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2 19:48:44
@家长!这些才是宝宝说话晚、说不清楚话的真正原因!
原标题:@家长!这些才是宝宝说话晚、说不清楚话的真正原因!
“宝宝三岁了却只会叫‘妈妈’‘爸爸’,这可咋办?”
“明明年龄差不多,别人家宝宝都会背诗了,我家的怎么连完整的句子都说不了?”
“孩子已经上小学了,但说话还是不清楚,大家总反应听不懂,这又是为什么呢?”
……
每天,冯梅主任这里都会收到很多家长询问的关于孩子语言问题的消息。为了方便家长们分析判断,下面就用5个案例来解释一下很多孩子说话晚、说不清楚的真正原因,让家长们提高警惕,尽量规避这些问题,如果已经出现问题也能及时补救。
图片源于包图网
案例1:舌系带异常
桐桐3岁时,父母发现他说话不清楚:头发说成“扣发”,汽车说成“切呃”,“姥姥”叫成“脑脑”……
这可愁坏了桐桐爸妈,但身边人都说男孩子说话就是会晚一点,长大就好了,桐桐爸妈半信半疑
桐桐一张嘴,冯主任就发现,桐桐的舌系带太短,限制了舌头在口腔内的活动,从而影响了吐字和发音。舌系带过短的一般表现有舌头抬起、移动困难,不能伸出来,舌头呈W型、爱心型或是V型等。
知道病因后,桐桐爸妈后悔不已,早知如此就早点带孩子看医生早点治疗了,也不至于耽误这么久。
医院内部照片
案例2:构音障碍
正在上幼儿园的小宝贝豆豆开朗爱笑,就是说话一直不清楚,但豆豆妈妈也没太在意。可自从上了大班开始学拼音,豆豆就跟不上了,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一下拉开,使得豆豆每天都不开心,甚至不想去幼儿园了。
和老师沟通后,老师建议豆豆妈妈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冯主任经过详细问诊和检查,确诊豆豆是中枢神经损伤造成的构音障碍,舌头灵活性不够、嘴唇无力、气息量不够,从而导致发音不清。
冯主任针对豆豆的情况给他安排了口肌、气息、发音器官协调性等康复训练,坚持了一段时间已经颇见成效。现在豆豆已经不害怕幼儿园的拼音课啦,老师也经常夸他进步很大,他又变回了那个开朗爱笑的小宝贝。
医院内部照片
案例3:智力低下
小满从出生开始就跟别的孩子不太一样:比如吃奶困奶、不会吮吸、还特别容易吐奶;等到7、8个月的时候,别的宝宝都开始吱吱呀呀了,小满却完全没有动静;1岁多,别的宝宝开始叫爸爸妈妈了,小满依然不开口;1岁半时,别的宝宝能断断续续说出10个字了,小满才开始吱吱呀呀……
经冯主任诊断:小满是神经系统紊乱而造成的智力低下,因此小满在语言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自控力都与其他孩子相差甚远。
冯主任表示:好在干预的还比较早,只要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小满的病情还是能得到很大改善的。
医院内部照片
案例4:中轻度听力障碍
露露四岁了,讲话却含糊不清,家人们每天对着“看图识字表”一个个教,一点点纠正露露的发音,可收效甚微。无奈,家人们只好带露露来医院就诊,可诊断结果却让他们都愣住了,露露竟是听力障碍!
冯主任表示,中轻度的听力障碍是最不容易被发现、也是家长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很多小孩到了四、五岁讲话还是含糊不清,有可能是听不清造成的。比如有些字,像p/h/f/s这类的韵母发音很轻,露露是听不清的,“发”和“沙”在她听来没有区别,听不准当然就无法说准确。
因此,有的孩子把“大狮子”说成“大西几”,除了认知问题,也可能是听力问题。要尽早配戴助听器,或让孩子接受听觉及语言康复治疗。
图片源于包图网
案例5:语言环境差
贝贝从出生开始就是由姥姥带的,爸妈工作太忙,平时跟贝贝的沟通交流比较少。而姥姥呢,又把贝贝照顾的太“周到”,事事代劳,连吃饭都一直是姥姥一口一口喂进嘴里,致使孩子缺少了很多自主动手和表达意愿的机会。
再加上平时接触的人少,姥姥只会用方言跟贝贝讲一些简单重复的句子,致使贝贝在言语表达上总是没有别的孩子那般
图片源于包图网
所以亲爱的家长们,你们发现了吗?
看似很普通的语言能力,其实牵扯到了孩子的听力、智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甚至是心理健康等大的问题。因此,孩子语言发育如果明显出现了滞后、偏差、障碍的情况,家长们不要再草率地听或是说“长大就好了”!
虽然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历程都是独特的,但从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到咿呀学语,再到流利表达的过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图片源于网络
冯梅主任温馨提醒:如果你家宝贝的语言发展明显落后于发展规律,请尽快寻求医生的帮助,找到孩子语言障碍的根本原因,及早治疗,以免耽误孩子的健康发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