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1 15:48:34
孩子几岁说话才算正常?
「老师,我的孩子两岁多了,都还不会说话,怎么办﹖」「老师,我家孩子都快四岁了,只会叫爸爸、妈妈……」「老师,我家孩子能听懂我说什么,就是不开口讲话!」
自闭症谱系和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虑,这也是我们跟家长沟通时,家长说得第一句话!到底孩子要几岁开口说话﹖两岁孩子要会使用多少语言,才算正常﹖
儿童语言发展
根据研究与观察,普通儿童语言发展有其一定的顺序:
1)哭声和愉悦声:几乎每一个新生儿都有发声的能力,而父母对婴儿不舒服时的哭声及快乐时的愉悦声有适当的反应,是鼓励幼儿语言发展的第一步。
2)牙牙学语:约在二至四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婴幼儿会发出一些简单但无意义的声音。因此有时候父母会回忆说「他很小的时候曾经会叫爸爸、妈妈,但是后来就不叫了」,其实这只是婴儿自我玩弄不预期且无意义的发声。失听的婴儿也有此一阶段,但因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回馈而日益减少发声。
3)社交性发声:约五、六个月大,开始会利用不规则的声音与外界沟通。
4)语调练习:到了八个月大,虽然听不懂小家伙的用词,但已有颇似大人讲话的语调。
5)第一个字:通常是出现在十至十八个月大时,并且先有一般的理解能力后,才开始说出有意义的话。
6)呢喃儿语:十八个月大后,随着肢体动作的成熟,幼儿可以配合着手脚功能一起玩声音的游戏,比如:一面玩车、一面发滴!滴!。此时大概可利用十至二十个有意义的字来进行多方面的沟通。
7)鹦鹉式学语:两岁的儿童开始重复大人说的话,直至约两岁半时逐渐消失。
8)语言交谈:鹦鹉式学语后减少后,儿童开始与大人真正的对话,并随着年龄的增加与经验的累积,语言能力也急速增加,但由于字汇的缺乏,却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有时儿童便出现发展性的口吃,但只要父母有耐心,同时使用简短易懂的字眼和不疾不徐的说话速度,以轻松的态度面对,给予儿童一个好的榜样。
每
1)至两岁仍无任何语汇出现。2)至三岁仍无任何句子出现。3)三岁以后说话模糊不清难以理解。4)五岁以后,句子仍常有错误。5)越长大越不说话。
教学原则与方法
自闭症谱系和语言发展障碍的孩子需要的不只是几节课的干预,而是一个长期的康复训练过程,家长是否坚持的教学态度,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都是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因素。
家长可以从下列几个方向入手训练:
1)对由听力障碍导致的语言问题的孩子,建立听觉学习:鼓励孩子注意声音刺激,尤其是听能障碍的幼儿。
2)发展语言能力(理解认知):认知理解能力永远早于语言表达,因此要针对性的多给孩子讲讲事物,并可自然的改变姿势与孩子面对面互动,但不要勉强孩子站在你面前听你说话,因为这对他来说是无趣而且
3)鼓励发声:当孩子有能力模仿发声时,要求他必须适当的模仿出声,才满足他的需求,使其了解语言工具对他意愿满足的重要性。而当孩子开始模仿发声时,不管对错,只要其愿意尝试,都要鼓励,即使只是口头赞美,都是使其愿意继续学习的动机。
4)模仿动作与发音:最有效的是「玩」声音,例如:玩火车游戏,一边摆动双手,一边发出鸣……;或是模仿动物叫声。重点是要用「玩」的态度,才能吸引孩子学习模仿。
5)口腔动作:这是针对一些在生理上有特殊障碍的孩子,分别对其呼吸(比如:练习吹气)、唇(闭唇亲亲)、舌(上下左右外内动)、下颚(大口咀嚼饼干)等做动作练习,以加强说话所需的口腔功能。
当孩子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比如智力严重不足或口腔动作限制,不能用语言与我们正常沟通,这个时候,基本的非口语沟通技巧,肢体语言以及辅助性工具,就变成了另一项选择。
总而言之,语言的最终目的是沟通,因此只要能达到此目的,使用的方法,就要家长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