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0 12:48:40
孩子2岁了还不会说爸爸,算语言发育迟缓吗?
前两天带宝宝去做智力测验 喊爸爸妈妈差不多是11个月的宝宝的一般水平
建议不要听任何网络意见,任何育儿专家意见。
而是去公立医院去做发育测评让医生给予正确的意见。
您在参考育儿指南去给孩子相应的锻炼。
谢邀,根据您的描述没办法进行评估,孩子除了不会叫爸爸还有没有其他异常行为。比如:对妈妈的呼喊和逗弄没有反应;基本无语言,只会咿呀发一些单音;害羞,不愿意与他人接触,不喜欢和同伴一起玩,与他人说话时害怕直视对方的眼睛;脾气暴躁、爱哭闹等异常行为。不过您不用太过担心孩子说话早和晚因人而异,您如果不放心可以在家自测一下,假如出现问题比较多,建议您带孩子去医院做个检查一下。以下是自闭症儿童行为量表(ABC量表):
在生活中,有一些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无法达到同龄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比如到了2、3岁还不会说话,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被怀疑存在语言发展迟缓。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这样?语言发育迟缓有跟遗传有关系吗?如何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存在语言发展迟缓?
问:什么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答: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在界定的年龄段里面,小孩该会说的话或者该有的沟通能力落差在标准的两个标准差以外。比如说一岁半的小孩至少要会叫爸爸妈妈,如果到了一岁八个月,甚至到接近2岁,在家里连叫人都不太会,或者是叫的频率不符合,该叫的时候不叫、偶尔叫,那就属于语言发育迟缓。
通常语言问题我们会分两个部分来看:第一个是语言理解,第二个层面是语言表达,这两种一个是输入的过程、一个是输出的过程。
在输入的过程里面,3岁的小孩至少可以听得懂一般生活常用的指令,或者说出他认识的东西叫什么名字,苹果还是香蕉?公交车还是飞机?
关于表达的部分,即语言的输出部分,孩子心里的一些想法,是否可以用适合的词汇、句子表达出来?比如说“妈妈我要吃饼干”,这是一个完整句子的结构,孩子是不是可以这样完整地表达出来?如果到了3岁他还没有讲句子,每次都示意“嗯嗯”,或者说“妈妈,饼干”,不是一个完整句的话,他可能在语言的表达能力上面会有落差的现象,我们就会评估他的语言能力到底到什么状态?需不需要做治疗?还是说需要加强训练,探究是什么原因让他只停留在这样的能力。
问:儿童语言发育延迟的原因是什么?跟遗传有关系吗?什么因素可以影响到他呢?
答:我们在临床上分几个原因,有一些是生理上的,比如家族性遗传的,有一些可能孕程或是产程中出现过一些异常状况,比如说难产的时候胎儿脑缺氧、神经有一些损伤,或是妈妈本身有比较高血糖妊娠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小朋友。
还有一种后天环境上的问题,提供给孩子的语言刺激跟练习机会不够多。有一些独生子女家庭,有的时候家里面太多大人顾一个小孩,孩子就不用开口,想要东西马上就能拿来;或者是家里人帮他讲话,比如说妈妈问:“你要不要吃苹果?”可能小孩还没应声,旁边的奶奶就讲说:“不要,他喜欢吃桔子”。这样就替代掉了小朋友的练习机会,使他的练习机会不足。
当然还有一些情况,比如家里父母太忙,没有时间陪小孩,小孩可能看电视很久,缺少一个互动。语言其实大部分是用互动来学习的,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很少有学习的机会,当然语言能力发展就会受影响。这些生理的、环境的,或者是先天的、后天的因素有的时候是交叉影响,不会只有一个。
临床上我们也常常看到,比如一个小孩脑瘫,家长很关注并积极的带他做治疗,协助给他很多的练习机会,小孩的语言能力就会拉上来了。有一些小孩甚至可以拉到跟一般小孩的正常状况,他接下来的路就很顺;有一些小孩他是本身天生没有什么问题,可能家里面一些功能性替代掉了,有些该练的没练,所以他就变成有一点落后。
问:一、二岁宝宝经常玩手机、iPad、看电视,会影响语言发育吗?
答:是,影响在于孩子跟人的互动的熟悉度没有那么高。虽然小孩会从电视、iPad上面看到影片里面的人物在讲话,可能学到一些内容,可是关于跟人互动的这个部分,他的经验相对来讲就少。会产生的问题不太一样,在这种对答的能力方面,影响就会比较多,知识的部分有可能是正常的。
问:一个正常健康的孩子,每一个年龄段,沟通能力有衡量标准吗?
