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1 19:37:12
2周岁的孩子老爱说“不”,该怎么办?
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
竹板炒肉还是收好玩具
和蔼温柔问宝宝要他回答
然后坚定执行宝宝的选择
对于我家宝宝
食物威胁和食物诱惑一样有效
这很好啊,学会拒绝,这是非常不错的。你要引导他正确说不。
我女儿也常常说不,但我尊重她的选择。她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她有权利拒绝她不喜欢不想要的一切。
我告诉她,学会拒绝是好事,说明你独立有主见,但妈妈希望你在说不前先想一想你能不能做到,不要一味拒绝,这样会让你失去很多朋友,失去很多快乐的。我们要学会帮助别人,乐于助人是美德,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当然了,你也有权利拒绝,妈妈不会强迫你,但我真的很希望你可以想好了再做决定。
2周岁的孩子开始习惯性的说“不”是一件好事情,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我的一点小想法,需要多加引导,开发孩子的语言交际能力,更好的把心里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可以引导发现问题,自己研究并解决问题。
这个是养育孩子的关键期,也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叛逆期并不可怕,可怕的事情是家长不了解,却一直打压,那就是打错特错了。
转自:阳光语言矫正
“叛逆”是高高在上的父母对孩子不理解,不尊重的一种定义。
叛逆的本质,要从“叛逆期”这个名词的来历说起。其实,“叛逆期”首先源自孩子一系列的表现,给爸妈带来的困惑,从而引发了焦虑、失望和无奈的情绪,最后爸妈们对此下了一个定义:“叛逆期”。也就是说“叛逆期”是以爸妈为中心下的定义,而不是孩子。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是高情商的基础。我给小习习选择的第一套婴幼儿绘本就是《托马斯和朋友幼儿情绪管理互动读本》,本套丛书精选幼儿常见8种情绪:生气、害怕、难过、嫉妒、焦虑、快乐、自信、同理心。
一旦孩子说“不”是一个自主意识的提升,一件开心的事情,我们需要做好正确的引导,而不是打压下去。了解自己的情绪,管控它就是重中之重了。
讲个故事:
小美4月份两岁,庆祝生日到酒店一大家人HAPPY一下,一到包间,酒店工作人员就给小美准备好了宝宝椅还有宝宝餐盘和餐具。
小美很惊奇,妈妈再喂饭的时候,就不张口了,一直嘟嘟囔囔的说“不”,“不”,“不要妈妈喂”,让妈妈放到餐盘,自己吃,可是小美不会用筷子,试了好几次也没有把娃娃菜放到嘴巴里,着急的自己,用手抓起来吃了,嚼的可开心了。
这个时候,小美妈妈立马制止了孩子的行为,又重新喂饭,小美不张口,一直摇头,委屈的哭了起来,口里还嘟嘟的说“不”“不”。
是呀,在父母眼里的不听话,就是叛逆,但是这个她的一个重大进步,她能自己吃饭了,她长大了,虽然她使用的工具不是筷子而是自己的手,如果这个时候赞扬孩子,鼓励孩子,想必这个生日一定是起了融融。
当孩子的言语和行为没有得到家长的赞同和认可的时候,请家长360度审视自己,我应该如何配合孩子,2岁的孩子用手抓饭,我们只需要把小手给她清洗干净;2岁的孩子想自己洗脸,就让她自己动手,弄湿了衣服就好好引导,并鼓励她,还好只是试了一小块,太棒了;2岁的孩子妈妈说什么就不满意,这个时候就做选择题,细心的了解孩子到底想什么,是要乐高玩具,还是乐高小饼干呢?
还有一定,一定跟孩子共读情绪管理类绘本,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潜移默化的学会管理情绪。
2岁左右的孩子爱说“不”,父母可以这么做,事关孩子性格
我不想吃米饭、不想换尿片、不行、不要、不喜欢、不……
孩子2岁左右,突然变得“不听话”。你本来好好地让他做一件事,他上来就“不”,各种气人。传说中“烦人的2岁”终于来了,我们老母亲也终于要面对了!
真的没办法了吗?并不是。其实孩子说“不”,这种现象,背后有原因,当下有解决办法。下面稍微为大家披露一下。
为什么说是“正常”呢?
