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5 20:42:12
什么是构音障碍?有哪些原因导致孩子发音不清?
哈哈,前段时间刚回答了一个类似的问题,答案给你参考一下。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构音障碍。
专业版定义: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构音器官的运动异常或未理解目标音位的发音特征等原因造成的声韵调异常。构音障碍是导致言语清晰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亲民版:
构音系统由口腔、鼻腔、咽腔及其附属器官所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构音器官是下颌、唇、舌、软腭,它们各自的灵活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运动是产生清晰、有意义言语声的必要条件。只有当各个构音器官的运动在时间上同步、在位置上精确,才能形成准确的构音。当其中的某一环节出现异常时,都有可能导致构音方面的问题。
知道了构音障碍是什么,那你知道会有一些什么表现么?
1.说话不清楚
很多家长在咨询的过程中最先提到的就是说“我的孩子说话不清楚”,说话不清楚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可能表现为这几种情况:①遗漏:比如说“花”说成“哇”,“猪”说成“屋”等,也就是说我们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容易漏掉,没有发出声母的音导致整个音节的音发音不对;②替代:比如“哥哥”说成“得得”,“姑姑”说成“哭哭”,“大大的”说成“尬尬的”等,也就是说不能正确的发出目标音时,用了其他的声母来进行代替,哥说成的就是用d代替了声母g,由于患者不能准确的对/g/进行构音,因此用舌尖音d进行了替代;③歪曲:是指孩子说的话你无法辨别到底说的是什么,呜哝呜哝,根本听懂。这是家长们常说的“说话不清楚”,你身边有孩子中招了么?
2.说话结结巴巴
一般家长说的孩子说话说的结结巴巴说的是什么?指的是孩子说话不流利,总是会出现重复、停顿、拖延、想说说不出这样的情况。和其对话感受一般为:听你说句话累死了;我比你还着急;你能不能好好说说!儿童早期容易发生口语表达不流利的现象,但是如果这种“结结巴巴”的现象持续存在了6个月及以上的话,那你得关注了,避免成为持续性的口吃者哟!
3.调不对
在汉语普通话中四个声调,就是我们平常说的ā á ǎ à。在普通话中声调是可以表达语义的,比如说同一个声韵组合“ji”,一声调时是“鸡”,二声调时是“急”,三声调时是“挤”,四声调时是“寄”。你身边有没有孩子说话的时候都是用同一个声调进行表达呢?或者者语调怪怪的,刻板单一,听起来就像是机器人说话一样,没有抑扬顿挫,没有情感起伏,就是平平的。
4.流口水
如果孩子都3-4岁了,还是流口水。说话时流口水,开心大笑时流口水,吃饭时只吃细软的食物,平时不吃东西不说话时,嘴巴总是无法闭上流口水?那说明孩子的口部肌肉肌力较弱,需要进行训练啦。长期下去不仅是流口水的问题,对小朋友的构音和语言发展也很不友好哟!
到最后重点来了,该怎么治疗?
一般来说孩子要是被诊断为了构音障碍,或者家长在生活中发现孩子说话不清楚,比如总是将某几个音发错,这样的时间持续了半年及 以上的话,就要引起关注了。可以先去医院或者找专业的言语治疗师进行评估,明确问题所在,然后根据小朋友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进行治疗。
构音障碍也会有不同的表现,训练方法也不同。如果呼吸能力有问题的话想,需要先对呼吸能力进行训练,比如:呼吸支持能力训练、呼吸与发声的协调性训练等。
如果是发声有问题,如怪声怪调、音调过高或者过低的话,则需要进行嗓音训练。
如果是构音的问题,首先得分析构音的错误类型是什么,然后针对未掌握的因为进行音位诱导、音位习得、音位对比、音位强化四个步骤来帮助小朋友习得正确的发音方法,从而克服构音障碍。
一 、什么是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dysarthria)是指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包括有三种:1、运动性构音障碍2、器质性构音障碍3、功能性构音障碍
二、 哪些原因会导致孩子发音不清?
