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6 21:09:55
什么原因会导致孩子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是发音上从不准到准确,从不能听懂到能听懂,表达能力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可以使用语言工具满足日常交流的过程。
再深入一些,发音从不准到准确,同时也是肌肉功能的完善过程,从不懂到听懂其实是存译母语的过程,还有语法关系的解读,最终达到可以使用的目的,所以语言发育包含很多内容,那么语言发育迟缓实际上也有很多表现,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作为家长,会联想到这个词或者经过检查被诊断成这个词的表现可能是这样的
1、孩子开口说话就比较晚或者尚未开口说话,总之是明显落后同龄儿童的平均开口说话时间,比如两岁还没开口说话甚至更晚,而正常情况下,孩子大约6个月到一岁之间就已经开口了,有的甚至更早。
2、孩子迟迟说不清楚,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一般看不出或者检查不出相关疾病的存在。
3、理解表达能力有明显落后的情况,多数可能同时存在发音的情况。
4、有的孩子在语言发育过程中似乎突然就没有进步了。
其他情况……
其实不同的情况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否到正规医院检查过,检查了哪些项目等,都是很有价值的信息。
因为我们首先要明确是否有病理因素以及隐藏的病理因素,比如程度较轻的听力障碍、隐性腭裂等。
在确定了检查不出任何相关疾病的因素之后,在问诊的过程中,有些家长反应在出生时及婴儿早期有某些异常,比如围产期宫内缺氧、早产、滞产、产程长、轻微的新生儿缺氧、或新生儿疾病等情况,一般比较轻微,所以并没有造成其他方面的异常,但这些情况确实有可能影响儿童的语言发育过程。
另外也有些完全问不到异常情况,但肯定是某些原因影响了患者的语言发育过程,包括上面的异常有可能不被发现或被忽略,也可能是其他非病理因素造成的影响。
实际上语言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影响学习的自然不仅仅有病理因素,比如语言环境的因素,就是不可忽视的,包括正常儿童开口说话之前的时间段里语言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足够的语音输入,大脑也就没有足够多供“破译”的声音信息,甚至不能引起孩子模仿的愿望,或者都无法把语音与环境中其他声音区分出来。
实际上语言环境在整个语言发育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语言环境,还可能有其他原因,或者已经找不到原因,但总是有原因的。
通过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原因是言语病理学的命题,不同的原因也要采取不同的对策,语言矫正或语言训练是我们的工作。
现在满多孩子在语言表达上出不来,但语言理解上都很可以,只是缺乏个激发跟学习机会而已!当语言沟通力上来了,学习力也会相对的好,智力也能提升!
有许多机构跟干预方式或者是针灸......等,
你可以看看语言发育迟缓,界定方式、产生原因以及协助治疗的方法,还满实用的文章:是否有语言发育迟缓?介绍:界定的方式
语言发育迟缓,分为生理性原因和非生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有听力障碍、构音器官障碍、脑瘫、智力障碍、遗传因素等,非生理性原因有教育方式、家族环境、语言环境等,所以孩子讲话晚,或者语言发育迟缓,要了解一下具体的原因,才能采取对症的处理方式,从而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及时得到恢复。
造成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相当复杂,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听力受损;
神经或大脑损伤;
智能不足表现出的语言发育迟缓;
其他疾病,如孤独症。
如果是因为以上原因造成的孩子语言发展异常,需要及时进行专业的功能补救及干预训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会遇到好多明确排除了以上原因完全因为家长养育方式不当造成的宝宝语言异常的情况。
那么在养育过程中家长到底做错了什么导致了孩子说话晚或表达不清呢?
我总结了一些家长在养育过程中尤其是语言促进方面容易踩的雷:
一、饮食过于软烂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照料过于精细,总是担心孩子吃东西嚼不烂或者不好消化,喜欢把孩子的食物做得过于软烂。殊不知,这样做让孩子丧失了在饮食过程中锻炼口腔肌肉的良好机会。牙齿的咀嚼、舌头的翻转和口腔肌肉的活动都能在吃各种质地食物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练习。而软烂的食物让这些活动基本省略,口腔肌肉得不到锻炼,进而导致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发音不清楚、流口水等问题。
所以家长们应该为宝宝准备不同质地和软硬的饮食,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宝宝多尝试各种食物,促进口腔肌肉的发展。
二、让孩子过早或过多接触电子产品
无论是电视、手机还是IPAD,在看的过程中孩子都是被动接受者,无法提供任何互动的学习。同时因为大脑长期接受屏幕产生的声光,以及快速换的画面刺激,会干扰大脑的正常的发育,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负面的变化。最重要的是把孩子扔给电视还减少了亲子间的直接交流与接触,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及语言的有效刺激。另外,长时间观看电子产品还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及注意力。
美国儿科协会建议:
18个月以下的宝宝,不适合使用电子产品;
18-24个月的宝宝,家长应帮助其选择看哪个节目,何时看,且要和宝宝一同观看,并非宝宝讲述其中的内容;
2-5岁的宝宝,严格限制每天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可超过1小时。
这样就要求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放下自己手里的手机,寻找大量的时间陪伴孩子,并且是全身心陪伴。多引导18个月以下的宝宝进行其他有意义的活动,转移对电子产品的注意力;对于18个月以上的宝宝,陪看时要注意挑选高质量动画片,同时严格限制时间。
三、和宝宝“心有灵犀”、过快理解他们的需求
家庭养育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宝宝指着桌子一“嗯嗯”,妈妈马上就明白宝宝是要喝水,杯子赶紧递到面前;甚至有些家长把宝宝的“嗯嗯”都直接省略掉,妈妈觉得到喝水时间了,觉得宝宝应该会饿了……吃的、喝的都提前送到宝宝嘴边了。孩子的一个眼神、一句“嗯嗯”家长马上就能理解,并马上满足他的需求,这样让孩子觉得沟通根本就不需要说话,甚至连嘴巴都不用动。这种“心有灵犀”的对孩子的语言发育是非常不利的。
四、家长说话太快,不给宝宝消化理解的时间
语言沟通的必备途径是“听到→理解→表达”而有些家长平时说话做事速度都比较快,没有给宝宝留出充足的理解的时间,宝宝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语言回应。这种情况下当宝宝努力去聆听大人说话的内容时,通常大脑和语言是无法同步的,容易导致宝宝出现口吃或不爱说话的结局。
五、不停指责孩子的发音
有些家长过分在意孩子在语言发育中的出现的异常情况,宝宝偶尔出现吐字不清或者发音错误时,就会指责孩子,无形中对孩子的语言学习造成较大压力,且这种做法对纠正发音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面对孩子的发音错误应该平静的对待,不要模仿,更不要嘲笑、指责。只需重复示范一遍正确地发音即可。孩子会通过模仿及经验总结,逐渐改善自己的发音。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