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1 18:54:13
21个月的宝宝说话晚?
我儿子已经21个月了,但还是只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其他都不会说,但是跟他说话他都听的懂,也会用他的行为回应,可是他就是不说啊,是有什么问题吗?
不知道,我家的只会说爸爸 妈妈 鱼 没 在教他也不说
孩子说话晚,有以下原因。
原因一:平时缺乏语言输入
宝宝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开始对语言的学习了,他们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有输出,所以在宝宝不会说话的时候,不要以为他听不懂不会说,就不对他说话了。所以爸妈们,别怕口干舌燥娃没回应,尽管开启话痨模式吧!
原因二:嘴巴肌肉缺乏锻炼
有些宝宝的输入足够,也能听懂大人的很多说话,但是就是自己不开口,很可能是嘴巴的肌肉还不够灵活,不足以支持如此精细的动作。所以给宝宝吃辅食的时候,不要过于精细,完全是顺滑的菜泥或者肉泥。要给孩子一些有嚼劲的食物,咀嚼能力的增强,也是锻炼宝宝嘴巴和舌头的肌肉,对他说话是有帮助的。
原因三:双语环境
有一部分处于双语环境中的孩子开口要更晚一些,因为孩子对于两种语言的不同规律可能感到难以处理,对于有些语言滞后明显的双语环境孩子,建议先只提供孩子单纯的单语环境,让他学习语言的负担更轻一点。
原因四:孩子说话意愿不强
如果孩子本身性格比较温和,什么都不挑,又被伺候得太舒服,想要什么一个眼神家长就get了,他就觉得不说话也挺好,没有特别大的动力想要学习语言了。所以,不能让孩子太舒服了,可以故意不懂宝宝的要求,引导他产生交流的欲望。比如明明知道宝宝想要那个玩具,可以故意装不懂,问“宝宝想要哪个啊?告诉妈妈好吗?”不要问可以用“是”或“不是”回答的问题,让宝宝自己来说,鼓励多说。
根据您的提问,没有看到宝贝的具体情况,无法给出一个比较确切的答案。所以建议您带着宝贝去医院的相关门诊进行一系列的检查,确认宝贝是否存在生理或者器质上的问题。
如果宝贝存在相关问题,那就接受医院的治疗;如果宝贝不存在相关问题,那就要考虑几个方面:
1、缺少语言环境,平时的语言刺激较少,没有给予宝贝一个足够学习语言的环境。
2、语言环境过于复杂,好比如家庭之中爸爸讲英语,妈妈讲中文,奶奶讲方言,外婆讲另一种方言等等形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语言环境,造成了宝贝学习语言的困难。
3、没有语言输出,爷爷奶奶带的孩子通常存在一种情况,就是过于溺爱孩子。在存在需求时,未等宝贝进行表达就满足了宝贝的需求,从来不需要宝贝给予任何的语言表达,从而让宝贝失去了语言输出的条件。
4、口部运动能力的不足,口部运动能力就是下颌 唇 舌 这些口部器官运动的缺乏。宝贝从小就只吃软质或者流质食物,又或者因缺少语言输出,从而口部器官缺乏运动,造成功能减弱等等。
所以在宝贝不存在生理或者气质上的问题时,并且宝妈们不确定宝贝的情况,可以带宝贝去一些言语语言训练机构进行系列相关评估。评估宝贝是否存在口部器官运动功能偏弱,并且进行一系列抢救性训练。(言语语言评估以及训练机构推荐:上海泰亿格小小虎幼稚园,有近10年以上的言语语言训练经验)
编者荐语:
本文来自阳光语言,我们会持续推送与语言发育、语言障碍、言语-语言治疗等有关的科普知识,努力为您普及语言发育常识,预防语言障碍的发生,让孩子的在“欢声笑语”中健康成长!同时为您呈现语言障碍儿童家庭的曲折故事。呼吁大众,关注特殊儿童,为他们营造温馨、融合的社会环境。欢迎关注我们,随时为您解答各种语言障碍的难题!
