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9 12:33:16
孩子说话要怎么教?首先你要了解语言发展标准
说话是一件多么平常的事情,说话是一件多么普通的事情,从没有考虑过还要长时间的刻意教孩子说话,只要他说出那句“爸爸妈妈”,就默认他学会了说话,孩子说个话还要怎么教?没必要的吧!
有人对城市和农村幼儿园的孩子,进行了语言发展水平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词汇量上城市幼儿园的孩子,远比农村幼儿园的丰富的多。
写日记时,城市的孩子会说“今天是星期天,早晨起床后,我和妈妈去公园游玩,今天的天气非常的好,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非常的美丽”。
农村的孩子可能会写“今天,我和妈妈去公园,有很多花”。
后者的词汇量明显不如前者,而且后者都是用的简单句,前者不光运用了很多词汇,而且句子相对完整,连贯,而且,时间、地点、人物也比较清晰。
而从日记中,不难猜出两个孩子的样子,前者喜欢说话,敢于在众人面前说话,而且发音标准,声音响亮,后者则不爱说话,更严重的
哪怕在城市里边的幼儿园中,不同地方的孩子语言表达水平也有着明显的不一样,在一次四岁孩子看图说话描述的调查中,缺乏语言训练的孩子说了100句,还是表达的不清楚,而受到过语言训练的孩子,只用简单的三十句,就说出了主要内容,表达清晰,逻辑性、顺序性完全正确。
人类语言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接受教育的前提。正因为有了语言,才萌发了抽象逻辑思维,正是由于运用了语言这种交际沟通媒介,知识才得传授。
为了孩子语言的发展,为了孩子智力的发展,让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幼儿时期语言的训练非常的重要,我们应该抛弃“孩子大了,自然会说话”这种封闭思想。
语言的锻炼,可以大致从语音、词汇、语法、口头表达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语音
孩子三岁到六岁,是孩子语言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三岁的孩子,由于语言系
就比如:孩子总是将“哥哥”说成“得得”,把“吃饭”说成“七饭”,大多数孩子过了四岁以后,语言系统逐渐完善,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发音部位了,最晚到六岁的时候,孩子的发音就没有问题了。
如果到了这个阶段,孩子仍然有发音不准确的情况,除了生理问题,就需要家长好好的做一下检讨了,就算是家里说的方言,孩子平常也说方言,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也应该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二、词汇
儿童时期,是掌握词汇量关键的时期,一般情况下,三岁的孩子大约掌握一千左右的词汇,到了四岁就接近两千了,到六岁的时候,孩子应该能掌握四千左右的词汇。
而这些词汇也分为了很多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连接词,当儿童阶段结束,进入青少年的时候,孩子应该能掌握人类日常活动最基本的词汇。
孩子词汇的掌握,不仅仅是数量上,还在于词类的扩大,表现内容的多变。例如概括性:从前只知道老虎、狮子、大熊猫,现在掌握了概括它们的词汇“动物”,如果孩子的词汇量太少,种类太少,身为家长也应该多注意一下了。
三、语法
当学会语法后,才算进入正常的语言交往,而孩子掌握语法结构,也有一个大致的过程,三岁的孩子,运用的是字词组成的简单句,所以他们说话总是颠三倒四,出现语法上的错误,让人理解起来很费脑子。
四岁左右的孩子,就可以正确运用简单句了,基本上还不会说复合句,因为他们还不懂什么是连词。
到了五六岁的时候,正常情况下孩子就会说一些复合句了,什么反应时间、空间的复合句,反应原因结构、部分整体的复合句等。
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大多都还不太理解复合句中连词的运用,他们只是一种语言习惯的掌握,这个时候,家长的培养就派上用场了,语言思维,语言逻辑性的培养最好从四岁预热,五到十二岁开始正式培养。
四、口头表达
如果在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差,还是可以接受,但是孩子到了八岁左右的时候,依然出现不能完整,连贯的叙述,东一句,西一句没头没尾,不懂主谓宾、词语重复严重等现象,就需要家长注意了。七八岁的孩子,应该能向别人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思想感情、生活经历等,在长大一些,孩子到了12岁左右,孩子的语言表达程度的标准应该是:大人仅凭孩子语言表达本身,就能理解孩子要表达的意思。
现在的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多多少少有些不符合基本要求,更甚至有些孩子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样的原因大多都是因为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减少,家人与孩子沟通的错误造成的。
然而在文章开头,我已经说过,幼儿的语言发展影响智力,语言也是传播知识的媒介,如果孩子在上学之前没有达到基本的语言标准,在接受校园知识上只会越落越落越远。
趣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