答:讲几个简单指标。0—3个月的时候,先看他的互动能力。通常来讲,3—4个月的小孩开始会听、辨认,开始有输入系统、做整合,大脑神经也开始发展。哪一个是妈妈的声音?妈妈抱着的时候,他可能就比较安稳;不熟悉的人抱着他就好象睡得不稳之类,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6个月的时候,小孩开始用一些声音跟大人互动,想要找人,想要跟妈妈玩,他会出声,甚至有的时候是用哭声来叫你,这些都是该有的一些表现。
1岁他开始“玩声音”,有的时候很像在讲外星人的话dadada……之类的,可是我们不知道他在讲些什么,这是一个语言前期的现象。这个时期还应该能听懂一些简单指令,比如跟他说丢掉垃圾,他会知道东西要拿过来,然后到那边去丢。开始做这些简单的,有单步骤的指令的理解。或者说拍拍手,他会有拍的动作出来。
到了1岁半,孩子“玩声音”的品质会越来越精细,通常这时已经会叫人。所以在一岁半之前,他开始要模仿一些简单的声音。比如说小狗的叫声是“汪汪”,小猫的叫声是“喵喵”,会学这些简单声音。然后懂得“找妈妈”,他要知道“妈妈”这个音跟你是一致的。一岁半的时候,他要叫妈妈爸爸,或者家里面一些照顾他的人、重要的人,奶奶爷爷姑姑叔叔之类的。还有很重要一点,他开始懂每个东西都有名字,建立名词的概念,比如这个东西叫“杯子”,他要听得懂“杯子”,而且模仿说“杯”。
到了2岁,能把两个词儿拼在一起,比如他知道妈妈要出门的时候说“妈妈拜拜”,或者说“爸爸抱抱”。
3岁他能讲基本的简单句,“我要吃饼干”、“我想尿尿”类似一些生活常用的规则,开始自己表达。开口一定要有一个人物,中间要有一个简单的动词,后面有一个简单的说明,一个很简单的结构。另外孩子开始会简单的对答,听懂很多不同的问句:“你几岁了?”“三岁。”“你要去哪里?”“我要找妈妈。”
4岁,他开始用一些简单的句子去描述一个情境。比如说“杯子打翻了,妈妈来帮忙”。前面有一个事件,然后简单的描述,他会有一些自己的意思表达。
5岁的时候可以把这些讲得完整了:“妈妈我刚刚没有拿好,杯子打翻了,能帮忙吗?”“地上湿了,要帮忙擦一下。”
6岁的时候,他一定要可以把一个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他要开始使用连接词,比如说“因为我没有拿好,所以我打翻了。”开始会使用这些因果关系的连接词。
问:对于1、2岁的宝宝,有什么玩具可以促进脑部或语言发育?
答:可以选一些操作类的,比如说积木,不要乐高那种太精细的,1岁的宝宝会习惯什么都放嘴巴里;而且玩具有小零件很容易解体。我们要选那种简单结构的,不会被破坏的,比如颜色鲜艳的大块积木,宝宝会好奇地看到不同的形状、圆圆的、又有尖角的,触感都不同。他会透过这些感觉去认识。玩的时候,你可以跟宝宝讲“这个软软的”、“那个轻轻摸”,边跟他玩边讲这些说明跟词汇,他的理解力就会搭配着练习。
除了积木,还有皮球、敲打的乐器、发声发光的小汽车,等等,都可以让孩子的敏感度增加。
问: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对语言能力有关系吗?
答:在科学的研究上面,男孩跟女孩的族群的差异性是没有的,不过东方文化里,好像大家的概念停留在女生语言会比较好、男生的语言比较弱,又好像男孩的四肢比较发达一样的道理。可是实际上在科学的研究里,差别是没有的。所以在临床上经常会看到小男生语言发展迟缓会比较晚带来做训练,其实还蛮可惜的。
问:宝宝出现了什么表象的时候,家长要警惕可能是语言发育迟缓了?
答:首先,观察孩子在同年龄段里面该会的语言能力跟理解能力,是不是都会了。
其次观察一下小孩讲话的音清不清楚。通常来说3岁小孩的语言应该是要清楚的,“裤子”跟“兔子”说的是不是够清楚,如果两个词,听起来裤子跟兔子是一样的,有可能他咬字上面的问题,他的口腔肌肉控制能力没那么好,这也是其中一个要看的点。
第三是口疾、语言流畅的问题,这个部分观察到差不多4、5岁左右,如果5岁还有这个问题,就需要特别再做一些训练。
最后,需要关注小孩跟大人之间、小孩跟小孩之间的沟通方式。如果您的小孩不是很会跟人聊天,尤其是跟同龄聊天,有可能他在同龄人社交互动上面可能他有一些状态。譬如说有些族群——自闭症,这个族群后来发展出很大的问题,有关于语言的沟通能力,通常他们早期都会有语言迟缓现象。
问:语言发育迟缓的宝宝经过治疗后可以痊愈吗?
