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9 19:48:54
宝宝一般多久学会说话?
一般来说,婴儿从1岁到2岁半开始说话,可以用肢体语言,如手势和表情来表达他们的需要。此时,婴儿的发音认知能力进一步提高,发出的声音也可以承载有意义的信息。但多或模仿,这种模仿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婴儿发音器官功能的不断完善,是准确发音的基础。
经过2 年半的时间,到2岁的时候,孩子开始知道每件事都有一个名字,喜欢问东西的名字,学单词会增加很多。在这段时间里发音的准确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到2岁半的时候,宝宝一般会说短句,语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会用代词,会用句子结构来表达语气和心情。他的发音不断提高,词汇量不断增加。
宝宝出生时的哇哇大哭,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语言表达。开始,他是用舌头、嘴唇、上颚和任何新长的牙齿来发出声音,头一两个月是“哦”和“啊”,不久之后,就能咿咿呀呀了。
4-5个月:宝宝可能偶尔会蹦出第一声“妈妈”或“爸爸”来。这可不代表宝宝会说话了,爸爸妈妈先别激动,这时宝宝还没有真正把这些词和你们联系起来。要到宝宝1岁左右才能明白“爸爸妈妈”的真正意义。
6-9个月:宝宝的会说的话更多了。当他喃喃自语或发音时,妈妈在一旁听着觉得很有趣,其实这是宝宝在模仿类似大人的语气和声调,也是学习说话的一种方式。妈妈可以给宝宝读书来鼓励他的牙牙学语,也可以多对宝宝说话,让宝宝多模仿,锻炼语言能力。
12-17个月:这时宝宝已经能明白一些词语的意思,并能准确说出词语。宝宝甚至会练习变换
1岁半-2岁:宝宝词汇量可能已经多达200个了,其中大多是名词。宝宝还不能理解第一人称的使用方法,他会喊出自己的名字,提出要求。在18-20个月之间,宝宝学习词汇的速度为每天10个或更多。有的宝宝每一个半小时就能学会一个新词,妈妈可以给宝宝看一些新奇的东西并告诉宝宝物品的名字,宝宝很快就可以学会。
2岁半:宝宝开始会会开始使用“我”和“你”了,尽管意识不强,他还是习惯用自己的小名来称呼自己。在两三岁之间,宝宝的词汇量会增加到300个词。他能把名词和动词连在一起,造出虽然简单但也完整的句子了,他使用祈使句的能力也大大增强。
宝宝出生时的哇哇大哭,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语言表达。开始,他是用舌头、嘴唇、上颚和任何新长的牙齿来发出声音,头一两个月是“
4-5个月:宝宝可能偶尔会蹦出第一声“妈妈”或“爸爸”来。这可不代表宝宝会说话了,爸爸妈妈先别激动,这时宝宝还没有真正把这些词和你们联系起来。要到宝宝1岁左右才能明白“爸爸妈妈”的真正意义。
6-9个月:宝宝的会说的话更多了。当他喃喃自语或发音时,妈妈在一旁听着觉得很有趣,其实这是宝宝在模仿类似大人的语气和声调,也是学习说话的一种方式。妈妈可以给宝宝读书来鼓励他的牙牙学语,也可以多对宝宝说话,让宝宝多模仿,锻炼语言能力。
12-17个月:这时宝宝已经能明白一些词语的意思,并能准确说出词语。宝宝甚至会练习变换声调,在提问题时,把语调升高,提出一个正确的疑问句式。这时候宝宝渐渐地意识到说话的重要性,以及语言在表达他的需要方面具备的强大力量。
1岁半-2岁:宝宝词汇量可能已经多达200个了,其中大多是名词。宝宝还不能理解第一人称的使用方法,他会喊出自己的名字,提出要求。在18-20个月之间,宝宝学习词汇的速度为每天10个或更多。有的宝宝每一个半小时就能学会一个新词,妈妈可以给宝宝看一些新奇的东西并告诉宝宝物品的名字,宝宝很快就可以学会。
2岁半:宝宝开始会会开始使用“我”和“你”了,尽管意识不强,他还是习惯用自己的小名来称呼自己。在两三岁之间,宝宝的词汇量会增加到300个词。他能把名词和动词连在一起,造出虽然简单但也完整的句子了,他使用祈使句的能力也大大增强。
3岁:宝宝将能够持续地谈话,并根据谈话对象来调整语调、说话模式、用词等。宝宝能听妈妈给他讲故事,还能提出一些可爱的问题呢!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它也直接影响着人的社会交往、书写、阅读等重要能力。
语言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且比较漫长的过程,一个孩子从出生的咿咿呀呀—两个字叠词—两三个字—三到五个字的句子—完整句,这个过程经历了孩子听、看、模仿、理解、记忆、大脑整合、思维逻辑、表达等。
接下来看看各个年龄段的语言发展:
这个时期,婴儿主要通过听和看来吸收语言。在胎儿时期,听觉就已经开始发育,除了能感受美妙的音乐,他还能听到人类的语言,所以,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经常跟他说话时,他会踢踢肚子作出回应,也会慢慢熟悉妈妈的声音,出生后,孩子对妈妈的说话声尤为喜欢。
在发音方面:
满月后会发出简单的声音。
3-4个月时会在玩耍时发出咿呀声,会开始盯着父母说话时的嘴唇,并会仔细的模仿。
