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1 17:28:53
1岁孩子仍不听指令无应答不会说话,是自闭还是发育迟缓?
侄子13个月半大,打小可爱,爱对人笑,活泼。贪玩爱新鲜事物,会模仿大人打电话说喂喂;灵敏,看到或发现吃的会冲过来;想出去玩会模仿大人拿钥匙钻门缝;懂得自己研究和找方法;不怕陌生人,爱笑,陌生人带出去一下午都不会找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总之看上去就是个聪明活泼的正常小孩。但至今不会说话,而且听不进指令,遇谁都baba,偶尔mama,爱说话,会呀啊语气词,用肢体动作+说话看着他眼睛教他词汇也很难接收,叫唤他名字10次最多回头看你1次。最近对他进行观察,平时爱笑为主,看得懂别人表情,会学习模仿大人(看他兴趣心情),听力没问题,喜欢探索未知领域(特别是脏的地方),但接收能力并不强,比如多次用动作+说话制止他表明不可以,仍会继续那样做(因为他去做对他危险的事必须制止)。社交回应能力差(应该是听不懂别人的表达指令吧),急了生气了便啊啊啊拍东西(逼急了也不会表达说话)。
一开始认为他这么活泼应该不是自闭,但他又符合自闭症某些特征:社交回应差,重复的动作+说话教他词汇都接收听不进去,是教育方式不正确吗还是他心智全面发育迟缓了些?现在让我困惑的是,这么聪明活泼的孩子怎样快速接收并学习简单词汇的指令呀?他社交回应能力差,也许因为他并不明白我们发出的指令不是自闭吧?在这里恳请各路大神排忧解难,我和我的家人开始慌了~(>_<)~!
一岁的孩子应该处于认生期,对陌生人和家人分得很清楚,依恋父母且对陌生人警惕。
是不是自闭从网上不能问出答案,如果有所怀疑,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检查。
本来想建议您直接带孩子去专业正规医院检查一下,但是看了一下您和其他答主的沟通,感觉问题不大。我家喔喔已经两岁三个月,仍然是喊名字不答应,喊十次才回头一次,是不是同款娃?
首先,你可以排除一下孩子是否有听力障碍。我们没有,因为六七个月的时候,按书上的说法是可以意识到每个事物都有名称,孩子可以感受出大人经常喊她的那个词就是她的名字。那时候我们每次喊她喔喔她没有反应,我们很担心,后来姥爷无意中喊她小美女,她就回头了,每次喊她小美女,她都回头,我们才放心,她可能不喜欢这个名字而已。这个年龄的孩子都喜欢重复,反复玩一个感兴趣的玩具,痴迷某个动画片,沉浸在某种食物里。一阵子沉迷抠洞洞,一阵子沉迷撕纸,等等,这个不是问题的关键。
其次,虽然孩子不会正式的社交语言,但是孩子有孩子的语言,比如哭闹、打手势等等。饿的时候,知道用哭闹唤起大人的注意,用手指指向食物或者厨房,嗯嗯啊啊地示意大人给他拿食物。想要出门的时候,会跑到门前守着大门,等着大人开门。这些也都是和大人的交流。包括题主自己观察到的,孩子不回避大人的眼神,愿意和人进行眼神交流。
最后,每个孩子发展阶段都有快有慢,不一定跟育儿书或者周边的同龄人那么合拍。我们家孩子是快两岁的时候才会跟人挥手说拜拜的,直到现在当着生人的面是不直接讲话的。往往都是对方转身走了,她才说阿姨走了等等之类的。我们家人都是不擅长和人打交道的,所以都理解她这一点。从小就给她读书,比如一些简单的社交类绘本,日积月累,孩子会用到生活中的。包括动画片也是,她基本上能复述下来,遇到类似的情况她会用里面的话讲出来(虽然现在普遍不提倡孩子两岁之前看电视)。
@知乎亲子
这是一篇有关幼儿听觉和言语发育的专业文章,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儿听觉-言语发育
小儿听觉言语发育,听觉与其他感官功能一样,不同年龄段儿童听觉发育有阶段性规律和年龄特征,因人类听觉言语发育相辅相成,关系密切,故听力学家通常以语言发育状况来推断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听觉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大脑的发育成熟程度或病变,语言是人类特有特有的一种信息交流手段,只有人类才能运用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与价值,推崇人类的文明语言一般分为文字语言,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言语之口头语言一般分为文字语言,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言语之口头语言就是说话,早期言语发育一般要经过两个时期,言语前期言语期言语前期指出生后到一岁时的言语发音,言语期指,1~6岁时的言语发语言语前期极大地依赖于听觉,正常的听觉气管,听觉环境将对婴幼儿言语健康发育产生深刻影响,根据这一规律通常临床,常通过观察婴幼儿听觉言语行为来评估其听觉健康状况,为此,日本听力学家田中教授做了大量研究设计出婴幼儿婴幼儿听觉,言语发音观察表目的是观察小儿的日