答:主要还是看小孩的问题,根据他的严重程度来推测愈后效果,恢复到什么状态。不过通常来说因为小孩的潜力非常大,大脑还在发育中,越早做愈后越好。我们在做治疗时不会预期孩子有可能限制在哪里、也不会做预测。我们就是看他在进步了,练,再进步,练,再进步,想办法让他的能力是足以应付他的生活。
问:您通常运用什么对策来治疗语言发育迟缓的?
答:我们会透过游戏跟活动的方式,比如说一岁半的小孩我们会用玩具跟他互动。拿一个玩具跟他说:“你要不要?”他回答了以后,我再给他,让他增加一些表达的机会。1岁多大概是这个方式,不同年龄段的小孩,我们会有不同的练习方式。但往往1岁多的家长可能还意识不到孩子的语言发育有问题了,等他们发现的时候,孩子可能都快3、4岁了,才看出来和别的孩子不一样,自己的孩子不爱说话,或者口疾。
问:宝宝遇到“口吃期”是语言发育异常吗?
答:口吃问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口疾问题,讲话重复很多次或者大舌头,“我我我我我要饼干”类似这种;还有一种是语言发育迟缓,连句子的概念都不熟练,当然不知道接下来要讲哪些内容,“我要那个……”他会想不起来“饼干”这个词。
如果是4岁的小孩有口疾的现象,原则上我们其实还没有那么着急。因为口疾的问题,大概要发展到6岁才会比较稳定。在5岁之前,我们会讲他在一个成长的过程,叫做“发展性口疾”。在这个年龄段的时候,我们建议家长透过环境的方式去调整他的讲话习惯。比如讲话慢慢讲,我们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他放松,让他把想讲的话讲完。如果到了5岁以上,就需要密切的关注他重复的状况有没有改善,如果真的完全没有进步,就需要再检查。如果到了6岁以上,还有这些状况的话,就比较异常。
不管是哪一种,我建议家长先做专业评估,如果没有问题就安心,如果有状况的话,早一点帮孩子做练习。比如2、3岁的时候,妈妈就可以带他来做一些练习,至少那时候小朋友在心理上、自信心上会没有什么影响;到了4岁的时候,他讲话讲不出来,就会害怕面对人群,可能有一些次发性的问题。宁愿早一点了解、确认状况,有
语言的发展,一定也程度上代表了孩子们智力的发展水平。如果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依然无法达到同龄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比如,无法理解或者会说同龄孩子所说的话),那么,他就有可能出现了语言发展迟缓。具体来说,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一般正常儿童1岁左右开始说话,喊"爸爸、妈妈",但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可能要到二三岁才会开口说话,有的甚至到了四五岁还一句话都不会说。有些父母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开口晚,甚至民间有语“贵人语迟”。但从感觉统合发展的角度来讲,“感觉引发动作,动作衍伸出语言,语言学习认知......”语言是孩子能力发展不可或缺也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如果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必然导致后面的认知学习、心理情绪等也出现滞后,所以,如果孩子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说话,建议父母最好还是尽快给予重视,通过适宜的感统训练及语言专项训练帮助孩子改善提升!
