孩子因为听觉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的问题,导致理解和学习语言很困难,不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也就是无法达到正常的语言输出。
他们在学习正常语言的过程中会感到很困惑,但是孩子们能发现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滔滔不绝的背书、不厌其烦的唱歌,他们自己会享受这种语言表达的乐趣。
再加上他们具备超出常人的专注力,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旦开始背诵就会一直背下去,旁人很难用语言唤醒他们。
其次,我们来思考解决办法,如何帮助孩子减少自言自语的行为?
高度的专注力是这类孩子最明显的特点,也是找到解决办法的突破口。
一是,对语迟或自闭孩子,减少绘本、图片的教学方式,尽量多用生活实物进行情绪互动。
绘本里的文字和图片对理解能力正常的普通孩子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但是对理解能力差的孩子来说不一定有效。通过图片和文字教孩子说话容易鼓励孩子仿说和背诵,理解力差的孩子学语言需要通过感情和情绪来加深印象。
最简单的例子,你指着书本教孩子说这是熊妈妈,这是熊爸爸,可能到现实生活中,孩子就会叫你们“熊妈妈,熊爸爸”。我孩子以前经常叫我“猪妈妈”,现在不会了。
所以先用实物教学,让她有情绪记忆,再配合绘本,她就能联想到一起。比如白天带她玩滑滑梯了,她玩得非常开心,有了情绪记忆,晚上读绘本时指着滑滑梯问“这是什么?”她会思考一下回答“滑滑梯!”——这就是理解并有意义的使用语言。
二是一旦发现她开始沉浸,就干扰她。
在陪伴孩子过程中,不能让孩子独自玩耍,要想方设法融入到他的世界。
我孩子只要一开始唱歌,我会面对面抱着她,问她:“你是在唱宝宝巴士还是唱小猪佩奇?”(为了防止她仿说句尾,选择式的问句把正确答案放在前面。)
通常需要我大声问好几次,或者拍拍她,她才注意到我的话,会回答:“宝宝巴士!”
再问,“你刚刚是唱的冰激凌还是彩虹糖?”
如果她回答“彩虹糖”,我会摇头摆手说:“不是,你刚才唱的是冰激凌,你听妈妈唱,10个冰激凌在沙滩上…”
我再顺着这个话题继续和她交流下去,比如喜欢吃什么口味冰激凌?家里冰激凌放在什么地方?冰激凌甜不甜?等等。
孩子看着我唱歌,成功被我吸引出来,然后又能通过引导进行简单对话,拓展词汇,增强理解力。
三是停掉孩子喜欢背诵的绘本或儿歌,换一些新的绘本。
在我孩子3岁开始说简单句子时发现她很爱自己叽里咕噜说长句子,仔细一听发现是佩奇里的台词,她不懂如何使用这些句子,只知道照本宣科的背出来,这样又是一种沉浸行为。我再也不给她听佩奇,转而读一些她平时兴趣不大的绘本,比如小熊宝宝系列,慢慢的她也能接受我读新的绘本,但是不会再背里面的台词。
目前我用的是这几种方式干预孩子的自言自语行为,有新的心得再补充。
最后,祝孩子一天天进步。
我知道有一个网站有提供许多家庭干预的小技巧,让家长在家时就能自己锻炼孩子、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社交情感。附上连结给您,我自己平时都参考着做的,相信对你和孩子也会有帮助!
