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3 23:32:38
健康大讲堂|第七讲: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和运动障碍的早期发现与康复
原标题:健康大讲堂|第七讲: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和运动障碍的早期发现与康复
↑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又称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常被用来描述运动或认知水平的落后,即不能达到正常发育里程碑的水平。比如3个月不能直立,6个月不能翻身独坐,不能用手抓东西。
大多数运动发育迟缓的预后可以正常,部分患儿可能是脑损伤或先天性发育不良的早期表现。如果婴儿期出现明显的运动异常,如肢体僵硬,或部分肢体不能活动,或幼儿期运动迟缓仍无明显改善,则可能出现终身运动异常,因此有必要尽快去医院检查。
1.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婴儿运动发育迟缓不易早期发现,从而错过治疗的关键期。6个月内出生的孩子,家长要注意以下表现。
身体虚弱,自发动作单调,动作减少。在1个月时可以看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除了脑损伤的可能外,还可能是肌肉系统的问题。
头部控制差异。3个月不稳定的俯卧位平视或仰卧位平视提示可能发生脑损伤。
身体僵硬,过度劳累。如果孩子在一个月内出现仰卧姿势的同步体力消耗(痉挛),将来患脑瘫的风险很高。
异常且固定的姿势。脑损伤可使肌张力异常,导致角弓倒置、拉弓射箭、剪刀步、蛙式姿势等。
握紧拳头。如果4个月后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特别是一侧上肢内收,应注意脑瘫的发生。
运动发育迟缓的婴儿还可能伴有斜视、无法跟随视觉、追逐声音、戏弄、母乳喂养无力和体重增加不良。
2.一旦发现问题该怎么办?
一旦发现孩子有上述运动发育相关异常,应及时到儿童专科医院进行诊断和评估。
脑损伤风险高的患者应定期随访。一般3个月内的孩子每月应随访一次;1岁以下儿童分别在6个月、9个月和1岁时随访;之后,他们分别在1.5岁、2岁和3岁时接受了随访。
在康复干预方面,需要多学科团队在运动发育和功能评估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康复目标并制定和修订康复计划,指导家长在康复专业人员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家庭康复训练。
3.如何确定干预目标?
根据运动发展水平,确定相应阶段的干预目标。从0到3个月,在自发运动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进行多变的运动模式。4~6个月,在感觉统合训练的基础上,促进头部控制,引导主动翻身,然后促进独坐和伸手拿东西,并在今后的训练中实施。7~9个月,俯卧攀爬,用手和膝盖爬行,开始直立训练,体位过渡到直立位,拇指/食指捏小物体,咀嚼和发音训练。10~12个月,训练以站立/单独站立和行走/单独行走为主。
4.如何选择治疗方法?
在康复治疗方法中,神经发育疗法(也称为Bobath疗法)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推崇的治疗方法。该疗法的特点是通过触觉、本体感觉、前庭觉和视觉等多种感觉刺激诱导儿童产生高效的运动,从而促进儿童的运动发育。
我院多学科康复团队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康复评估和治疗技术,并与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方法有机融合,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特色鲜明的一体化康复模式。
在按摩方
基于神经生理学原理和中医辨证的“互动式头针”和“通督针”。
结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经过长期探索,采用了无痛快速的“飞针”技术,不仅大大减轻了儿童的痛苦,也减轻了家长的心理负担,提高了治疗依从性。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全国率先成立“发育迟缓康复联合门诊”,由康复专业人员和发育行为儿科医生共同主持,联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康复目标和康复治疗方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