1、过于精细喂养,剥夺了孩子的口腔探索体验,缺乏早期的口腔肌肉力量及协调性锻炼。
2、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的家庭语言环境比较混乱,且家庭成员中有发音不清的,而孩子又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就会造成孩子的语音和表达出现问题。比如说,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方言比较重,就会影响到孩子。
3、有的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养成错误的发音习惯没有被及时纠正。
4、一部分孩子听力发生问题,对一些音的分辨能力差,由此造成构音不清。
5、有的孩子因为构音器官,比如唇舌的运动出现问题或者舌系带过短引起的某些语音构音不清
三
针对不同类型的构音障碍可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如腭裂、舌系带过短等造成的器质性构音障碍,若发现可先去口腔科行相应的检查,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语音训练可于腭裂修补术后1个月左右进行。
对于一些固定化的错误发音的功能性构音障碍可通过纠正发音部位和改善发音方式。比如,最常见的舌根音构音不清的孩子,发舌根音时会形成齿背化构音,把“哥哥”说成“的的”,“狗狗”说成“斗斗”。这种看似麻烦的问题,只要用对了方法并坚持训练就能纠正。
孩子从一岁以后开始有意识地跟随成人模仿发音说话,到两岁半左右基本能达到比较流利的口语水平。这期间家长教孩子说话时,发音应尽量标准、清晰。同时在婴幼儿早期应该及时添加辅食,避免过于精细
总之,孩子出现构音障碍,家长不必过分担忧,通过专业的检查评估后,治疗师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的训练,通过训练发音时舌根的抬举,应用听觉、视觉、手法辅助等诱导孩子发出正确的发音,然后多练习,固定正确的读音。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训练的同时家长应积极配合治疗师,保质保量完成家庭训练内容,以保证康复疗效最大化。
一、构音障碍是无法正常完成母语中的某些发音动作而造成的母语发音异常的表现。
2、答主给出的这个定义中的“母语”指的是孩子学说话时学的第一语言,之所以会强调母语,是因为在学习其他语言时产生的发音问题,不能属于构音障碍。比如母语是方言说普通话会有些音发不准,母语是英语学普通话时的发音不准,反之亦然。
二、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孩子产生构音障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孩子说话从不准到准确需要一个很长的练习过程,因为发音不仅是一种动作,大多数语言中的很多音素还是非常复杂的精细动作,比如上面举例的普通话中的g音,需要舌根与软腭共同对气流产生阻碍作用,这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精细的动作,同样是舌根音,k音的发音动作基本一样,只是气流突破阻碍的方式不同,而同样是舌根音的h音,不同之处在于舌根是接近硬腭而不是抵住,这样对气流的阻碍作用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对于孩子学说话的过程,h音要比g和k音容易掌握一些,所以g、k音一般也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准确。而元音一般也会比辅音更容易掌握。
孩子学说话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学得慢,有的孩子学得快,这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是否在正常的范围内还要看具体的表现,或者说从表现来分析是否有持续下去的可能。实际上可以影响孩子发音的音素有很多,能造成构音障碍的因素也不少:
1、某些疾病。
先天腭裂。这是一种先天性的上腭结构问题,主要造成的是腭咽闭合功能的问题(直接影响鼻音)以及多音素发音不准(比如上面说的舌根音需要软腭的参与,而舌面音、舌音尖等又需要硬腭或上牙床的参与,所以不同程度的腭裂造成的发音问题也会不同)。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隐性腭裂是可能被忽略的。
腭裂一般需要先通过手术修复上腭的结构,再进行语言训练得到准确的发音。
除了先天腭裂,还有听力障碍、小儿脑瘫、自闭症等多种疾病可能导致发音的问题。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了。
2、其他因素。
说话是个学习的过程,发音需要不断练习的才能把母语中所有音素发准,很多发音都是比较复杂的精细动作。所以可影响这个过程的并不一定只有病理因素,比如语言环境的缺失,就可能同时对发音和理解表达的完善过程造成的影响,如果不能在正常的语言发育过程中得到准确的发音,而且落后情况比较明显,可能是发音器官肌肉的功能有很大程度的落后,随着年龄的成长,发音器官的肌肉功能会慢慢固化,而且语言问题可能造成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的过来又会影响语言的进步。
实际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有很多七八岁的孩子,还有明显的构音障碍,但却检查不出有病理因素,通过对发音器官的检查发现,肌肉功能有明显的落后,而且这些孩子往往会表现出不爱说话甚至害怕和人讲话的心理特征。
一般由疾病原因引起的发音问题,需要在疾病得到解决或配合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进行语音训练,而如果的找不到病理因素,可以直接进行语音训练,以上的举例中提到的情况,我们的工作都是非常成功的。
什么是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强调呼吸、共鸣、发音和韵律方面的变化,从大脑到肌肉本身的病变都可引起言语症状。
有哪些原因导致孩子发音不清?
导致孩子发音不清的原因:
可能是病理性因素的影响所致,也可能是非病理性因素的影响所致。
可能是构音障碍引起的,也可能是遗传、环境,习惯,方言、心理等因素影响导致的。
实践中,孩子的发音不清,多数是由于复合因素影响所致。
孩子除去因个别某些疾病导致的语言系统受限以外的个别语音发音不准大多是家长没有及时制止和耐心纠正孩子发出的错误语音造成的。
因为,语言的目的是正常沟通交流。所以,能够正常沟通交流的词语就会被当做正确的语言持续使用。
当孩子使用不准的语言没有及时纠正。并且,家长能够听懂。孩子能够用这种错误声音正常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孩子就会认为自己说的是正确的。就一直使用下去了。就发音不准了。如果孩子用错误声音就会被纠正和制止。孩子不能用这种说法正常交流沟通。孩子就会尝试换一种发音方法或尝试学会家长示范的声音直到得到家长认可为止。
个别语音发音不准的改正简单!当事人需要懂得是发音方法错误造成的声音与众不同。懂得,只要将发音方法改成和大家一样,声音马上就和大家一样。这样改正就简单了。主动学会相关语音音素的正确的发音方法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