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8 17:41:40
关于孩子语言发育迟缓需要了解的5个点,家长还不抓紧时间看看你了解吗?
大宝没有发育迟缓,但是三岁的时候还不怎么可以说话。
平常的叫爸爸妈妈、没有问题,但是说话就是只能蹦词,一句话可能就一个词,不能好好的说一句话。
对孩子,我一直都很关注,刚出生时时候,每两周就要到家庭医生那边检查一次,就是希望有病可以早发现,没病也可以咨询一下怎么好好的照顾孩子。三个月后一个月一次的看家庭医生,半岁后隔两个月看一次家庭医生。
我也很担心孩子的语言问题,每次去检查医生说孩子发育好很好,声带没问题。医生推断是因为我们家语言多,孩子还在混乱中,不知道到底应该说什么
三岁后送孩子去幼儿园,过一两周后,孩子回家说话就很溜了,而且好像一下就打开了任督二脉,每种语言都分的很清楚了。
我觉得最主要是如果觉得有问题就一定早点看医生,让医生早早检查,有问题早发现早治疗。没有问题,也会觉得安心不是吗。
关于孩子语言发育迟缓需要了解的5个点,家长还不抓紧时间看看!
最近一位妈妈讲述了自己儿子的经历,她的儿子叫丁丁,今年已经3岁了,孩子的语言能力不是很好。最初的时候,他们也只是认为孩子只是说话晚,并没有在意,知道后来发现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不好,检查发现孩子是语言发展迟缓,原因可能是剖腹产导致的感统失调和语言迟缓。
一、什么是语言迟缓呢?
语言发育迟缓一般分为三种,接受型迟缓、输出型迟缓、混合型迟缓,通俗讲听不懂,讲不出,二者皆有3种。如果妈妈发现孩子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和同龄小朋友有差距的时候就要咨询医生了。大多数的孩子,没有指导也可以在环境中模仿和学习,自动的达到发育标准。但是有一些孩子在理解和表达上有很大困难,就是语言发育迟缓了。
有人问我,她的孩子在家话多,出门就是闷油瓶是语言发展迟缓吗?这个不是的,这是孩子出门少,惧怕陌生人造成的。
二、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语言发展迟缓呢?
导致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一般分为2种,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常见的先天因素有中枢神经疾病或者面部缺陷,例如自闭症、多动症、智力障碍、唇腭裂等。常见的后天因素有听力障碍、不利于语言发育的家庭环境。
三、语言发育迟缓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一般会有沟通能力障碍,无法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也无法捕捉别人的想法,导致孩子无法接受信息,影响孩子学习和人格发育。
四、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特征有哪些?
(1)6个月 不能对其他人的谈话声音有反应,不能将头转向视线外的说话者,仅能发出哭的声音,不能与照顾他的人有较长时间的视线接触。
(2)12个月 没有咿呀发音,当被告知“不要”时不能停止当前活动,不能跟从手势指令,比如“起来”。
(3)2岁 尚不能说出一个有意义的词,不能提及自己的名字,不能理解简单的方位词,完全不能交谈,词汇量似乎没有增加,不能说任何辅音,不能回答简单的是/不是这一类的问题。
(4)3岁 不能说出完整的姓名,呼叫其名无反应,似乎不能理解“什么、哪里”这一类的问题,仍使用过多的儿语,重复别人的提问而不是回答问题,机械性重复别人的话。
不能说2~3字句,用其他方式表达想要的东西(例如用手指向)而不是通过说,不能说出图片物品的名称,说话不清楚,即使是父母也听不懂
五、如何改善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呢?
1.眼神交流:锻炼孩子的眼神交流,目光沟通也可以增加语言理解能力。当孩子完成目光接触时,家长要及时表扬。
2.自我对话和平行对话:大人要参与到孩子的日常游戏中,在玩游戏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自我对话和平行对话。比如我涂鸦时,可以说:“你看我涂的漂亮吗?”或者夸奖孩子:“你涂的颜色真漂亮。”
3.建立回应:建立回应就是指我们在与孩子的对话中,我们要对孩子的话给予回应,同时在我们讲完话也有给孩子反应的时间。比如,你问完一个问题,要等孩子给你一个微笑、点头或者手势的反馈。
4.提示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在和孩子沟通中,孩子没有反馈,就需要父母给一些提示。当我们上班的时候,可以说:“宝贝,和妈妈说再见”,如果孩子没有反应。妈妈可以用挥手来提示宝宝。
5.解释:妈妈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用词语是符合宝宝年龄的。同时,还要注意自己讲话的语气、语速、吐字清晰等细节。
6.等待:每次父母在说完话后,要给孩子10秒的缓冲,让孩子有时间去整理和理解父母的话,一定不要催促。
7.引诱:训练宝宝语言能力的时候,周围环境要适宜,少一些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孩子喜欢的玩具,先给她玩一个,她想玩更多玩具就要和你说话,或者用肢体语言来表达。
8.观察:训练过程中,父母要学会观察孩子的肢体和面部语言,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
9.参与:我们要参与到宝宝的游戏中,进入游戏中的角色,妈妈模仿孩子的动作和声音参与游戏。有时候,我们先模仿了孩子,孩子也会学习模仿我们。
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怎么办
妈妈:“雯雯今年3岁半,刚上幼儿园,老师说孩子的语言能力似乎有些落后,和小朋友交流总是慢板怕,理解和表达总是差一点。其实,雯雯小时候开口讲话比较晚,在18月大的时候才会开口,属于稍微有些晚,做过语言评估,都说在语言发育临界期,让家长注意观察,注意家庭引导,多说话,创造多互动多交流的语言环境。”
很多新手宝妈都有这个疑问,关于说话晚,警惕语言发育的临界期,到底应该怎么看?在家里教孩子说话,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般国际上公认的语言发育临界期是6个月。也就是说不管家长使用的是评估量表,还是诊断量表,一般来讲孩子的语言能力,比同龄人落后超过6个月,就属于语言发育迟缓的临界期,是重点观察对象。
0-2岁的宝宝,我们建议这样观察:
3岁以上宝宝,我们建议这样观察?
