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1 04:56:21
孩子被诊断为精神发育迟缓,怎么办呢?
原标题:孩子被诊断为精神发育迟缓,怎么办呢?
如果孩子超过两岁还不会走路,还不能说两个不重复的单音,或是不能与周围的孩子有交流互动,那么,就要怀疑孩子是否患上了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升高,需引起家长警惕。
小凡今年18岁,生活一直无法自理。他4岁才勉强会走路和说零零散散的单字,10岁才上小学一年级,因为不听从指令而导致难以继续学业。之后一直辍学在家。这一两年来,小凡的行为越来越怪异,常常大喊大叫,还时不时乱扔东西,乱砸电器,作息方面也是日夜颠倒。万般无奈之下,小凡的爸爸只好将他送到医院诊治。经过检查,被确诊为中重度精神发育迟缓,并伴有精神分裂症。
“如果小凡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情况就不会那么严重。”小凡的爸爸这样说道。
据悉,精神发育迟滞(MR)是指18岁以前发育阶段,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原因所引起。临床表现为认知、语言、情感意志和社会化等方面的缺陷、不足,在成熟和功能水平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
精神发育迟缓的等级
根据智力低下的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缺损程度,精神发育迟滞可分为四级:1、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智商在50—70之间,心理年龄约9—12岁,约占MR的85%。在发育早期就可观察到这类孩子较正常儿童发育延迟,特别是语言发育迟缓,词汇不丰富,理解分析能力差,抽象思维不发达,计算力差,但仍有一定表达能力。这些孩子往往在幼儿园后期或进入小学后被发觉有学习困难才被确诊。2、中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智商在35—49之间,心理年龄约6—9岁,约占MR的10%。患者自幼智力和运动发育都明显比正常儿童迟缓,语言发育差,表现为发音含糊不清,能掌握日常生活用语,但词汇贫乏,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3、重
患者智商在20以下,心理年龄约在3岁以下,占MR的1%—2%。有明显的躯体畸形和严重的脑部损害,多数都会早年夭折。
孩子被诊断为精神发育迟缓,怎么办呢?
早检查、早治疗。
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繁多,至今尚有不少病因不详,给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不过由于生物医学、遗传学及康复医学的发展,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善,多数精神发育迟滞者会由社会负担变成社会的生产力量,改变了对他们发展潜力估计过低的倾向及悲观的态度。
通常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会合并一些精神障碍,比如精神分裂症、孤独症、情感障碍等等,因此,要对症治疗。专家说,年龄越小,发现后治疗越早,效果越好。轻度患者预后能力能得到一定的提高,成年后可具有不错的社会适应能力,可做简单具体的工作,而中度患者成人后,在他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可学会自理简单生活,在监护下可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对于这样的患者,家属不要歧视患者,应多给予鼓励和支持。
精神发育迟滞如何预防?
专家说,首先,要做好婚前检查、孕期保健,坚持常规的产前检查,预防难产、急产,尤其要预防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和感染。其次,要避免近亲结婚,父母有明显的遗传病或子女中已具有遗传性疾病者,可进行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如确诊胎儿有遗传性疾病,可及时终止妊娠。
小儿神经科专家提醒,通常,孩子是按照“二月抬头,四月翻身,六月会坐,七月会滚,八月会爬,周岁会走”的标准成长,即便是偶有推迟也不会差太多。若孩子凡是都比同龄人“慢半拍”,比如2岁后还不会走路、说话,那么,就要及时去咨询医生,婴儿精神发育迟滞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当然,不同年龄的孩子所具备的行为能力也有所差异,这些表现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根据孩子的年龄、病史和具体表现,是否是弱智可到专业儿科医院检查。
注明:文章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