正常的孩子在学习语言的年龄,一年里能够掌握的词汇很多,特别是在2-4岁这一年龄段,掌握的词汇量应该是呈几何数增加的。但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可能在一年里只能掌握百十个词汇,且需要很大的努力。所以,当孩子到了语言爆发期,其词汇量还是比较少,导致其常常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或词不达意时,家长就要重视起来了。首先要考虑是否孩子的语言学习环境太单一,语言概念输入不够等,其次还要看孩子是否有听知觉(只有听得见,才能说得出)、前庭觉(语言信息过滤筛选与输出)等方面的发展不足。如果在家庭当中无法自行判断,建议寻求专业感统训练机构求助,也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老岳课程店铺,进行系统感统测评并获得我们老师的帮助。图源网络 侵删
除了以上两大类,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和同龄孩子相比,还常常会有以下一些特殊表现:
4个月:不会模仿爸爸、妈妈发出的声音。
6个月:
8-9个月:不会用声音吸引你的注意力;还没开始咿呀学语。
10个月:对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没有反应,不懂怎么让你知道他是高兴还是烦躁。
12个月:不会做挥手、摇头之类的肢体语言;还不能发出一两个声母(比如p、b等);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与你交流。
15个月:不明白“不行”和“再见”之类的词,也不做反应;会做的肢体语言(比如摆手、指东西等)还不到6种;会说的词不足1~3个。
18个月:连6~10个词都不会说;还不会用手指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天空飞过的小鸟或飞机。
20个月:会说的声母还不足6个。
21个月:不会回应简单的指令;不会假装和娃娃或自己玩(比如给自己梳头、给娃娃喂饭等)。
24个月:不会把两个词连在一起;不知道常见家庭用具(比如牙刷、电话、筷子等)的功能;不会模仿别人的动作或学别人说话;不会按照要求指出身体部位。
30个月:即使自己家里的人也没人能明白他;不会说简单的句子,不会问问题,更不能让陌生人明白自己。
3岁:不会说短语;听不懂简短的指令;对和其他孩子交流不感兴趣;和爸爸或妈妈分开时特别困难。
3岁半:经常不能把话说完整(比如不会说“回家”,只会说“回”)。
4岁:说话还经常结巴;基本上还是不能让别人完全听懂他说的话。
强调一点:语言发展迟缓有时是伴随其他生理问题出现的,如颅脑损伤、智力落后、听觉障碍或聋、情绪困扰及呼吸器官、发声器官的运动机能障碍等。
如果以上或其他生理因素都已排除,那么再强调一点,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存在语言发展迟缓还必须结合其生理年龄,并进行详细的检查与评估。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即使存在上述一些语言症状,父母也不要盲目地认定他存在语言发展迟缓,最好通过专业感统测评之后再做判断。
如果孩子确实存在语言发展迟缓,家长应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造成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如给予孩子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多和孩子交流互动,又如,通过适宜的前庭觉训练,提升孩子大脑对语言信息的处理能力等。
总而言之,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语言发育迟缓,父母都不要忘了,你才是教孩子学说话的第一任老师。你有充分的时间和他们相处,你能够给予孩子大量可模仿的语言对象。再说,你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只有你才能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他战胜困难的信心。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放弃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孩子赶上同龄的正常儿童。图源网络 侵删
最后附上儿童语言训练小游戏三则,希望家长多带孩子练一练,更多更系统的训练方案,可加入老岳讲感统家庭训练指导班以及语言专项训练班获取!
A.填歌词】
适宜年龄:2岁-2岁半
准备:家长先和宝宝一起唱儿歌,做一些热身运动
目的:锻炼宝宝的语言记忆能力和节奏感
游戏方法:挑选宝宝熟悉的儿歌唱给他听,留出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词,让宝宝来补充,比如: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等,可以一边唱,一边玩一些打击乐器或可以敲打的玩具,加强宝宝对音乐与动作关系的认识。
B.我来问你来答】
适宜年龄:2岁半-3岁
准备:多和宝宝说说话,调动宝宝的积极性
目的:丰富宝宝的认知,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达
游戏方法:妈妈先描述一个现象,然后再以问句的形式让宝宝表达下一个相类似的现象。比如:锅是用来做饭的,那碗是干什么用的呢?头上戴的是帽子,脚上穿的是什么?飞机在天上飞,轮船在哪里游?爸爸妈妈去上班,爷爷奶奶去干嘛?......注意,问题要在宝宝的认知范围内,同时要让宝宝用完整,确切的句子回答,比如:碗是用来吃饭的;脚上穿的是鞋子;轮船在海里游;爷爷奶奶去公园等等。只要宝宝回答得好,妈妈就要给予表扬。
C.小小主持人】
适宜年龄:3岁-6岁
准备:话筒(玩具话筒),录音机,全家人都在场
目的: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游戏方法:在家庭当中准备一些小型的节目,让孩子拿话筒学做主持人,可以让孩子先准备好开场白,宣布节目开始。比如为什么要开展这个节目,为谁开展等。妈妈还可以用录音机把孩子讲的话录下来,回头播放给孩子听。这个游戏可以每周玩一次,可以不要每次都让孩子当主持人,而是家庭成员轮流当。也可以以家庭会议的形式进行,由孩子主持家庭会议。
关注公众号【老岳讲感统】,了解更多感觉统合知识和科学的育儿技巧,帮你解决0-12岁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语言发育迟缓、胆小爱哭黏人等等感统失调问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