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9 12:27:05
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迟缓,又称语言迟缓,俗称说话晚,发育迟缓没有公认的定义。出于研究目的,如果儿童在标准化语言评估中的表现比同龄人的平均水平低至少一个标准差(SD),则通常认为存在延迟。
例如,如果90%发育正常的儿童已经获得了一些临床预期的技能(例如,他们在12个月大时会被称为“妈妈”或“爸爸”),但这些儿童在该年龄还没有获得这种技能,他们需要在临床上受到关注(即存在发育延迟的“危险迹象”)。
此外,父母可能会因孩子生病而感到羞愧和自责,从而导致心理和情绪波动。家长一定要树立信心,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治疗。此外,亲戚朋友也应该给予理解和关心,请不带偏见地与他们相处,并请尊重他们,不要传播他们的隐私。
据研究统计,10% ~ 15%的2岁儿童有语言发育迟缓,但只有4% ~ 5%的儿童在3岁后仍有语言发育迟缓。6% ~ 8%的学龄儿童有特定的语言障碍(SLI)。这些统计数据表明,一定比例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将在学龄前赶上进度,但一定比例的SLI学龄儿童在入学前未被识别。
语言发育障碍是交流障碍的一种。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定义,它有严格的诊断标准。核心诊断特征是由于词汇、句子结构和表达方面的缺陷而导致的语言习得和使用困难。
与
说话晚,又称表达性语言延迟,是语言延迟的一种表现。接受性语言延迟通常与表达性延迟并存,但临床医生或父母可能不会注意到这一点,直到儿童年龄更大。
语言发育迟缓可分为接受性迟缓和表达性迟缓,也可同时存在。
按年龄分,2 ~ 3岁前可认为是早期,4 ~ 5岁后属于晚期。一些在早期表达性语言方面简单延迟的儿童可以实现“追赶”,而后期语言持续落后的儿童往往可能发展为“语言发展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