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2 22:18:49
陌生人面前,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
不少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家时就像个小“话痨”,小嘴巴叽叽喳喳地说个没完没了,总是能找出很多的话题来。但是一出门,或者是家里来了客人后,在陌生人面前,任你怎么问,怎么逗他说话,他就是缄口不开。他要么只是抿嘴笑,要么就是躲到大人身后或往大人怀里钻,反正你说啥就是不理你。
这种情况,往往弄得大人比较尴尬。情急之下可能就对孩子说出一些指责或不恰当的话。殊不知,如果父母说话不当,可能孩子越来越不敢在陌生人面前开口说话。
其实,这一方面跟宝宝自身的气质类型有关,有些宝宝“自来熟”,一点也不怯生,而有些宝宝则比较“慢热”,常需要“预热”一段时间后才能慢慢熟络起来;
还有一方面也跟家庭的养育方式有关,有些孩子基本上很少接触家人以外的其他人,父母也很少带他们出去外面玩,在家时,他面对的都是朝夕相处的人,这种逐渐建立起来的安全感让他能很放松地展现自己,但当突然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或家里跑出一个陌生的面孔时,就会因缺乏安全感而变得紧张焦虑、无所适从,于是便出现了暂时的退缩行为。
1、了解孩子的个性,不施加压力
有些家长看到别的孩子很出众,见谁都热情,也希望自家的孩子能这样,但是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是不太一样的,有些宝宝能“自来熟”,有些则会相对比较慢热一些,他会先用自己的小眼睛去认识这个世界及周围的人,这是他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认知水平提高的一个表现,所以,家长不要急于给他施加压力,不顾孩子的感受硬是让孩子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这样反而会让他更加害怕再接触这种场合,父母需要做的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稳定、舒适的社交环境,给他一些时间来缓冲,当他感觉这种社交场合是安全、没有压力时,就会很乐意地表现自己。
2、让孩子走出家庭封闭式的“小天地”
父母在日常养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多跟人接触,比如,家里来客人时,可以让孩子出来一起招待客人,平时多带孩子出去串串门,让他多跟其他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逐渐扩大社交圈子,见多识广了,自然慢慢就没那么怯生了。
3、给孩子多一些鼓励,不要给他“贴标签”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在人前表现得比较内敛时,就会当着客人的面说:“这孩子在生人面前就是这样,比较怕羞。”这表面上是给孩子解围了,实际上是给了孩子一种消极的暗示,让他更加不喜欢在生人面前说话了,所以要切忌给孩子“贴标签”,父母需要做的是多给予鼓励,让他勇敢地跟人打招呼、说说话,只要他在生人面前表现得稍微有一些进步了,都要及时地表扬他,以增强他的自信心。
4、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社交榜样
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很多时候孩子的处事风格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影响,所以,父母需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社交的榜样,为人处事要落落大方,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就会受到父母这种积极的影响,变得大方出众了。
1、“这孩子太胆小了,他不敢在生人面前说话”
这样的话,听着像是父母在替孩子解围,打圆场。但是,这话落到孩子耳朵里,是很受伤的。孩子胆小,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说话是事实。可能孩子本来没有太在意这点。
如果父母一直强调这点,那孩子就会更关注这点,越关注越知道自己的这个缺点,也就越胆小越自卑,越发不敢在生人面前说话了。
2、“你怎么这么没礼貌?”
有些父母见孩子不跟人说话,就有点着急,觉得孩子失礼。便指
可能孩子那会不想说话,可能孩子不想跟那个人说话,可能孩子还没想好怎么说……不管怎样,不能随意给孩子戴这样的高帽。
孩子不跟陌生人打招呼,不等于孩子没礼貌。
3、“你不说话,大家都不喜欢你了啊!”
试图威胁孩子从而让孩子屈服,逼迫他去说话。也是不妥当的。还说的这么吓人,不跟人说话,就不被人喜欢。这有可能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反正你们不喜欢我了,我就不说。
孩子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说话,父母切忌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用话激将、威胁、情感绑架孩子。
1、“我来教你,宝贝这样说......”
有时面对陌生人的问话,孩子不说话,不只是出于胆小,也可能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亲口一句句教孩子怎么说。把要回答的话,大人先向孩子表述
2、“阿姨跟你说话,是因为喜欢你呢。”
突然有陌生人跟孩子说话,有些孩子会紧张。如果父母这样对孩子说,告诉孩子别人想跟你说话,是因为喜欢你,而不是别的原因。拉近孩子与陌生人的好感,孩子更乐意开口说话。
3、“没事,咱们一会再说好吗?”
当孩子陷入不敢跟陌生人说话的困境时,我们要及时替孩子解围。允许孩子不立马回话。告诉孩子等一会熟悉了,咱们再跟人家说话。给孩子一个与人熟悉的过程。
孩子在陌生人面前不敢说话,我们只看到了孩子没礼貌,替孩子着急。其实孩子心里比我们更难受。父母不要再多说些负面的话影响孩子。而应多说些对孩子来说具有鼓励和参考价值的话来引导孩子。
相信,在父母的恰当引导下,那个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说话的孩子,会越来越敢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