其实,孩子学习、锻炼语言和生活技能的最佳方法,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以有意义且游戏式的互动方式,提供重复而多次的刺激。所以,建议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的实际物品,找出能顺利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事物,并从孩子这些感兴趣的事物中来进行游戏,这样才能有效让孩子看到的事物及听到的语言是同步状况,促使他利用感官知觉摸一摸、闻一闻、敲一敲来感受实际物品的特征,进而在与家人的互动中提升词汇和认知能力。http://www.qierbao.com/videos
另外,他们也有康复老师可以线上咨询。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努力吧!我们的服务 | 启儿宝家庭工作坊
家长您好,您提出您孩子具有的语言障碍问题,您可以根据您目前对孩子的了解,参照下面的沟通发展金字塔来看需要加强孩子语言发展的哪一方面。
沟通发展金字塔
语用:使用社交语言、聊天、肢体语言、合作游戏、观点反馈等。
理解:遵循指令/指示理解他人提出的问题。
表达:词语,如,词汇量积累;句子,如:语法使用。
游戏:功能性游戏、建构游戏、象征性游戏、角色扮演等。
注意力和倾听:能否听懂、能不能好好听、听进去多少、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可以吸收多少。前语言能力:非语言沟通,包括眼神,共同注意,模仿、轮流、感官探索等。
您提到孩子会重复绘本的内容,这可能是一种自言自语的行为,在三至四岁的儿童身上会经常发生。自言自语其实是孩子语言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处于语言敏感期、积累期,孩子在自言自语中加强自己对语言的理解与认知。
如果孩子自言自语的内容与当下相关,我们一定要适时引导,加深孩子的感受和理解。不过切忌操之过急,反而会弄巧成拙,尤其切忌粗暴打断,最好有专业干预和指导。
如果孩子自言自语是跟当下并没有什么关联,可能是孩子不太理解的部分,可能是当下某个点的感受和过去某个点的感受有相通之处,也有可能是孩子很感兴趣的一个点等,不管是从哪个方面考虑,我们都要给孩子时间体会,这个时候建议家长把时间留给孩子。
如果当下环境不适合孩子一直在那自说自话,可以温柔地转移。比如让孩子去做事,或者说别的。
总而言之,孩子肚子里开始有东西了,就需要往外倒,所以这个时候家长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多观察,多倾听、多理解,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适时介入。 ==========================================================
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针对孤独症及其他发育障碍提供干预服务,是以应用行为分析方法(ABA)为基础,帮助解决8岁以下的孤独症儿童不同年龄段的能力发展问题。根据儿童功能评估分析,为儿童及其家庭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IEP)和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IFSP),通过实施专业的在校干预及家庭指导服务,整体提升孩子全面技能(包括语言、行为管理、集体技能、社交技能等),帮助家庭持续提升融合技能,促进儿童更好地融入幼儿园和社会。
1.发声自测
当孩子具备了一定的仿说能力或意识后,家长尽量引导让孩子把所有的拼音仿说一遍,如果都能仿说下来,或完成80%,说明孩子发音没问题,但会发音,不代表会说,能说,能理解,有些孩子会背诵古诗百首,识字千个,却仍不会交流,因为,语言交流是相互的,简单来说,就是有来有往,如果孩子不能理解对方的意思,也就很难有张口的意愿,只有理解了对方的语言,才能表达,并形成双向互动。
很多语言发育迟缓孩子,较为敏感,并缺乏安全感,长期的语言不表达,一但形成习惯,即使会说后,仍然不敢说,这就像我们成人,会背英语单词,会说句型,但却不敢直接英语交流,所以,对于语言发育迟缓孩子,前期进行的是语言开发,后期还要考虑孩子心理上的建设。
有些家长在家里放一张挂图,开始教孩子识字,孩子跟着仿说,对于这种教学方式,我是不鼓励的,我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通常是按照:听、说、读、写这样的顺序,对于语言迟缓孩子,听说还不顺畅的时候,就让孩子去读,这样孩子只是刻板的记忆,并不理解汉字的意义。就是说,与其让孩子认识汉字:猫,不如让孩子会指认:猫,更为适合孩子。
所以,有时在对孩子训练的时候,如果孩子暂时对某个词仿说不出,但孩子会指认就代表孩子理解了,即可通过,可继续进行后面的训练,过段时间再来引导,孩子也许就会说了,所以,不要因某个问题,或某个发音而停止不前!
同时,结合孩子能够发出来的声音,去拓展相应的语言,并结合场景实物引导示范!
举例:
孩子会说:妈妈,就可试着帮助孩子拓展发出:摸摸,花花这样的音。
3.找到兴趣点
找孩子的兴趣点,是训练顺利进行的最好方式,在语言机构,老师上课的时候,先寻找孩子的兴趣点,那老师是怎么找呢?通常在上课的周围会放置一些孩子喜欢的玩具或物品,那么,老师会问:今天我们玩什么呀?无论孩子能不能听懂,老师都会问,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无论能不能听懂,自己就会找有兴趣的物品去玩,老师就会结合这个玩具,来进行引导,同时,也可把这个物品当作强化物。
除了找兴趣点,平时也要把握孩子需求,引导孩子发声,当孩子有需求时,家长要蹲下和孩子保持目光对视,这样接近的不止是实际距离,还有心理上的距离,然后家长示范说,引导孩子仿说。
喝水,家长先示范说:喝水,引导孩子发声,至少孩子说出一个字,再满足需求。
4.训练时间
在语言干预训练机构,通常一节课时间45分钟,开始训练时,通常会让孩子完成一个容易的小任务,有时候为了增加孩子的配合度,可能最初的小任务,就是
专注力训练举例:如拼插积木、画迷宫等感统训练举例:跳床、在地下爬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