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 15:36:09
孩子害羞,不敢说话怎么办?
我的孩子八岁了,不敢大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大人问话,也不敢说,怎么办呀?
孩子不敢大声说话,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能有这样的原因:
1.孩子缺乏自信。孩子对自己要说的话没有把握,或者孩子没有想好怎么说,所以不敢大声说。
2.心存恐惧。孩子担心自己说出来的话出错,被嘲笑或挨批评。
为什么会这样呢?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控制比较多,孩子会比较胆小。平时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父母的反应也会影响孩子的表达。孩子说的时候,父母正在忙,不听孩子说,或嫌孩子麻烦,孩子也会越来越胆小。
孩子不想说,父母强迫孩子说,孩子会比较害怕说话。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笑话孩子说的不好、幼稚,或者批评孩子不该有这样的想法,时间长了,孩子就不愿意表达了。
怎样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呢?
(1)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营造宽容愉悦的氛围,给孩子创造说的环境。和孩子一起读读书,讲讲故事,在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会比较愿意表达。
(2)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管孩子说什么,父母都要认真倾听,尊重孩子的想法。
(3)不给孩子贴胆小、不爱说的标签。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会内化为孩子自己的评价,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胆小”,“你怎么就这么不敢说呢”,孩子也会觉得自己不敢说,不会说。
希望孩子表达,就多鼓励孩子:“慢慢说,别着急,把自己想说的表达出来,我会认真听着。”
带他去人多的地方玩 有些事需要他自己回答的时候 不要替他回答。可以给一些提示的词~
大家好,我是七悦妈~
你家孩子一说话就脸红,不敢表达吗?
这种事我印象十分深刻,因为我小时候就属于这样的孩子。
小时候的自己总是不敢在公开场合大胆地表达自己,总觉得坐在下面的一群人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生怕自己那句话说的不好惹别人不高兴。
老师上课的时候提出问题,明明自己早就在心里想好了答案,可是就是没有勇气举手开口表达,就算自己终于鼓起勇气举手,可是每次都是“心口不一”,心里想的和嘴巴上说的意思完全不一样。
脑袋里面想好的答案到了嘴边就变成了逻辑不清、前后语言
每当这时候自己就会更加笃定地认为自己是真的不行,于是下一次自己就更加不敢在公众场合表达了。
这种习惯至今延伸到今天,就算自己早已经步入职场,可是同样类似的场景还会不停地重演,开会的时候自己从来不会表达发言,除非是在特殊指定的条件下才会简单说几句。
一些孩子都会有类似的经历,父母倘若没有仔细观察就会简单地认为是孩子性格内向而已,父母本能地认为孩子长大了就好了,这种害羞不爱表达的情况就会自动消失。
但自从我学习了相关心理学知识后才发现,孩子害羞不敢表达还真的不仅仅只是因为内向,其实很多时候与孩子童年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你也有这种情况,或者你的孩子也存在这种情况,不妨跟着我一起往下去了解一下真正的原因,帮助孩子更好地跨过这道障碍,更好地成长。
父母给孩子无形中设立了表达的标准
我在看《习惯逃避》这本书中才发现,原来很多时候孩子的外在表现都与父母平时的管教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就拿孩子不爱表达这件事来说,如果一个孩子小时候一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就遭到父母的反对和打压,父母甚至用言语来刺激孩子,孩子的内心就会觉得自己没用,没有资格去表达自己。
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就是这样,她的性格比较强势和急躁,眼里容不下一点沙子,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如此,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做到完美,否则就会对孩子严加批评。
她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只要孩子一说话她就会觉得孩子是在找借口不听话,对孩子破口大骂,时间一长孩子根本不敢在她面前张嘴说话,更别说有理有据地表达了。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让孩子觉得只有自己足够优秀的时候才有资格去表达自己,否则自己就不配去争取和表现。
孩子不能获得相应的回应
交流沟通是相互的,只有双方对等地交流才能够达到一定的沟通效果,这种彼此之间的自我表达是在告诉对方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尤其是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时候,她是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同或者肯定的,这种无形中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
倘若一个孩子跟妈妈说话的时候,妈妈毫无反应或者只是简单地应付了事,这会给孩子传递出一种我不配的心理感受。
孩子会认为自己可能是不够优秀从而得不到妈妈的爱,或者是觉得妈妈根本不在乎自己。
为了保护自己受伤的自尊心,孩子会利用沉默不语的方式去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再次受伤。
试想一下,如果你跟别人正常地沟通,可是不管你如何说、怎么说,对方永远都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态度,对于你说的内容表现出毫不关心的样子,这种情况下相信你也会失去再次沟通和表达的兴趣,自己宁愿自我消化也不愿多费口舌。
所以,好好回想一下你对待孩子的态度,如果你也刚好做过这些事,现在是时候改掉了,因为你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孩子今后的行为。
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孩子把别人看待自己的眼光看得太重要就会不自觉地被外界的环境所影响,只要有一个人的眼神或者不经意的小动作就有可能让孩子退缩,躲在自己封闭的环境中不肯出来。
所以,想要孩子爱表达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让孩子懂得表达自己并不是一件需要令所有人满意的事情,而仅仅只是一种交流沟通而已。
当孩子说的正确确实会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认可,相反当孩子说错之后也并不会带来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别人也并不会因此对孩子有异样的看法和区别对待。
真正能够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孩子会给人一种勇气可嘉的感受,从而让人敬佩不已。
常常能够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几岁的孩子参加一些节目,有些活动甚至需要孩子与成年人去竞争比赛,那些孩子有勇气站在电视机前,面对着下面一排排的观众,丝毫不怯场。
底下的观众从未对这些孩子抱着嘲笑的心态,即使孩子失败了,这些观众的掌声也会送给孩子们,只是因为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勇气。
带领孩子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
孩子迈出第一步都是很难的,尤其是心中已经对某一件事存在着巨大恐惧的时候,孩子的内心会很挣扎和踌躇。
我女儿也是如此,平时在家里的时候说出的话像个小大人一样,但是如果人很多的时候,孩子有时候说完话就会躲在我的背后,用小手遮住眼睛,表现出很害羞的样子。
这个时候我就会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告诉孩子,宝宝你刚刚说得很好,妈妈觉得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而且你也能够考虑到其他小朋友的感受,说明你是一个很有爱的孩子。
你说的话表达了你的爱心,其他小朋友一定也能感受到的,也会非常喜欢和你交朋友。
每当听完我鼓励的话语,孩子都是一脸的自信,而且眼神也更加坚定,她明白了妈妈说的道理,而且会更爱表达自己。
妈妈的话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感能够让孩子坚信自己做的决定是对的,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从而变得勇敢。
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孩子锻炼需要更多的机会,不管任何技能都是如此。
语言表达能力也是需要不断磨练的,父母要多给孩子创造合适的机会去表达自己,迈出人生第一步。
例如家里来了客人或者聚会的时候,妈妈可以让孩子来招待小朋友,让孩子介绍一些基本情况,让孩子学会自己表达。
在孩子说错的时候一定不要嘲笑或者嘲讽,而是要不断地鼓励孩子,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孩子慢慢会变得开朗爱表达。
你家孩子爱表达吗?
我是七悦妈,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希望我的一些育儿经能够通过平台传达给您,为您的育儿路上提供一点点帮助!可以关注我一起学习成长!
我是@七悦妈,关注我和我一起轻松聊育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