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9 19:06:19
宝宝一岁半还不会说话,怎么办?
语言习得过程是由输入到输出的。一岁半正是孩子学习说话的时间,不会说话也是正常,但是称谓表达应该没有问题了,只是长句子连贯的话恐怕不会说。现在要多给他输入需要,比
输入是解决需要素材的问题,耐心听孩子说话是为了鼓励孩子愿意说话,引导他说话表达需求是更是提现语言的本质~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坚持一段时间一般两岁多孩子就会成为话唠,你可能还会嫌他话多,哈哈。
个人带娃的经验,请参考。
孩子发育正常的情况下,我们要激发幼儿的言语兴趣,我也经常和一些言语治疗师交流,将他们使用的技巧分享给楼主。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只需要更多的动机就可以让他们说话,所以我喜欢使用言语治疗师所称的“交流诱惑”。
有很多“诱使”孩子说话的方法。我发现以下8种交流
1.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吃掉孩子喜欢的东西。当孩子表明他们想要一些东西时,可以用一种更高级的方式为他们提出请求,使用简短的语言。例如,如果孩子指向糖果,你可以示意孩子叫爸或者妈或者其他简单的语言,然后等待,看看孩子是否会模仿,然后给他想要的东西。
2.与孩子喜欢但不愿意分享的东西一起玩。
例如,如果您的孩子喜欢玩橡皮泥,则可以将活动标识为泥泥等简单词汇。如果孩子已经可以说出,那可以让孩子玩耍。
3.在吃饭时间和零食时间,给孩子一口大小的食物,不要把所有食物给他,然后等他要求更多。
4.限制孩子接触电视,玩具,食物或外出。以便他们提出请求或寻求帮助才能得到这些玩具。您可以通过将喜欢的东西摆高或锁起来来实现他的语言训练。
5.玩转弯游戏,例如来回滚动球或来回推动汽车。一旦您的孩子希望再跑动,咱们握住汽车或球等待。如果未提出任何标志或口头要求,请等待他,知道有言语的表达,哪怕是一个字。
6.使用密封的容器存储东西。 当孩子她想要一个饼干时,可以将他的饼干罐(当然是密封的)递给他,当他无法打开并将其交给你让他的言语寻求帮助。
7.吹泡泡,然后拧紧盖子,将其交还给孩子。等他请求一个字或词的帮助。
使用这些要求孩子交流的小技巧,将教会孩子交流的力量。他很快学到,当他说“出门”时,他就 可以走到外面,但如果他只是在门口哭泣,他永远不会走出门玩耍。重要的是要快速进行锻炼,这样孩子才能轻松建立语言表达的习惯,例如,如果你要教孩子请求“更多饼干”,请确保立即准备将饼干放在他的小手中。当孩子发脾气,一定要解释一下,即使发脾气,你也不知道他想要什么。然后要求言语表达。这些小技巧帮助了很多儿童并开始交流。不过,这些事情需要耐心和爱心来完成。当孩子看到他可以有效地传达他们的需求时,这会给他增加信心,这将帮助他继续进行语言发展。
以上都是现实生活中非常容易实现的场景,希望能对楼主有用,谢谢
我们首先来看看,宝宝说话晚的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
宝宝的语言发育和宝宝的听力、智力和发声器官的发育有很密切的关系,这其中一部分受遗传因素影响。
有宝妈和我聊到,她的宝宝三岁左右才开始慢慢说一些简单的短句。
2、环境因素
①大人少言寡语,和宝宝缺乏语言交流,宝宝缺乏最基本的语言环境,无从学习,无从模仿。
父母若是都不爱和宝宝说话,或者没空和宝宝说话,娃说话能早吗?
②家长的照顾过于全面,宝宝根本不用尝试表达,只要一个眼神,妈妈立马知道宝宝是饿了?拉了?还是困了?久而久之,宝宝就会习惯并依赖于这样的交流方式,迟迟不肯开口说话了。
所以,如果家里有这样的高级翻译,娃根本不需要说话,就能顺利达到目的,宝宝语言发展落后,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大家家里有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改正哦,引导宝宝寻找出其他方式来表达需求。记住一点,家长们只要有意识,时时刻刻都能找到机会给娃训练。
③多种语言混说,这样会使宝宝难以对同一件事情有清晰的认知,在理解这些语言区别和联系之前,宝宝不会轻易开口,造成了开口晚的结果。
3、疾病因素
听力障碍:因为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宝宝不具备学习发音的生理条件,也就不可能理解特定声音所代表的意义,因而无法用语言交流。
智力发育障碍:智力发育有障碍的宝宝语言发展也比同龄人差。
发音器官发育异常:在确认宝宝听力完全正常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宝宝的发音器官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发音与说话训练。
注意: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语言表达严重落后情况,应及时就诊,有利于改善语言发育迟缓。若有以下情况,家长则需尽早寻求医师协助。
与人无视觉接触、无沟通意愿;
不会运用手势表达;
两岁后仍无法表达词汇。
宝宝说话晚,家长要多从身边找原因,只有加强宝宝的语言训练,才能引导宝宝尽早开口说话。
那如何加强宝宝的语言训练呢?