因为孩子2岁时,作为一个人,他开始有自我意识了,开始摸索“我自己”是怎么回事了,摸索的时候,就要试试那种自我的力量感。
而且,这时候,孩子说“不”,并不代表他们就真的“不”了,很可能只是因为他们觉得好玩,他们喜欢“不”这个字,当说多了,觉得没意思了,自然而然就不说了。
总的来说,2岁左右这个阶段,是孩子要寻求自主、发展个性的初始阶段,如果这个阶段,父母不了解不注意,还总是强制压抑孩子,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后面不能很好地发展个性。
孩子天生最大的本领,父母们知道是什么嘛?不是别的,就是模仿。
先模仿大人走路,他学会了走路;模仿大人玩玩具,他学会了玩玩具;模仿大人说话,他学会了说话;模仿大人说“不”,他就学会了说“不”。
回忆一下,在孩子学步期、到处走、乱拿东西、乱扔东西时,你是不是经常跟他说“不要碰”、“不要扔”、“不要拿”、“不能吃”、“不能摸”……
后来孩子稍大一点,问我们一个问题,或者提出一个请求,我们是不是经常不假思索地就说“不”?
我们经常不停地跟孩子说“不”,却还奇怪,孩子为什么突然就学会了说“不”。这有什么奇怪的。孩子会跟大人学呢。
以上,我们解释了孩子爱说“不”的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孩子正常的发展规律,一个是孩子周围环境所致,了解原因之后,我们来对症下药,看看怎么应对。
当孩子到处摸、犯错时,父母最好少说“不”,而是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
孩子跟大人不一样,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做事的逻辑是“我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而大人做事的逻辑是“我不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因为当你告诉大人“不要干什么”时,大人就知道“不要干这个,好的,那我干那个就不违规了”,但是孩子不一样,孩子是一张白纸啊,你告诉他“不要这样”,他根本不知道那“要哪样呢”,于是,就会变得手足无措,怕这怕那,长此以往,老实点的孩子会变得退缩,倔强点的会变得叛逆。
所以,在孩子还学步期时,大人最好不要跟孩子说“不”。说个“不”太容易了,不要跑、不要不听话、不要碰……大人觉得说完似乎就完事了,但是孩子不觉得,他们一方面会跟大人学,另一方面,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作为父母,养育孩子,前面这种类似说“不”的容易事做多了,孩子后面就难养了。
当孩子说“不”,父母反应越大,孩子越觉得自己有力量,觉得这个“不”字很神奇。所以,父母要学着无视、忽略孩子说“不”,慢慢孩子就会觉得,这个“不”字好像也没什么用,不能帮助他产生力量,就会减少直至不说。
孩子说“不”的时候,大人更多看到的是叛逆、不听话,但其实,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寻求自主、成长的时候,如果大人总是压制,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就是孩子变软,不知所致,不知道做什么是对的,没有自主性、失去自我;另一种,就是你越压制他越反抗,亲子关系变差,变为权力之争。
那么,父母该怎么办呢?那就是转移孩子注意力。
没错,这个办法,可以说是管教学步期孩子的终极法宝。管教还不太会说话的孩子,有两个办法,一是监督,二就是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非要乱摸东西,你不用多费口舌,把他抱走,然后给他一个好玩的玩具;当孩子就是不换尿布,你也不用硬逼着换,无视孩子的“不”,给他讲个好玩的故事,或者听一首好听的歌,等他情绪好了再换。
当孩子总是乱按遥控器按钮,你可以说,你总按遥控,他可能会坏。坏了你就看不了动画片了。如果你想看动画片,或者听个音乐,可以告诉我,我们一起把它打开。如果孩子还是再按,就果断把遥控拿走,给他换个玩具。
总之就是,不要对孩子说“不”,当孩子自己说“不”时,父母就无视,然后用行动代替说教。
命令的结果,很容易就是“不”,而请他帮忙,他会很乐意发挥自己的力量。
比如,你带孩子去超市购物,孩子总是乱跑或者想回家。你可以请他帮忙,找找番茄放在哪里了?找找面条放哪里了?而不是说,老实点,别到处乱跑,之类的。再比如,孩子不愿离开公园,你可以问孩子:你愿意帮妈妈拿钥匙,还是拿钱包呢?
