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1 12:43:46
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
1.无论如何,还是要干预的。贵人语迟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2.语言迟缓的小朋友,情感和社交上通常没有太大障碍。所以夸赞和鼓励会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
3.看语言发育迟缓程度,干预的点是不一样的。如果能力很弱,还是建议找机构写一份计划,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如果能力还可以,是可以通过刷题查漏补缺,看绘本增强理解,背句型拉长语言的。
4.如果家长比较茫然,建议到线下机构咨询一下,检测一下宝宝能力,可以适当干预一下。顺便家长也学一些方法。
分迟缓到什么程度,轻点通过家庭生活就可以改变,重点就需要针对性的提升,
多数情况下,语言发育迟缓一旦确诊都比较麻烦,因为这样的孩子存在的问题不是一个,而是多个,甚至语言问题都不是主要问题,多发+并发的症状才是他们康复的难题。
比如听障儿童的语言迟滞,先天愚或唐氏综合征等类型的孩子,主要都是脑功能缺陷问题。这类孩子的康复甚至无解。
相对来说,单纯的语言发育迟缓就比较容易了,通常情况下这类孩子落后不多,而且大脑精神状态和智力方面损伤不大,可能是早期语言刺激不足,或者抚养方式不当导致,
单纯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通常都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且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他们可能存在理解和表达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具体是理解落后还是表达落后?需要进行检查,以此制定后续的康复方案和训练技巧。
介绍2个家庭干预的策略
1、灵活运用学习教材
家长可以买一些模型动物,以及买了关于不同动物认知的书,开始动物和书的对比教学。
先把动物收起来,只每2到3天拿出一个,把单个动物讲透。比如大马,先是给孩子一个大马,孩子一般对新鲜玩意兴趣度很浓,关注度立马上来,这个时候就可以教他,这个是大马,如果他不说,没关系,多念几遍。第二三天,把大马相关视频或绘本资料给他看,一样告诉这是大马(泛化),大马跑跑跑,语言尽量简单。因为都是及其感兴趣的材料,果不其然,孩子就把大马认住了。而且只要看绘本看视频看到马时,就能从玩具袋中拿出大马正确比对。
当马这个字听多了,忽然不到1个月,孩子竟会发出马这个音,随之进行拓展引导,连带可以叫妈妈。
2、延迟满足加适度引导
兴趣虽然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但并非时时我们总能有条件勾起兴趣。日常生活中,还得要引入自延迟满足,来带教。日常生活中,需要让孩子做到表达,才给予满足。
每次孩子发出需求,都是一个好的学习的机会。在之前,孩子想拿点什么会通过拉我的手去目的地示意,我就给他了,其实就是浪费了让他表达的机会。后来,每次孩子想让我帮忙拿高处的东西,我都要求他做出表达。一开始是我说”拿这个”,他点头我才给。后面能力上来,要求他说拿,我才给。后面就要求说拿这个我才给。最后就是要把拿的具体物件名字说出来才给。整个过程,要从孩子的能力出发,到什么阶段做什么阶段的训练。重复重复再重复,小龄孩子的教学必须遵循重复的原则。
阳光语言矫正中心官网-国内集语音病理学,语言认知学研究,和语言障碍矫正实践研究为一体的专业语言障碍矫正机构。
首先,做语言评估,看看还在现在的语言发育水平到了哪个阶段,然后才能根据评估结果做针对性的干预。
其次,检查孩子的听力是否异常、构音器官(唇、舌、下颌、气息)等是否正常,大脑是否有明显的病变等;
如果听力正常、构音器官也发育正常,大脑无明显的病理问题,但语言发育却明显迟缓,那就说明孩子的大脑语言中枢的神经元不够活跃,孩子的词汇量、认知、仿说等能力弱,那就要做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并同时补充大脑营养。
如果想详细了解,可以私聊我,让专业老师给您做语言评估。
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说话晚是“贵人语迟,惜字如金”,等孩子长大就好了。殊不知这些不正确的心理态度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今天给家长们详细说说语言发育迟缓的危害,希望家长们警钟长鸣!
