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9 22:40:50
宝宝不会说话怎么办?
我家宝宝一岁九个月了,马上就一岁十个月了,还不会说话,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很着急,我觉得我都已经焦虑了,怎么办
宝宝已经一岁九个月了,还不会说话,建议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先观察一下宝宝:
1、是否已经排除了听力方面以及声带方面的问题;
2、目前宝宝“还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宝宝不明白家人口语的意思,而无法表达,还是想表达,由于口腔器官协调问题而表达不出。
一般来说,一岁九个月的宝宝可以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可以说3-5个字的句子,并能开口表示个人需要。
1岁半左右的宝宝会迎来语言的爆发期,这个阶段的儿童理解语言的能力大大提高,在词汇量大量累积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表达和理解的不匹配。因此家长在家中可以简单测试儿童对简单口语指令的理解程度,以及词汇量的掌握情况。
3、家长同时可以关注,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是否顺畅,在口语无法表达的情况下,孩子是否会使用其他肢体语言进行交流。
4、孩子在生活中是否有其他让您担心的情况。
如果家长对上面的几个方面有所担心,建议您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语言发育情况,咨询相关专家。
来看宝宝产生语言的3要素
语言的产生所必需的3件事,在开口说话的时候,就是我们所谓的语言前准备阶段,孩子已经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经验,为语言的产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所谓的准备,大致可以分为“对意思的理解”和“沟通交流”,还有“发音”。这三个要素齐全,孩子才能开口说出话来。
01. 对意思的理解
孩子可以通过与他人语言接触的经验来理解语言的意思。
在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中孩子的大脑里积累了大量的词汇,这些和孩子记忆能力的不断发育相结合,孩子开始理解语言里所传达的意思。
在这个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养育者需要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孩子能充分利用感官来感知周围,并将获得的信息储备在大脑中,作为儿童语言发展的资料库。
02. 沟通交流
在开口说话之前,孩子已经和养育者之间进行了丰富的沟通交流。
最初的沟通交流是通过与养育者的接触,孩子感受到了养育者的体温和气味,之后演变成模仿行为继续发展下去,即和养育者互相微笑,并且开始模仿声音的音调和进行动作的模仿,包含手势的模仿。
像这样人与人的交流继续发育并延伸,语言便出现了。所以我们常常建议养育者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就把沟通交流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从0岁开始就与孩子“说话”吧。
03. 发音
为了把自己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去,我们需要身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初学说话的幼儿在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发音不准,或者语法错误的情况,这个时候养育者不需要过于担心,这些与孩子的听觉分辨能力、发声器官的发育以及调节器官都有关系。
孩子的语言发育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需要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明白了以上几点,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更能有效的帮助孩子学习语言。
1岁9个月的宝宝语言发育的大致状态是:能说15个词以上。表达时会通过手势、语音语调变化来和大人沟通。能听懂家长简单的指令,比如喝水、吃东西、坐在凳子上。有的孩子已经可以听懂两步指令比如“去房间里,把帽子拿出来。”认识常用物体的名字,比如袜子、鞋子、手、碗等。喜欢过家家游戏。
如果像家长您观察到的这
有的宝宝是没有器官发育上的异常的。仅仅是语言发育迟缓,这个时候要积极的采取家庭护理的措施来帮助孩子说话。如果经过医生评估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康复训练课程,选择当面康复的课程会对孩子更有帮助。如果语言发育迟缓很多,您可以了解一下当地残联对于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有无补助。符合条件的孩子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补贴。
不要害怕去医院诊断和治疗,孩子年龄小,越早开始康复训练效果越好。如果孩子只是轻微的语言发育迟缓。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说话呢?