给孩子提供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而不是命令孩子。给孩子权力感和自我价值感,他就会有一个很好的成长,
最后,其实啊,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只是随口说个“不”,实际上并不是真正那个“不”的意思,我们只要知道了孩子的发展阶段,顺其自然,不必太纠结,只不过,不要过度压制和管教,如果想改变,那就改变我们自己:少跟孩子说“不”、转移他的注意力、请孩子帮忙。
最后,推荐这本经典书《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这套书,是我案头宝典,遇到什么问题就会翻翻,已经起毛边了。里面针对这个阶段孩子的各种问题,给出了详细的解答,想把孩子养好的父母,可以看看。
——————
我是【何心亲子日记】
北师大家庭教育指导师,
原党报记者,专注亲子分享。
如果有帮助到你,就点赞一下下吧~
文|菁妈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的大脑在发育,而他的自我意识也在慢慢地苏醒,我们问一岁多的孩子“你叫什么名字”?他其实分不清“你、我、他”,他会跟着你说,你叫某某某!
而慢慢的孩子到了两岁左右,他就会知道“你、我”是两个不同的个体,而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在慢慢苏醒。
妈妈叫他宝宝不玩了,我们回家了,他其实已经玩得很久了,而且累了想回家了,但他偏偏还跟你说“不,不要,我还要玩!”
你叫孩子吃饭的时候,他其实肚子已经饿了,但他偏偏跟你说:“不,我不要吃饭,我就要看电视!”
孩子这个时候的对立,并不是因为调皮,而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慢慢苏醒,他希望能够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而孩子希望能够通过反对妈妈的话,来得到自己的选择权,所以孩子说“不”,其实就是孩子自我意识苏醒的时候,也恰恰说明孩子长大了。
妈妈们强迫孩子或者是打压孩子都是错误的,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走向独立。
了解孩子两岁时的发育情况
“懂比爱更重要!”
妈妈对孩子的爱可以说是天生的,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妈妈不懂孩子,这样的爱对孩子来说却是毁灭性的!
最近时不时看到有孩子,因为妈妈不给玩手机,或者不能满足其他的意愿就想要跳楼的。
其实每个家长对孩子都是爱的,但是他不懂自己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就导致孩子剑走偏锋,出现了不可挽回的悲剧。
孩子两岁左右他是自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孩子只是希望能够自己去选择,能够行使自己的权利,所以在孩子说“不”的时候,要给孩子两个选择,而不是强硬地要求孩子做什么。
比如说孩子在玩玩具不愿意回家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说你是再玩三分钟还是玩五分钟?而不是让孩子马上走。
孩子在吃饭的时候玩玩具就不愿意吃饭,可以问他,你是玩玩具在吃还是吃了妈妈带你出去玩?
孩子有了选择之后,他就觉得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满足了他这样的意愿,家长又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可以说是双赢的后果。
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两岁左右除了自我意识苏醒之外,他还会有非常强烈的情绪,因为他想自己独立却发现自己没有办法独立的时候,他会觉得很崩溃。
所以作为家长要了解孩子这样的情
比如孩子晚上睡觉之前还想吃糖,妈妈不给吃,他就非常的崩溃大哭。
这时候妈妈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想吃糖,妈妈不给吃你很难过,对不对?
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把情绪发泄之后,妈妈再告诉孩子,已经要晚上了,我们要睡觉了,如果吃糖的话牙齿会坏掉,一旦牙齿坏掉,你再想吃其他东西的时候就没有这么方便了。
要给孩子设定一定的规则
比如每次带孩子去超市的时候,告诉孩子,你今天去超市可以买一个20元以内的玩具,或者说是零食,那就让孩子知道只能买一个。
告诉孩子你可以吃零食,但是要等吃完饭之后才可以吃,每天只能吃两个。
给孩子设定一定的规则,让孩子在规则中有一定的自由,既不会伤害孩子的心灵,也能让孩子在规则下面遵守规则。
孩子从两岁开始长大,就要慢慢地引导孩子去独立,引导孩子遵守规则,引导孩子掌握自己的情绪。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