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2 02:26:48
是不是我语言发育迟缓一年的孩子就已经智力底下了?
马上23个月,无意识叫爸爸妈妈,仿说只会来、要,1、2比较明确的,无主动语言,认知不好,可以认识器官、生活用品,但不喜欢认卡片和读书,因为语言多少影响了认知!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不错,社交除了说话也很好!我这样的孩子已经语言推迟一年了,是不是注定就伴随智力低下、逻辑不好了
这种数据是静态的,没有绝对性。我儿子两岁半(30个月)的时候只有一两个仿说音,可以说没有语言,认知无法评定。干预半年多后(37个月)在机构里测评,结果是:认知31个月,表达20个月,理解<12个月,智能综合分数19个月。等于在进步较快的情况下依然落后一年半。然而他现在在学校里的成绩(二年级)基本可以保证中游水平,还是在我们放他去社交耗费了时间精力的情况下。
我认为这是要动态观察的,要对比A到B一个时段的发展趋势。因为我儿子是中轻度自闭伴发明显的发育迟缓,一旦找到突破点,发掘出他的潜力,进步就会加速。从你描述的情况似乎感觉他不是全面性的迟缓,而是某些方面,我觉得还是可以多想办法的。
什么叫语言障碍?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又称语言发育迟缓(障碍)。
案例一:舌系带异常
男童亮亮,3岁多时,家长发现他说话不清楚,一直没敢送他去幼儿园。亲友们都说长大点就好了,可到了5岁亮亮还是这样。
他家车牌号是6077,但亮亮每次都说成6011;汽车说成‘切呃’;叫“姥姥”总是叫成“脑脑”……
后来带到医院诊治,亮亮一张嘴,医生发现:原来是亮亮的舌系带太短,限制了舌头在口腔内的活动,从而影响了亮亮的吐字和发音
案例二:构音障碍
同样是幼儿园小朋友的豆豆,说话一直不清楚,豆妈没太在意。
后来上了大班开始教数学和拼音,豆豆跟不上,跟其他小朋友的差距一下拉开了,老师建议豆妈带他去医院检查。
这一检查,才知道豆豆是中枢神经损伤造成的构音障碍,舌头灵活性不够、嘴唇无力、气息量不够,从而导致发音不清
医生针对豆豆的情况给他安排了口肌、气息、发音器官协调性等康复训练。坚持了一段时间已经颇见成效。
现在豆豆已经不害怕幼儿园的拼音课啦,反倒是老师夸他进步很大的时候开心不已,性格也开朗了很多
案例三:智力低下
小天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从小天出生开始,他就跟别的孩子不太一样:
吃奶困奶、不会吮吸、还特别容易吐奶;等到了7、8个月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开始吱吱呀呀了,小天却没有动静;
1岁多,别的孩子开始叫爸爸妈妈了,小天依然没有动静;1岁半时,别的小孩能断断续续说出10个字了,小天才吱吱呀呀开始学说话…
经医生诊断,小天是由神经系统紊乱而造成的智力低下,因此小天在语言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自控力都与其他孩子相差甚远
案例四:听力障碍
中轻度的听力障碍是最不容易被发现,也是家长很容易忽视的问题。
很多小孩到了四、五岁讲话还是含糊不清,其实都是听不清造成的。
比如有些字,像P H F S 这类的韵母发音很轻,孩子很容易听不清,“发”和“沙”在他听来没有区别,听不准当然就无法说的准确。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到了4岁5岁还在说“大西几”,很可能不是认知问题,而是听力问题。要尽早配戴助听器,或让孩子接受听觉及言语康复治疗。
案例五:语言环境差
3岁的彤彤,从出生开始,多数时候是由姥姥带的,爸妈工作太忙,平时跟彤彤的沟通交流较少
而姥姥呢,又把彤彤照顾的太“周到”,事事代劳,连吃饭都一直是姥姥一口一口喂进嘴里,致使孩子缺少了很多自主动手和表达意愿的机会
再加上平时接触的人少,姥姥只会用方言跟彤彤讲一些简单重复的句子。致使彤彤在言语表达上总是没有别的孩子那般机灵、丰富。
发现了没?单单一个语言能力,牵扯到的其实是孩子的智力、学习能力、听力、交往能力,甚至是心理健康等大问题。
因此啊,孩子语言发育如果明显出现了滞后、偏差、障碍的情况,家长们不要再草率地说“长大就好了”!
什么是智力低下呢?
