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5 20:14:31
人的记忆一般从几岁开始的?
我貌似还能记得我2~3岁时的生活场景,而且是那种客观的观察,不带有情感色彩,我确定不是梦。
关联问题:
你有哪些 4 岁以前自己仍能记得一清二楚的事情(未经家人朋友回忆)?
3周岁—6周岁。就是最早记事一般不会提早至3周岁以前,大部分人开始记事都会在4周岁,5周岁开始。当然一般不会晚到6周岁以后,如果是6周岁以后那是极端现象(例如存在严重智商缺陷),因此不予考虑。
记忆也分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一般小孩子来说,2-4岁时属于短时记忆,宝宝可能3岁时能记住2岁时的一些事情,4岁时能记住3岁时的一些事情,但5岁时就未必记得3岁或2岁时发生过什么特别深刻的事了,所以真正的长时记忆应该从5岁左右开始(不排除个体差异及特别事件)。
我至今仍能记得3岁时的一些事情。
我觉得这和你自己的记忆力有关,另外和你是否对这些事情感兴趣有关,我记得一些事情,我感觉一个是家长有时会提起,有些是你自己会经常与别人说的(值得炫耀的事情)。
记忆和记事是两个概念的东西。上面的朋友说得很对,孩子从出生就有记忆了。有句老话是:“三天的孩子是娘惯的”,就是说小孩子生下来以后,如果他一哭你就去抱他,就会养成要抱的习惯。还有小孩子认人、学说话都是靠记忆来完成的。至于记事,确实是因人而异的,他能够记得的是他感兴趣,并能有自己的理解的事情,或者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事,但记住了这个画面,长大了能够作出解释的事情。
我所知道的记事最早的小孩还不到100天。长大一点的他曾经问他的妈妈,为什么用白布在他的嘴里磨擦[七十多年前的农村卫生条件很差,这是清洁口腔里长白膜的土法子]。
我自己记事时也只有一岁多,还不大能说清楚话,能记得院子里娶媳妇的场景,和别人逗自己的情形。这种记忆比较偶然,因为大人所提的我小时个的一些事,自己反而毫无印象。记事早不一定就聪明,譬如我,就是很笨拙的人,一生也没有什么成就。
相反有的人好像记不得小时候的事情,什么印象也没有,能记得的都是已经上学时候的事情[这至少是五六岁了],可是人家很聪明,学习非常好,理解力特别强,工作成绩非常好。
所以我认为小孩半岁记事是有可能的。五六岁记事也是有可能的。记事的早晚与聪明不聪明没有太大的联系。
一般情况4到7岁,这段时间他应该知道 那个记忆到底是那一年发生的,而不是别人告诉他是那年发生的
当然特殊的事件例外
人脑会储存所有接收到的信号,理论上从怀胎四五个月就会记得一些声音信号,嗅觉味觉信号,以及身体内部感觉信号;一出生就会记得一些视觉信号,触觉信号。然而这些记忆每个人一辈子都回忆不起来,因为它们在意识中没有确切的含义,也就没有线索找到它们。
先引一段脑结构的基本知识:
“美国国立精神保健研究所脑进化和脑行为研究室主任麦克莱恩,通过对比较神经解剖学和行为的研究,提出了三位一体的脑结构和脑进化模式。他认为,三位一体的脑之中,最古老的部分都围绕着中脑。中脑很可能是从几亿年前进化来的,它是我们同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所共有的。所以麦克莱恩把它称之为爬虫复合体。围绕着爬虫复合体的是边缘系统.它包括丘脑、下丘脑、杏仁体.脑垂体、海马等结构。边缘系统是我们同哺乳动物共有的,爬行动物虽然也有边缘系统,但还不那么完善精细。这一部分大约进化了一亿年以上。最后是覆盖在脑的其余部分之上的,显然是最新进化的堆积物——新皮质。它是一般高等动物、灵长目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
我曾答过 为什么刚出生的婴儿视力很弱?其它动物刚出生时也是一样吗?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970482
潜意识真的存在吗 ?完全区别于显意识吗?可以记忆吗?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966033