每个宝宝打开“话匣子”的时间都不同,有的早,有的晚,还有的迟迟不开口说话,哪些是正常发育现象,哪些值得关注呢?
1、新生儿 最先发出的声音是哭声,哭声是最初的语言表达符号。
2、2个月 能发出a(啊)、o(喔)等元音。这是最初级的语言活动。
3、4个月 能发单音,在愉快的社交接触中能大声笑。
4、6~7个月 发唇音,并能将元音与辅音结合起来,如ma、da等。这个时期可以进行简单的语音模仿。
5、8个月 常重复某一音节,如mama、dada、baba等。
6、8~9个月 能区别大人的语气,对大人的要求有反应,如“拍手”。能模仿发ma、da、ba等音。
7、12个月 懂得某些物体的名称,如“灯灯”“鞋鞋”“帽帽”,并会用手指出。同时,还知道自己的名字。约有半数12个月大的小儿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
8、18个月 会说1~2个字的简单词,听懂50个词。
9、2岁 能将名词、动词结合起来,听懂说话50%~60%的意思,能说出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10、3岁 词汇量增加得很快。能说出姓名、性别,懂得介词(如在……上、在……下),能唱简单的儿歌。
一岁左右开始说出第一个词,一般都是学着称呼“爸爸妈妈”。
两岁左右已经能说不少简短的句子,能表达拒绝和需要,这在语言发展上叫双词句阶段;
三、四岁能说的句子越发复杂,会发生这个时期特有的可爱的错误——语法逻辑错误
五、六岁能理解复杂的语法形式,还会开始自创书写。 从什么都不会说,到什么都会说,好像也就过了短短几年。
0-5岁,一般正常健康的宝宝,都会完成早期的基础语言发育,即语音发音全部标准,语法、句式、词汇、音调、节奏等等。一般进入学龄期后,语言习惯会迅速养成。
0-5岁这个阶段,宝宝的语言发育差异很大。
有的开口说话晚,到了3岁还不开口,连模仿发音都很少。
有的发音不准,到了4岁时还口齿不清,把「自己」说成「寄己」,
有的表达不完整,到了幼儿园阶段还不能像模像样地讲故事。
还有的宝宝,出现语言节奏问题,即儿童口吃。
0-6岁幼儿语言障碍发生率很高,但整体看,呈下降趋势,说明有一些语言问题,是正常发育现象。家长不必过滤。要相信孩子的自愈能力。
但是一些真正的语言障碍不得不防,幼儿时期如果忽略了宝宝的语言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未来的认知发展,
以最常见的构音障碍为例,很多宝宝发音不准,大概率是发音器官的功能不足,或是发
从发音表现来看,宝宝发音不准主要有替换、省略、歪曲、添加等。
比如把「姥姥」说成「袄袄」
比如把「姑姑」说成「嘟嘟」
比如「自己」说成「寄几」
比如「小鱼」说成「小姨」
如果这些发音不准的问题,持续没有改变,那么很可能是构音障碍,无论是功能原因,还是发音器官缺陷原因,宝宝是不可能完成自我纠正的,需要专业的训练帮助。
如果在学龄前不能彻底解决发音问题,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形成不良语言习惯,将来会给学习生活带来很多尴尬和麻烦。
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语言发育迟缓,未来宝宝是否遇到生活、学习方面的障碍,很大程度上都受语言发展能力的影响。
对于下面这些问题,父母要时常警惕于心!
如:
三岁不能流利地说话是不是问题?四岁答非所问是不是问题?五岁不会自己读书是不是问题?六岁不会写字是不是问题?
语言的发展牵涉到很多方面的作用,宝宝说话早晚和发声器官、听力以及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父母要全面看待宝宝语言的发展,如果宝宝说话出现什么异常更要全面分析各种因素,必要时进行专业检查。
宝宝“说话晚”是正常现象?还是语言发育迟缓?如何区分?同样是语言迟缓训练,孩子之间为何差距这么大?
了解更多语言问题看,请戳 ↓
阳光语言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