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2 20:12:09
孩子在学校不说话—选择性缄默症
孩子能说话,但在某些情境完全沉默,典型例子是在家一直说,在学校不开口,这是心理疾病吗?是!选择性缄默症,这是全世界最容易诊断的问题吧!只要确认在家说话吗?在学校说话吗?然而家长多半不了解孩子需要协助,拖到症状不自觉缓解,或发展为焦虑症,或成为被霸凌对象,或连续几年引起老师注意,家长才知道世上原来有儿童心智科和临床心理师。
孩子能说话却不说话,一般人想像为少年或青少年,想像他不愿沟通,可能因为愤怒、敌意、要胁,或低落、压抑、无望。事实上选择性缄默症发生在小学之前,五岁就可观察到,女童多于男童,开学一个月仍无法改善。
如果一个孩子无法说话,父母紧张兮兮排满早疗课,当孩子只在特定情境不说话,父母愿意催促、鼓励和等待。到底在学校沉默有何不可?孩子每天上学,成绩可以,作业完成,回到家也能谈学校。拿失眠来类比,失眠很少单纯失眠,多混合忧郁焦虑情绪,孩子在学校缄默不语,背后巨大焦虑感和社交恐惧心理就像滚雪球,巴菲特说了:“人生就像滚雪球,你只要找到湿的雪,和很长的坡道,雪球就会越滚越大。”焦虑是日常情绪之王,缄默症看来随年龄缓解,其他心理状况则愈滚愈大。
饱受选择性缄默症之苦的孩子,看起来像参加八小时“一二三木头人”游戏,他全身僵硬、面无表情、眼神直勾勾、行动迟缓,上学到放学没有一根头发凌乱。他并未“选择”情境行使缄默,而是在人前焦虑爆表无法动弹,不信你玩一小时一二三木头人就知道。通常,老师同学温暖又有弹性,很快习惯代他发言、跳过他、尊重他沉默、忽略他存在,日子继续过。
研究告诉我们心理疾病初发到治疗平均为十年长路,来到治疗室处理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通常离五岁很远,困难长期化与慢性化。说话是家长的期待,不一定是孩子的,也不是我的。我处理焦虑情绪,越过语言与孩子建立关系,心理亲近表现在眼神凝视增加、轻微点头增加、肢体稍放松、改变身体姿势、某次嘴角失守、愈来愈多偷笑、较大身体活动,当焦虑度持续降低,语言自然溜出双唇。
治疗中我说话吗?当然,说得不多也不少,这是真诚自然的关系。与其他游戏治疗有何差异?有的,玩心脏病扑克牌游戏只听到我“1, 3, 5, 7, 9”他不说2-4-6-8-10,他拿牌、出牌、轻轻慢慢拍桌子,已经足够。选择性缄
选择性缄默症孩子最不需要别人对他说:“说句话就好了,有什么难,加油,你可以的!”
最后让我们看DSM-5诊断准则:
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 Mutism)
A. 持续地无法在预期要说话的特定社交场合(例如:学校)中说话,仅管在其他场合是可以说话的。
B. 此困扰会妨碍学业或职业上的成就或其他社交上的沟通。
C 此困扰的期间持续至少一个月(不限入学的第一个月)。
D 不能说话的原因无法归因于对社交场合所须使用的言语缺乏了解或感到不适。
E 此困扰无法以沟通障碍症(例如:儿童期初发型语畅障碍症[childhood-onset fluency disorder])做更好的解释,且不仅是发生在自闭症类群障碍症、思觉失调症或另一精神病症的病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