这两个问题都和人最初的记忆有关系,人出生时脑的新皮质只发育了一半,尚不会使用双眼正确聚焦看东西,对声音,触觉,味觉,嗅觉和身体内部感觉的整合尚未完成,这个时候是无法形成人类的自我意识,只具有简单的动物意识。基于这种简单的动物意识,能够认知并记住的只有两样东西:食物和危险,一岁前的婴儿对于经历的重大危险,比如长期没有进食差点饿死,或者呛奶差点窒息而死,会有模糊的记忆,但是对于自己见到,听到的东西就不会有记忆,而且即使有这种记忆,也是存在于动物意识之中,即所谓“潜意识”的一部分,而不能直接在人类意识中回忆起来。人要建立起人类自我意识,需要经历几个步骤,首先是建立对环境的感知能力;然后是建立对自己身体的认识,知道自己是和环境分离的,区别开的;然后是理解自己身体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建立起简单的概念系统。要达到对环境和自身的认识,需要这么几个前提条件,第一是对各个感官信号的有效识别,这在婴儿六个月左右的时候能够达成。第二是把感官信号综合起来形成环境感知,这个需要婴儿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从而在通过运动改变自身位置姿态过程中,观察感官信号的变化,识别其中的模式,这个过程直到幼儿会走路之后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大约在一岁半到两岁。基本概念系统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因为抽象思维必须建立在对场景的认识和记忆的基础上,幼儿一般从一岁半到两岁开始产生抽象思维,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开始学说话。抽象思维和学说话本身就意味着孩子已经有了记忆能力,只有记住足够多的场景,并从中提取模式,才能形成抽象概念。但是这时候的记忆因为在概念体系形成之前,因此无法通过概念体系建立索引,也是不能被有意识地回忆起来的,只有基本概念体系建立之后,记忆才能够经由概念系统索引而有意识地回忆起来。说句题外话,我们有时候对某些场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是幼儿时期某些场景和所见到的场景有很多相同的感官特征,因此激活了幼儿时的记忆,但是那些记忆中的场景却不能有意识地回忆起来造成的,这个在知乎中也有人问过,但我没有答。幼儿抽象概念成体系的时间因人而异,和说话早晚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这之后,人类的自我意识就建立起来,经历的事情也成为可以回忆的了。很多人说三岁左右,和这个时间基本吻合。但是,三岁时的幼儿头脑中只有从直观感受提取出的概念模型,对于没有直观感受的概念,就难以建立模型,时间恰恰是这种没有直观感受的概念,一般来说儿童到四五岁才能理解时间,所以三岁时的记忆是无法区分时间先后的,要搞清楚那些记忆的时间,只能通过后来回忆并与成年人的说法相对照。
简单来说,那些记忆不是不存在,而是因为婴幼儿整理管理记忆的功能不完善,因此没有在自我意识中组织起来,因此无法有意识地回忆起来。
其实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首先,人与人之间可能差别很大:有些人可能可以记住两岁的事情,有些人(像我)可能对6、7岁之前的事情基本没有印象。现在公认的「记事儿分水岭」平均值大概是3.5岁。
其次,这个「分水岭」是会随着年龄变化的。换句话说,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记不住3.5岁前,但你要是在我三岁、五岁、七岁的时候问我,小思家是对3岁前有印象的。 ——这说明,问题不是出在「形成记忆」而是出在「保存记忆」上。
—— 这里可以给有小孩的读者一个建议,从能说话开始,多多和孩子用标准的语言对话(譬如说小孩都能说句子了,就不要老是用‘宝宝~吃~吃~吃果果~’这种style),如果让孩子每天复述当天发生的事情,会增大ta以后记住过去的事情的可能性的。
第三,这个「分水岭」似乎和语言有关。有研究发现,两岁的小孩,如果已经可以用语言描述事件的话,五年之后ta可能都能记住;反之,如果ta两岁时还不能使用语言,那五年后还能记住这件事情的可能性就非常低 (Peterson and Parsons, 2005)。
第四,你觉得你记住了,很有可能这个记忆是你想象出来的,因为一些外界原因,变成了‘记忆’。
