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0 16:44:59
孩子两岁多了不爱说话?家长别着急,记住这四点原则
近来,有一位宝妈在群里咨询佳禾:“自己宝二岁2个月了,只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些简单的单词,多教几遍好像知道自己总是讲不对,干脆就直接不张嘴不理你了,可是同年龄段的孩子嘴巴都很巧啊!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呢?”
通常古语有云:孩子说话晚属于”贵人语迟“或”说话晚的孩子有福气更有出息“!
事实是”贵人语迟“跟孩子说话早晚一点关系都没有。“说话晚的孩子更聪明更有出息”这种说法完全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这姑且是对孩子说话晚的一种安慰。
像这位宝妈面临的困惑,其实有不少部分的宝妈都有同感!
掌握婴幼儿语言发育规律
婴幼儿时期是语言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发育从婴儿出生以后即开始,要经历前语言阶段、语言理解阶段、语言表达阶段等过程。错过这个时期,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语言。而语言的发生和发展,对婴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发育对孩子来说,并不只是语言表达,背后反映的还有思维能力和智力发育的水平。
而孩子的语言发展是有其规律的,到了什么年龄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语言能力。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里,有明确的标准:
儿科专家格迪辛格博士,邀请了世界各大名校的心理学家和200多位婴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并拍成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
该纪录片显示:宝宝在1.5岁到2岁期间会经历一个语言的爆发期,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今后的语言能力。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词汇量大的孩子与词汇量小的孩子,发生了剧烈的分化。
换句话说,早说话的孩子,肯定是非常聪明的孩子;早期智力的差距从1.5岁到2岁之间就开始拉开了。
大部分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基本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但有的孩子可能说话会比别人晚一些,或者掌握的词没有别的孩子多、发音不清楚。
排除病理性发育,家庭教育更有耐心和启发性
这种现象,即是有些孩子在语言发育过程中会出现暂时的落后,称之为发育性的语言发育迟缓。这些孩子大多表现为能听懂大人说的话,能做出合乎年龄段的恰当的回应,能较好地执行指令,但说话较少或较晚,词汇量的掌握也不及同龄儿的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较理解能力相对落后。
出现这种现象,家长也不必过于焦虑。针对此类型的孩子,儿科医生通过检查,会发现很多孩子属于正常现象,孩子发育的也挺好,并没啥问题。通过检查排除病理性的发育因素后,如果孩子不爱讲话、语迟时,家长不要过分的焦虑,更不要把情绪传染到孩子身上,避免给孩子造成新的压力。
家长要有意识的启发孩子的语言能力。
循序渐进的引导比不合理的语言启发安排更有效果!
佳禾与家长分享启发孩子语言能力的几种方法。
家长语言启发,遵行以下4种方法
1. 为孩子打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
不断和孩子说话、念儿歌读绘本,让孩子处在一个自由、愉快、充满了爱与回应的语言环境中是非常有利于孩子开发想象力、拓展词汇量的好办法。
另外,还有一点是常被大家忽略的,那就是日常沟通中的语言启蒙开发。
对幼儿来说这种方式是最有效的启蒙方法之一,那就是,孩子经历的整个过程,妈妈都用描述性的语言,非常具体地和孩子讲述他们正在做的事情。
把握住孩子经历的每一刻,和孩子多说一点,多互动一点,如果词汇量能更丰富些,对孩子来说,更是语言启蒙开发的好机会。
2. 选择幼儿易接收的语言方式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中,提到“指向儿童的语言”,特点是:
句子简短,发音清晰,音调高亢,语气夸张,句子之间有明显停顿,不断重复新单词。
研究证明:这类语言方式是最容易让婴幼儿接收的语言学习方式,如果父母在沟通时做到这几点,尤其是不断重复新单词,这是非常能帮助孩子接受到新词汇的。
例如:
这是个蓝色的皮球。
看,皮球是圆的,皮球是这样滚动的,拍一拍,皮球会跳起来。
3. 互动是语言发展的前提
尤其在孩子1岁以前,很多父母都是机械性地,把每天和宝宝一起做的事情,用语言复述出来,但往往会忽略和孩子互动沟通。
很多人会疑惑,孩子又不会说话,怎么双向沟通?
这恰恰是语言启蒙中最关键的部分,语言并不单单只是让孩子开口说出某句话,更重要的点在于说
语言输入犹如大树的根基,语言互动却犹如阳光和氧气,是语言启蒙的根本利器。
4. 耐心是引导孩子表达的关键
育儿专家张思莱的外孙,1.5岁左右就会说简短句子。
据她描述,除了掌握以上语言启蒙秘诀,她认为特别重要的一点,在于对孩子的耐心引导。
她要求全家人,当孩子能够理解语言并说一两个单字时,他们就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耐心等待孩子用学会的单词来回答问题,不嘲笑孩子,给孩子充裕的时间,鼓励孩子慢慢说出来。
育儿路上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会让父母惊喜不已。
语言启蒙,是一场厚积薄发的等待,当孩子第一次呢喃说出“爸爸妈妈”,对父母来说,简直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当孩子把一个个音符串成完整的曲子,那大概就是世界上最动听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