6-8个月时,他能听懂一些词语,叫他名字时,他会有所反应,能发一些单音节的声音,能发出“爸爸”“妈妈”的音,反复性强,而且在随后几个月里一直延续。
家庭指导建议:
说话时尽量与宝宝面对面,让孩子能看到嘴型,学习模仿发音。每天进行抚触按摩或主被动操,增加触觉经验,加强宝宝的安全感。每天听半小时轻音乐或大自然的声音。经常对宝宝笑,给孩子一个充满爱和和谐的家庭氛围。宝宝咿咿呀呀时,要给予回应,这样他会更愿意表达。坚持亲子游戏互动,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是积累了一些认知,能理解一些语言的意思,并能用身体语言来跟父母交流。如:“宝贝穿袜子,把小脚抬起来”“拍拍小手”“挥挥手拜拜”“亲亲妈妈”“过来妈妈这里”“妈妈在哪?”这个时候,孩子会按照你的指令做出相对应的动作,非常的有趣。
而且这个时期的孩子经常会自言自语,看到什么好奇的东西会用手指,嘴里咿咿呀呀,迫切的想让你告诉他这是什么?如果父母或周边的人在说话时,他会安静的在旁边听,并盯着讲话的人。
语言理解阶段的孩子,对周边环境的探索欲望特别强烈,他也开始意识到,语言和周边的事物有着莫大的联系,他也慢慢的从无意识的学习语言转向了有意识的说话,说出来的语言也开始有了目的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无法表达或父母无法理解自己的意思而感到气愤、无奈,所以孩子会经常大哭。比如:拿勺子吃饭,舀了半天舀不到嘴里;放玩具放了半天没有放进去;专注做事情时中途被父母阻止;想要某一个东西时,父母不明白等等,这也造成这个时期的父母会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孩子脾气大、爱无理取闹。
家庭指导建议:
选择适合的绘本,每日坚持进行亲子阅读。多跟宝宝交流,对话时尽量选择简单直接的语言让宝宝理解。选择适合年龄的儿歌,加强宝宝语言的认知和音乐节奏。多进行指令性动作的练习,在反复的操作中,让孩子慢慢理解语言。
1岁后,最开始出现的是叠词,叠词除了称呼语外,还会用来代替某些东西,比如孩子看到小鸭子会说“嘎嘎”,看到小猫会说“喵喵”,这个时期孩子对动物的叫声会特别感兴趣,也乐于模仿动物的声音和动作。
几个月后,孩子语言会发展到2-3个字的名词,他会把句子缩短成一个词,或者是没有语法的短语。如:“妈妈,饭。”实际的意思是“妈妈,我要吃饭。”所以,父母要尽量明白孩子想要表达什么。
家庭指导建议:
给孩子提供更多体验机会,让他多听、多看。提供认知书籍。如动物、水果、蔬菜、颜色、日常生活用品等。鼓励并引导孩子说出需求,如“水”“饭”“要”。选择动物、小手小脚相关的儿歌,让孩子认识各种动物及叫声,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多进行交流和亲子互动游戏。
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学会说3个字后,几个月都没有任何的语言进步,但突然有一天,孩子开始一句一句的冒话,几天时间里瞬间就能说很多很多的话,这就是“语言爆发”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2岁左右,当然,受孩子的语言环境、认知量等方面的影响,每个孩子的语言爆发时间有早有晚。
语言爆发现象的表现:
话多,一天到晚讲个不停。喜欢重复,像个复读机一样,你说什么,他跟着说什么。喜欢问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灵活使用大量新词汇。
家庭指导建议:
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孩子语言发展不同,切记产生过度焦虑。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接收更多的语言信息,鼓励孩子多说。坚持阅读、儿歌、故事。如出现发音不准、口吃现象,不要着急,这是语言爆发期正常表现。孩子好奇心比较强烈,及时并耐心的回答孩子。
1、父母小时候说话晚。
2、跟孩子交流少。
3、孩子要什么直接给,语言表达机会少
4、认知量不够。
如果婴儿模仿别人的发音说话开始,孩子可以在6个月到1岁之间开始发声。而之前的时间属于听力阶段,不要认为这段时间对宝宝说话不重要,如果宝宝没有语言环境,就会失去模仿的对象。
一般来说,婴儿从1岁到2岁半开始说话,可以用肢体语言,如手势和表情来表达他们的需要。此时,婴儿的发音认知能力进一步提高,发出的声音也可以承载有意义的信息。但多或模仿,这种模仿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婴儿发音器官功能的不断完善,是准确发音的基础。
经过2 年半的时间,到2岁的时候,孩子开始知道每件事都有一个名字,喜欢问东西的名字,学单词会增加很多。在这段时间里发音的准确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到2岁半的时候,宝宝一般会说短句,语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会用代词,会用句子结构来表达语气和心情。他的发音不断提高,词汇量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