花时间在和孩子互动上面。宝宝学习语言的过程是通过和大人沟通交流而来的。家长最好专门准备一段时间,和孩子互动玩耍时,不要分心看手机和电视。保持对孩子的关注,然后尽量观察宝宝的注意力。如果孩子注意力集中在某件玩具上,再通过适当的语言来教导孩子。理想目标是孩子和家长同时看一个东西,同时玩一件玩具,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逐渐通过家长的语句来教宝宝说话。
具体每个孩子的情况还有不同。怎么系统的进行语言发育家庭指导,您可以参考这本书:《爸妈带我学说话:儿童语言发展家长指导手册》。里面涵盖了不同年龄孩子的语言发育特点,和最重要的是家长如何在玩耍、绘本阅读中帮助孩子语言发育。
宝宝发育都有一定规律,类似民间的“三翻六坐八爬”,也叫发育里程碑。语言发育也同理,多数儿童达到特定年龄后就会出现相应的语言能力,对比语言的发育里程碑,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的语言发育落后超过6个月,务必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语言发育迟缓常见的原因包括智力障碍、听力障碍、缺乏早期语言环境、其它神经发育性疾病或孤独症等。
下面是不同月龄宝宝语言发育的一些特点:
0-6个月龄:刚出生的宝宝就会聆听人们发出的各种声音,观察他人如何互相交流,从中获取语言信息。
6-12个月龄:咿呀学语阶段,又称“先声期”。孩子在8个月时发声练习达到高峰,会改变音量和音调以模仿真正的语言,发出清晰的音节。
1-1.5岁:该时期的语言特征是为说单字,能用手势、表情辅助语音来表达需求,能以动物的声音来代替其名,会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也称为“回音语”。
1.5-2岁:该时期的幼儿开始知道“物有其名”,喜欢追问物体名称,字句积累迅速增加。有些发音可能不够准确,但随着父母的引导纠正,逐渐会趋于正常。
2-2.5岁:会用你、我、他等人称代词,开始接受母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语法习惯,会用感叹句、疑问句表达感情。
2.5-3岁:该阶段的儿童已经会使用复杂句子,喜欢提问,求知欲强,语言越来越丰富,发音也越来越准确。
3-4岁:处于儿童语言发育的高峰,语言逐渐趋于完备,发音基本准确,会用一切词类,并能从成人的语言中发现语法关系,修正自己暂时性错误的语法,逐渐形成真正的语言。
4-5岁:语言发育完成,发音准确,说话流利,他可以绘声绘色的讲故事了,不仅可以表达身边发生什么事情,描述他们想要什么,甚至是一些梦想幻想等深度思维交流。
家长在引导宝宝说话的过程中,一定不要着急,慢慢来,从先备技能开始练起。
孩子学说话前一定要先学会听
1、因为孩子知道声音的来源,才会知道谁在跟他说话。
2、能辨别不同的声音,孩子便能够辨别出声音的意义。
3、学会辨别主体和背景的声音,才会选择只听某种声音或者某个人的话。
具备模仿能力
儿童在模仿过程中,成人配合语言或声音,能够加深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去应用。
发声能力
儿童必须具备发声器官的完整性、协调性,口腔功能要达到一定水平,这样在游戏的互动与教学中,家长可以通过玩具发出的响声以及各种模仿发音,帮助儿童掌握发音器官的控制和协调能力,建立起发出语音的这项功能。
专注
要培养儿童的安静性行为能力,只有具备了这项能力儿童才能够专注的听和看,专注成人的说话及活动。
家长让孩子开口之前,不如先问问自己,孩子说话,能给他带来什么好的结果。在居家环境中,可以尝试用以下方式来引导孩子说话:
1、创造环境,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发相关的音或者说相关的话。
比如孩子喜欢玩小火车,对于口语能力弱的孩子,可以让他跟着模仿“呜呜呜”“嘟嘟嘟”。而对于口语能力好一些的孩子,可以要求他模仿“出发了”。
不要强人所难,当孩子玩得比较高兴时,可以让他进行仿说,保证次数恰当,切忌不停地让孩子仿说,避免诱发孩子的情绪问题。
如果孩子的口语能力较弱,“呜呜呜”“嘟嘟嘟”发音困难,可以根据孩子平时会有的发音,来让孩子说自己能说出的音节。
在初期,培养说话的兴趣比要求孩子多说一些话更重要,而且对日后自发主动的表达,也会大有帮助。
2、创造机会,让孩子通过说话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控制住孩子想要的物品和活动,让孩子通过发音或仿说一些发音后,再满足他,也就是通过发音说话,带来孩子想要的好的结果。
比如孩子想要吹泡泡,家长可以把蘸了泡泡液的泡泡棒放在嘴边,等孩子说话之后马上吹出泡泡。根据孩子的能力,可以要求孩子说“吹泡泡”“泡泡”,可以要求孩子任意发一个自己能说出来的音。
如果孩子想要吃饼干,可以一小块一小块连续给孩子,等孩子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稍微暂停一下,等孩子说话之后再给下一块。同样根据孩子的能力,可以要求孩子说“吃饼干”“饼干”“b“,或者任意孩子能发出的音节。
在这类情境下,需要注意的是把握住时机,如果一开始让宝宝说话,宝宝不愿意,那么就要利用强化物激发宝宝的兴趣,让他先得到一点点“好处”,再要求他说话。同时注意控制说话的难度和次数,培养宝宝说话的兴趣最重要。
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题主可带着宝宝去专业的康复机构接受科学而系统性的训练,毕竟语言干预是个专业的技术活儿。
ALSO·IN是自闭症平台ALSOLIFE的线下机构。目前在郑州、西安、天津、成都、南京、太原和合肥都有我们的康复机构,您可以关注一下。
自闭症-孤独症-自闭症机构-ALSO·IN实证中心?www.alsoin.com.cn/?www.alsoin.com.cn/?www.alsoin.com.cn/?www.alsoin.com.cn/?www.alsoin.com.cn/?www.also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