幼儿言语前期听觉-言语发育
1.婴儿听觉发育观察表
2.婴儿言语前期的发育
参考资料:小儿耳科文献综合
婴儿听觉言语发音评估
1.正常言语发音规律
(1)过渡喃语期(发生期)
喃语期发生期,此次言语发音特点是多音节节律性发音以元音为主,研究表明即使此期幼儿出现发声,并不能排除听损伤存在应该照听觉保健要求常规筛查听力。
(2)喃语标准期
此期是幼儿园与发展的质变阶段,既没有标准喃语期期就不会产生言语,正常婴儿平均8月龄,即可以发出标准喃语期,其特征:一是发声的每个音节都含有元音和辅音组成标准音节;二是多音节,节律性,反复性;三是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如发:ma ba的音节是并无明确的,并没有明确的唤爸妈的意识;
2.异常言语发音的诊断标准,
听力-言语学家奥莱尔主张,以10个月是否出现标准喃语作为评价或筛查言语前期言语是否正常发育的重要指标。换言之若婴儿标准喃语晚于10个月发生,既有可能是听觉言语障碍或者其他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其标准有利于早期发现听力损伤患儿,但是临床常见到一些家长甚至医生却以婴儿以有咿呀学语为由,轻率地否定孙损伤存在,从而延误诊断,因此必须鉴别清楚婴儿喃语究竟是过度喃语还是标准喃语应及时,将虽有喃语,但确实可疑听损伤儿童转诊到损伤专科进一步做密切的听力筛查,这样对儿童有利无弊。
儿童听觉-言语发育观察表
根据儿童发音语言发音发展规律,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5~6岁是词汇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儿童词汇量激增,是与人言语交流也很流利,可根据其口头语言、词汇量、智力发育状况,综合
希望能帮到您,如果有担心孩子的听觉和言语发育情况,可以带孩子到妇幼医院的儿保科给孩子做下相关方面的筛查。
整理一下孩子目前的状况:认知能力、社交回应力较差,担忧有自闭症倾向。
语言迟缓是指和同龄孩子相比,语言发展明显落后的状况,而自闭症是个诊断,还是要去医院检查才能得出明确的结果。以下我分享幼儿的语言发展里程碑,以及文章的连结,帮助你更进一步瞭解孩子潜在的状况和居家干预方法!
1-2岁孩子的发展,是知道大部分物品的名称,且会在要求下,指出熟悉的东西;遵守单一步骤指令,且认识五官、身体部位。
宝宝发育得好不好?这份儿童成长里程表你一定要收藏!是否有语言发育迟缓?介绍:界定的方式、产生的原因以及协助治疗的方法
孩子都是先听才会说的,所以可以参与孩子的游戏,用夸张、多动的行为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及玩笑式的干扰来引导孩子说出新词汇,并增加手势、眼神的非语言沟通,制造表达的机会。这一段过程并不容易,因为花时间又消耗耐心,所以我很敬佩这些愿意付出时间陪伴孩子的家长,但我相信很多家长都和我一样,不想错过孩子的成长、觉得看着孩子进步所有辛苦就值得了,所以鼓励你陪伴孩子时可以多观察、多纪录,若真不放心也可以带去医院检查,并寻求正确的干预方式。
引导自闭症儿, 走出行为问题
才一岁先别给孩子扣帽子啊,您可以对照以下儿童的发育里程碑,多数孩子在一岁这个年龄会做到以下事情:
社交/情绪
见到陌生人会感到害羞或紧张妈妈或爸爸离开时会哭有喜欢的事物和人在某些情况下会害怕想听故事时会拿一本书给您重复声音或者动作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大人给他穿衣服时,会伸出手臂和腿会玩游戏,例如“躲猫猫”和“拍手游戏”
语言/交流
对简单的口头要求做出回应使用简单的身体姿势,例如摇头表示“不”,摆手表示“再见”发出音调有变化的声音(听起来有点像在讲话)。会说“爸爸”和“妈妈”,并会发出“哇”“哦”之类的惊叹试着说您说过的话
认知(学习、思维、解决问题)
以不同的方式探索事物,例如摇动、敲击、投掷轻松找到当面藏起来的东西说出名称时,看着正确的图片或物品模仿姿势开始正确使用物品,例如:用水杯喝水、梳头用两件东西互相敲击将东西放入容器里,从容器里取出东西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能自己做好一些事情用食指戳(指点)遵循简单的指示,例如“捡起玩具”
运动/身体发育
不用帮助就能进入坐姿拉起站立,扶着家具能走路不用扶自己可以走几步可以单独站立
按照您的描述,孩子模仿能力还不错,与周围的人也有社会性互动,看得懂别人的表情,这都是非常好的正常儿童的征象。至于您说的呼名不应还要继续观察,不要一直不停喊他的名字,然后喊完以后又没有反馈,这样的话普通人也懒得搭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