在加州尔湾市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洛夫(Elizabeth Loftus)一直致力于研究这个现象。“人们可以接受一些建议并开始想象,最后变成了回忆,”她说。
洛夫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因此知道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当她只有16岁的时候,她妈妈在游泳池里淹死了。几年后,一个亲戚跟她说她发现了这具尸体。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而来,而直到一周后这个亲戚才打来电话说是她搞错了,并不是她本人发现的尸体,而是另有别人。
当然,没有人愿意被别人说自己的记忆力是假的。而要说服那些质疑的声音,洛夫需要掌握确切的证据。早在20世纪80年代,她招募志愿者进行了一项研究,并亲自把一些记忆植入到这些志愿者脑中。
洛夫精心设计了一个谎言,说他们去商场时走失了,之后得到一位慈祥的老妇人相助并最后团聚的故事。为了使细节更加可信,她还把志愿者的家庭成员也编了进去。“我们基本上对参与者说,我们和你的母亲进行了交谈,你母亲告诉了我们一些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近三分之一志愿者相信了这个说法,而其中的一些还绘声绘色的回忆了这个时间”。事实上,我们往往更容易相信我们的想象中的记忆而不是实际发生的情况。
即使你的记忆是基于真实的事件,他们有可能因事后的回忆而被改变和扭曲,比如成为了通过对话植入的记忆而不是亲历的事件回忆。比如你曾经认为可以通过洗不掉的颜色笔把你的妹妹变成斑马这样有趣的事情,是你在家庭视频里看到的情况。而记忆中你妈妈给你做的美味的第三个生日蛋糕,则是你的哥哥告诉你的。
或许最大的谜团并非我们为何无法回忆起我们的童年,而是我们是否能够完全相信自己的记忆。
—— Zaria Gorvett 《为何人类没有婴儿时期的记忆?》BBC中文 bbc.com 的页面
++++++++++++++ 我是「下面开启有些人不想看的」分水岭 ++++++++++++++
好,现在聊一聊为什么我们记不住婴儿时期的记忆?—— 即使记住,似乎也是碎片式的。
介绍一点历史:
这个问题有个学术名字,叫「童年失忆」(维基百科请见
Childhood amnesia
),是弗洛伊德取得。大家都知道弗大爷的尿性——什么事儿都喜欢用「性」来解释——他的理论是,我们记不住婴儿时期的记忆,归咎于性经验收到压抑(哈?)。这个想法已经被推翻,我们也就不要追究了。
首先,婴幼儿时期肯定是能够生成记忆的,短期记忆(几分钟)和长期记忆(几周)都可以 (Hartshorn and Rovee-Collier,1997)。而到了四五岁的孩子,也是可以回忆起一些一两年前的记忆的。但问题是,这些回忆和我们成人回忆不太一样。
近代呢,心理学家提出理论,说我们记不住婴儿时期的事儿,是因为婴儿缺乏自我认知和语言,所以缺乏形成记忆的心智能力。well... 语言算是吧(上面已经聊过了语言对婴儿记忆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解释所有问题。譬如说,小鼠和猴子也像人类一样没有婴幼儿时期的记忆,但能记住晚期的事件。
然后神经科学就出场了。神经科学家提出新的理论:
简单地说,婴幼儿时期大脑需要极速学习海量的信息,不断有新的神经细胞连接出现,这导致了当时的记忆无法一直保存到成年。
2014年5月,《科学》发表了加拿大神经科学家Paul Frankland 和 Sheena Josselyn关于小鼠的研究:
... 组织了不同年龄的小鼠,分成婴儿鼠和成年鼠两组,给它们的脚丫施行电击,然后在此后1-28天不等的时间内,将它们拿回“受刑”场所,看它们是不是还记得受过的刺激,具体方法是看它们是不是愣住(freezing behavior)。如果小鼠愣住,就表示它们害怕了,也就是记得之前的惨痛经历。结果发现,在实验期间,成年鼠不管多少天之后都记得之前受的电刺激,但婴儿鼠只有电击过后一天记得,两天之后开始忘记。科学家通过跑步等办法加快成年鼠海马区神经元的生长,发现能促进它们忘记;再抑制婴儿鼠神经元的生长,发现它们就能多长点儿记性了。
—— 桔子帮小帮主 果壳:小孩三岁前,记不记得事儿?