1、说给宝宝听
家长应该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给予足够的语言刺激。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通过清晰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传达给宝宝。
宝宝的说话能力与身高、体重不同,不教是不能提高的。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妈妈要有意识地教宝宝说话,因为宝宝在学说话之前,主要是模仿妈妈的发音,妈妈与宝宝说话时,要在宝宝的对面,使宝宝能看清妈妈说话的口形,还要注意说话发音要清楚、准确。
还需要用较高的语调、缓慢的长音,再配上夸张的表情来和宝宝说话,因为宝宝对声音的敏感度与大人不同,高频和低频的声音更容易吸引宝宝注意。
2、制造发声的机会
有意识地加强与宝宝的互动。如:与孩子说话引导孩子发出声音,同时父母可以主动地告诉孩子一些事物的名称,这样孩子会不断加强对身边事物的印象,下次需要时就会用语言表达了。
由于早期受发育器官的制约,叠词简化了语言的方式满足了宝宝发音的需求,所以叠词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也愿意效仿和学习。因此叠词更适合宝宝语言发展规律,等到宝宝长大些了,就会慢慢从叠词过渡到词语的阶段,所以,妈妈不用担心孩子喜欢叠词而不好好学说话。
尊重孩子,多多表扬、赞美孩子,给孩子信心,鼓励孩子多说话,不因孩子不会说话而批评,更不因孩子发音不标准而嘲笑,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他把想说的话说完,再告诉他正确的发音,为孩子的每一次进步欢呼雀跃。
3、满足要求晚半拍
当孩子和平时一样发出需求的信号,而没有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即使读懂了孩子的想法,也不要马上满足他,而是要慢慢引导、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如果孩子说不好,父母可以先做示范,由孩子“学舌”,再满足他的需求。
4、与年纪大的孩子玩耍
有意识地为孩子营造不同的交流和活动机会,让孩子接触更多词汇的同时更能够在正常的社交环境中学会运用。
比如,平时多带孩子去小区广场、公园、早教中心、游乐场所等,增加孩子和更多小朋友玩耍的机会,那些比自己小孩大一些的小朋友是绝佳的老师,年纪稍大的孩子,其语言能力更强,鼓励孩子与他们玩耍,可以向他们学习表达的过程,而且孩子相互之间的学习更自然,效果也更好,孩子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沟通交流、模仿,这对促进孩子的语言习得非常有效。
5、不把孩子说话晚当玩笑
不要因为孩子一岁半还不会说话,就经常拿这件事开孩子的玩笑,尤其是当着陌生人的面说自家孩子的缺点错误,那样只会让孩子更加不愿意开口,没有小孩子愿意听到负面的评价,千万不要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多给孩子做积极的暗示,哪怕他只说出一个字,也要表扬他。
注意两个特别时期:
1、沉默期
小孩子其实是很聪明,很有灵性的,大人让他做什么,和他说的话,其实他都能听明白,但是他就是不愿意开口说话,有时直接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他的意思,有时想喝水他也不说“水水”,而是直接拿奶瓶给你倒水。因此,就出现了“沉默期”。
这个时候,妈妈们要注意:
①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太过单调的生活不利于孩子语言的发育。丰富生活内容,接触新的事物,认识新的小伙伴。
②给孩子足够的信心和鼓励,让孩子自己开口说话。但妈妈们不要表现得太急躁了,适当的奖励孩子开口说话也是个好方法。
2、成长性口吃
有些妈妈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孩子说话挺流利的,突然有段时间说话像结巴了似的,或者说话时把话重复了又重复,断断续续地说不明白。这个时候千万别大惊小怪,这也是孩子语言发育过程的一个自然现象噢。我们都称它为“成长性口吃”。
孩子两岁以后,对周围的认知能力也是越来越广,可是,词汇量少,且不牢固,思维发展得快,但是说话的技巧却赶不上思维的速度,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想找个更好的词来表达时,又偏偏脑子空白,所以,口吃就形成了。
0-3岁是宝宝语言发育的黄金期,家长们不能把一切交给时间,导致错过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
如果你的宝宝迟迟不开口说话,应该去儿童门诊咨询,医生会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一对一指导,咱们家长要做的就是早发现、早干预。
我是企鹅妈妈,一个学习成长型的宝妈,专注育儿和分享母婴好物,想要轻松养娃别忘了关注公众号:企鹅妈妈福利社,企鹅妈妈将为您的育儿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