1、年龄越大差距越大
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在语言理解、表达和交际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会更加明显。
2、沟通困难
与他人沟通困难。因为孩子的发音不清楚,词汇量很少,他无法用完整的句子来描述他需要什么,对句子很难理解。
3、融入社会困难
由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期的各种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成年后的发展,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语言能力的缓慢发展使这些孩子进入社会变得极其困难。
如果孩子长时间无法表达基本需求与满足所需,可能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固步自封。
语言发育迟缓的康复常用以下4种训练方法:
1、训练的目标是让孩子形成对语言符号的理解,首先进行事物基础概念形成的学习,实施以此为基础到形成语言符号理解的训练程序。
2、手势符号训练,利用人的手势作为一定意义的示意符号,可以通过手势符号表示自己的意愿,也可以用来与他人进行非语言的交流。(沟通并不是只能通过口语)
3、扩大词汇量的训练,这个阶段的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非常重要,言语符号的训练就是我们说的言语表达,它是以这一阶段言语理解为前提的,此阶段与前一阶段最大的区别是前一阶段通过动作来帮助理解事物的名称,而这一阶段的训练只用口语就可以使孩子能作出反应。
4、词句的训练,针对训练单词来说,有单个词语、单词、有数个单词所组成的符号形式称为词句,还有语法的训练。
语法训练是组词成句的规则,孩子要掌握语言进行语言交流必须要掌握语法体系,否则很难正确理解别人的言语,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下5种游戏的形式,设定训练任务,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表达、社交等能力
1、交流训练
① 捉迷藏游戏:一名家长藏在某一角落,另一家长与孩子一同去寻找,找到目标要大声说出来,每次任务成功后,家长要给予孩子物质奖励;而后让一家长协助宝宝藏起来,另一家长去寻找。捉迷藏游戏,需要家长设定一些口令,由宝宝和家长轮流发布指令,引导语言需求。利用“寻找”与“隐藏”启发宝宝的部分认知。
② 在地板上,铺上地毯,家长与孩子一起以比赛形式练习爬、跳、跑等,增加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同时锻炼孩子的肢体运动能力,可适当增加口令,或数字任务。
2、理解力训练
① 将日常生活用品图片或实物,摆放于孩子面前,以比赛形式进行争抢,家长和孩子轮流发布口令,最后看谁抢到得多。
② 用一根线连接两个纸杯,与孩子模仿打电话,或传悄悄话游戏,轮流提问,轮流回答,可以适当设计奖励模式。
3、表达训练
① 手势语表达:肢体语言符号很重要,尤其对幼龄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来说,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家长可以口头引导孩子说“你好”、“再见”、“是”、“不是”等口令时,适当地配合相应的手势语言符号,可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比如做摆手再见、点头、摇头、打电话、拍手鼓掌等。
② 口语表达:对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来说,能开口最重要,早期不必追求发音清晰,或者词汇量等。口语表达要逐渐发展,从易到难。家长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图片,先让孩子分辨颜色,说出图片名称等等,如果宝宝独自完成困难,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从模仿发音开始。
③ 角色扮演:让孩子扮演妈妈或爸爸,从家长的视角给大家发号指令,让大家完成孩子设定的任务。
4、操作性训练
① 父母引导孩子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任务,比如和宝宝一起搭积木、一起串珠子、一起给玩具分类,拼图,排球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不但可以练习孩子的精细动作(拿、捏、抓),还能增加孩子对大小、颜色、形状、上下、轻重、多少等概念的认知,在操作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口令,让孩子学会如何描述或表达。
② 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完成操作性训练,要给孩子自由发挥空间,他们不一定要严格遵守父母给予的指令,如果能有自己的想法更好,调动他们大脑指挥行动的过程,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这很宝贵。
5、家庭训练的评估
① 必须要有量化的评估,否则,家长不知道孩子的进步有多少,不足之处在哪里。
② 评估标准:主要包括孩子的语言功能,如“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促进学习有关的基础性过程”和“交流态度”三个方面。但以言语符号与指示内容的关系评定为核心,其比较标准分为5个阶段,结果见表。
其实对于不同类型的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语
“好玩、多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一种天然的融合剂,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并参与其中。因此,家长要学会利用家庭亲子游戏等方式,通过运动、感知等器官的刺激,让孩子的记忆力和认知力增强,触发语言动机和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注意游戏训练的难度和时间,要创造一种自愿、放松、愉快的氛围,否则变成强迫式的任务,对孩子来说就失去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