除此之外,婴儿时期前额叶还没有发育成熟,这也有可能是原因之一。
我曾在《科学美国人》上看到过相关的报道,当时有一段话写的很好, 我想直接引用来结束这个答案。(我找到了中文繁体版的,是2014年9月刊)
隨著年齡增長,神經新生變慢,海馬回在記憶形成和儲存間取得平衡。當然,我們仍會忘記許多事,但這或許是件好事,佛蘭克藍德說:「這是生命令人感傷的真相:我們的日常作為大多庸碌平凡。一般相信,健康成人的記憶功能運作,除了需要儲存記憶,也必須清除無關緊要的記憶。」誰需要記得嬰兒時呼呼大睡、嚎啕大哭和到處爬行的事呢?
是啊,最美不过细水长流,但往往最容易遗忘的也就是那些点点滴滴。
————————
我的新书《大脑使用指南》上市啦,各大电商平台都有售:当当、亚马逊、文轩、京东、淘宝、天猫 等等。当然,你也可以在各大城市的实体书店看到它~ 最近新书做活动,客观喜欢就别犹豫!麻利儿的!
参考文献
Akers, K.G., Martinez-Canabal, A., Restivo, L., Yiu, A.P., Cristofaro, A.D., Hsiang, H.-L. (Liz),
Childhood amnesia, 2016.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Early childhood memories fade at age seven[WWW Document], n.d. . The Conversation. URL
Early childhood memories fade at age seven
(accessed 9.25.16).
Gorvett, Z., n.d. The mystery of why you can’t remember being a baby[WWW Document]. BBC. URL
BBC - Future
(accessed 9.25.16).
Hartshorn, K., Rovee-Collier, C., 1997. Infant learning and long-term memory at 6 months: A confirming analysis. Dev. Psychobiol. 30, 71–85. doi:10.1002/(SICI)1098-2302(199701)30:1<71::AID-DEV7>3.0.CO;2-S
Paradoxian, 2014. 【论文故事】我们为什么会不记得小时候的事?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WWW Document]. URL
【论文故事】我们为什么会不记得小时候的事?
(accessed 9.25.16).
Peterson, C., Parsons, B., 2005. Interviewing Former 1- and 2-Year Olds About Medical Emergencies 5 Years Later. Law and Human Behavior 29, 743–754. doi:10.1007/s10979-005-8378-0
Reichelt, A., Kim, J.H., n.d. Neuron study helps explain why we forget[WWW Document]. The Conversation. URL
Neuron study helps explain why we forget
(accessed 9.25.16).
Shinskey, J., n.d. Why can’t we remember our early childhood?[WWW Document]. The Conversation. URL
Why can't we remember our early childhood?
(accessed 9.25.16).
Sneed, A., 2014. 科學人雜誌 - 為什麼我們沒有嬰兒時期的記憶?. 科学美国人杂志 151.
桔子帮小帮主, 2014. 小孩三岁前,记不记得事儿?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WWW Document]. URL
小孩三岁前,记不记得事儿?
(accessed 9.25.16).
我家在我三岁半的时候搬过一次家,我能跟妈妈描述出三岁半以前那个家的样子,还有在那个家发生的一些事情,有些是非常准确的,有些会有出入,不过都是些非常零星片段的记忆。
知乎天才儿童太多了建议抓起来研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