一定要注意!对3岁多的孩子,语言发育迟缓需要更加重视,有研究认为36个月后语言发育仍未赶上同年龄儿童语言水平的话,绝大部分儿童并不是单纯的语言问题,更可能是全面的发育迟缓,且发育年龄与生理年龄相差要大于6个月。
为什么呢?因为宝宝的首诊就已经被延迟了,多数家长都是在迟缓症状特别明显后,才带宝宝去检查评估,甚至在语言迟缓进一步加重后,才会采取专业康复训练。
综上:我们的建议是,宝宝的语言发育落后6个月,不必过于担心,但要重点预防。如果语言发育落后超过6个月以上,需要及早进行专业干预。
1、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初次就诊时相关的语言评估得分越低,说明宝宝的语言问题越严重,孩子被延误的可能性越大,其康复的预后越差。想要降低风险,只有早发现,早预防。
2、语言发育迟缓持续的时间越长,其落后程度往往越严重,而且很可能还合并有其他因素所致的语言问题。比如同时存在运动落后、社会适应落后、精神发育迟滞等情况,最怕的就是伴随智力低下、孤独症谱系障碍或其他发育障碍性疾病,这些并发问题一旦确诊,孩子的康复结果,一般很不乐观。所以,面对宝宝迟迟不开口说话,父母不能只盯着语言问题,还要注意其他方面的观察和预防。
3、干预与否、干预时机、干预方法,将直接影响宝宝的未来。在科学干预的活动中,除了语言相关的进步,可能还需要改善社交技巧,感觉统合,心理建设等多方面。所以父母要注意寻求多种康复渠道,不能只把重心放在某一个方面,这对宝宝的综合康复不利。
4、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将直接影响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结果。面对宝宝的语言发育问题,最怕一等、二拖,等宝宝大一点在解决,往往错过最佳的干预时机。另外,总是更换机构,更换老师,对宝宝康复的持续性和有序性也不利。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康复机构,做长久的康复打算。
很多父母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对家庭辅助的疏漏。有些父母认为机构是最专业的,全部交给老师,家长就能彻底解脱。
实际上,机构注重技巧和专业,家庭才是孩子回归正常社会的最好课堂,这对一些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自闭症儿童,尤为重要!所以家长必须学习一些康复训练技巧,帮助孩子快速提升。
父母在帮助孩子训练的时候,一定会遇到很多难题,比如训练指令无法实施等。叫大家几个小技巧。
1、简化指令。如果训练指令比较复杂,家长可以简化指令,但不要省略关键。如果孩子理解能力差距较大,可以拆解步骤,但不要颠倒顺序给孩子造成理解混淆。
比如教宝宝洗手这件事,父母想增加难度,下的指令比较复杂,告诉宝宝按照《洗手七步法》来做,这个指令对发育迟缓的宝宝来说,可能难度大了些,记不住这些顺序和过程,造成执行困难。不如从最简单的“洗手”指令开始,先完成基础动作。
2、拆解任务。然后拆解任务,每天学会一个洗手步骤,但是不要颠倒顺序,同时在洗手的时候,注意哪些是宝宝能够学会的词汇,提高这些词汇的使用频率,让宝宝边学边实践,加深印象。比如挤压洗手液,打香皂等环节,都是可以发展语言沟通的有效环节。
3、灵活执行。对于执行能力差,理解能力更弱的宝宝来说,可能需要家长手把手协助,从熟悉、模仿、掌握,最后独立完成。学会每一个生活自理技能并不简单,但这个过程可能会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家长一定要保持耐心和信心。
如果父母在家庭训练中迟迟看不到进展,那么一定要去求助专业老师,最好使用视频指导,通过网络1对1现场指导训练,这样才更加准确高效。
了解更多语言障碍问题,请戳↓阳光语言矫正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不同年龄的观察重点要分清孩子说话晚,就是智力有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