智力低下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异常疾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具体分型为以下四点:
1、轻度(愚笨,愚钝或愚鲁moron)IQ为50~70
多于学龄期才发现,能生活自理和从事一般家务劳动,可以获得一定的阅读和计算能力,对周围环境有较好辨别能力,能比较恰当地与人交往,但社会适应能力低于一般人的水平,缺乏技巧和创造性。
2、中度(痴愚imbecile)IQ为35~49
发现于幼儿或儿童,生活能部分自理,能做简单的家务劳动,具有初步的卫生和安全常识,但阅读和计算能力很差,对周围环境辨别能力差,能以简单方式与人交往,适应行为不完全。
3、重度(痴呆dementia)IQ为20~34
多于婴儿期即发现,社会适应行动较差,生活能力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仍然需要他人照料,运动、语言发育差,与人交往能力也差。
4、极重度(白痴idiocy)IQ为20~34
半岁即可发现,面容明显呆滞,运动,感觉功能极差,如通过训练,只有下肢、手及颌的运动方面有所反应,适应行为极差,终生生活需全部由他人照料。
家长对智力低下不了解,可以从以下八点初步分辨:
1、运动和精神神经发育落后:自幼落后者多为先天性原因,如生后1~3个月内异常安静,少哭或多动,4个月对母亲无反应;6个月尚不会笑;
1岁尚不能坐;1岁尚不能走路和说话。俯卧抬头、坐、站、走等动作的起始年龄都比正常同龄儿要晚。尤其走路更明显,出现肌肉痉挛,瘫痪,或肌张力低,关节过度屈伸。
2、吃奶困难:出现在婴儿时期。智力低下的婴儿最早变现出来的症状往往吃奶困难,不会吸吮,特别容易吐奶,表示神经系统有损伤,日后智力会受影响。
3、常有痴笑、张口、伸舌、流涎、磨牙、噘手指。经常有无意识的表情动作,或尖叫、哭闹。
4、眼神无神,不能有意识的视物和随物转移视力。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
5、语言障碍。语言明显落后于同龄儿而又无视听障碍,或智差同时伴有视听障碍。正常婴儿在7-8个月的时候就会模仿声音,
一岁左右会叫爸爸妈妈,一岁半会说十来个字,能听懂简单的指令,1岁左右会问简单问题,1岁左右基本表达自己的思想。凡是落后四五个月甚至落后1-2年才有这些表现,都应该看作是智力落后的信号。
6、学习困难。(见于年长儿轻度智力低下者)
7、面容、体态异常:有些先天性智力低下的宝宝在面容体态上就有异常表现。比如先天愚型患儿就有眼距过宽、双眼斜吊、塌鼻梁、舌头常托在嘴外边、流口水等表现,就是人们常说的“国际脸”。
脑积水的孩子头围特别大,小头畸形儿头颅又特别小。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身材特别矮小。
8、感知速度减慢,注意力严重分散,记忆力差,言语能力差,思维能力低,情绪不稳,自控力差,意志薄弱,缺乏自信,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智力低下不及时治疗会有很大的危害,感知速度减慢,注意力严重分散,记忆力差,言语能力差,思维能力低,情绪不稳,自控力差,意志薄弱,缺乏自信,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成都西南儿童医院儿童神经内科,主要针对小儿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脑瘫,癫痫,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等儿童脑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并引进微创双下肢肌力平衡调解和免疫球蛋白植入等先进诊疗技术。
不仅可以了解和评估孩子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学习一些提升孩子语言能力的居家训练方法。
认知能力差的孩子,可能是出生后没有接收足够的"听力刺激"所造成,因为耳朵和眼睛是宝宝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宝宝由此开始观察和感受这个世界,并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
耳聪目明的孩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赢在起跑线上
认知能力差并不表示孩子智力低下、逻辑不好,当然可能是一个原因,但也很有可能孩子只是这个阶段的语言发育较迟缓,而我们就要找出使孩子发育落后的原因,进行改善。亲子的互动、沟通、交流不足都可能是主因,所以我们可以透过玩笑式的干扰、用夸张、多动的行为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方式,来引导宝宝说简易的句子,以下的文章会分享更详细的方法。当孩子的沟通力上来了,社交、认知能力、智力也都会提升,家长就是居家干预最重要的引路人,加油!
是否有语言发育迟缓?介绍:界定的方式、产生的原因以及协助治疗的方法
其实语言和智力认知的发展是互相影响的,很多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原因可能是智力认知的问题,比如儿童孤独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闭症,大多会有智力认知障碍,小儿脑瘫也可能因影响了智力,认知能力比较落后,从而影响了语言的发育。
其实语言发育过程其实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发音的完善,这需要不断学习和练习,另一个部分是理解认知,二者综合起来变成清晰准确的表达,包括发音和语义上的清晰准确,也就是学会说话可以使用语言了。
发音出现问题,可能是结构异常或其他因素影响了练习的过程,因为发音是一种非常复杂精细的动作。
理解能力多和大脑的发育、认知的发展有关,同时其实也和听到多少有关,因为要想听懂肯定要先听到,然后才是大脑的“解读破译能力”发挥作用。
当然,就像题主说的,语言能力也会反过来影响智力认知的发展,因为孩子在学会语言之后,语言就变成了思维的工具。不过一般来说在不到两岁的时候,多是智力认知的因素影响语言能力。
不过,除了智力认知或其他相关的疾病,孩子想学会说话,要先有说话的愿望,而这种说话的愿望从哪里来呢?没有相关的疾病为什么孩子不愿望说话呢?
前面提到要想听懂要先听到,这里补充一下,不仅能听到,还要听得足够多,所以即使没有听力问题,也需要足够多的语音信号传递给大脑,才能让孩子发育中的大脑不断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破译,刚开始可能只是觉得这些语音似乎和环境中其他声音不太一样,然后慢慢产生探索的愿望,即而产生模仿的愿望,然后慢慢感受到这些声音中似乎包含着具体的信息……
也就是说,语言环境很重要,其实除了语言环境,家长的引导也很重要,其实家长在孩子学说话过程中的角度就是做一个标准的模板和并不断“讨好”孩子,努力让孩子对家长说话的动作产生兴趣……总之,对待大孩子我们暂且不论,但对待学说话中的孩子,千万别把自己当主体,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就强行拉过来教小家伙说话。
另外,这么大的孩子,遇到朋友同事亲戚,也不要强行让孩子“叫叔叔”之类的,重点是要不以一种命令式的语气,“宝宝,这个是爸爸的同事,你可以叫他叔叔”,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一下两种方式、两种语气的差别,也许比较小的孩子不明白其中意思上的差别,但也能因为不同的语气产生不同的情绪,对于比较大的孩子来说,家长更不难体会到其中的差别。
总之,题主的情况,如果可以排除相关的疾病,也没有其他方面的异常,家长需要以引导孩子主动说话的愿望为目的多加努力,如果到了三岁还有明显的落后,建议进行系统的语言训练。如果不知道是否存在病理因素,可以先做一下相关的检查,或全面的语言评估。
先回答题主问题,语言发育迟缓一年的并不一定就已经智力低下了。
下面在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语言发育迟缓?什么是智力底下?它们分别又有什么主要表现。
语言发育迟缓,一般是指孩子的语言发育水平,低于同龄正常孩子的平均水平。在语言发育迟缓的定义当中,语言发育的平均水平弹性比较大,如果孩子只是有功能性的构音障碍,并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比如说没有中枢神经发育异常,也没有听力异常,那么这种语言发育迟缓的程度比较轻,比较易于治疗。如果孩子的语言发育迟缓是有器质性病变的,或者说有重要器官的功能性问题,治疗起来会比较复杂。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主要表现:
1、疾病因素:孩子不开口说话,可能是因为一些其他一些病理原因造成的。目前常见的包括智力原因、听力障碍原因、发音器官病变、脑神经或发音器官肌肉病变、孤独症等。对于这些原因造成障碍疾
2、发育因素:有些孩子在语言发育过程中,某阶段会出现暂时的落后,医学上称为“发育性语言发育迟缓”。这样的孩子大多表现出能听懂大人说的话或部分话,比如能听懂家长的一些简单的指令性话语,如走、坐、吃等一些基本生活需求词语,孩子能听得懂并可以照着做。但说话较少或较晚,而且词汇量的掌握也不及同龄儿的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较理解能力明显滞后。
智力低下又称智力障碍(MR)、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痴呆。
儿童智力低下的主要表现:
1、智力障碍的儿童比正常儿童明显运动发育迟缓。俯卧抬头、坐、站、走等动作的起始年龄都比正常同龄儿童要晚。尤其走路更明显,往往要到3—4岁或4—5岁才会自己走,而且走不稳。
2、正常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对环境中的人、事开始感兴趣,只要醒着,他总要东张西望。可是智力落后儿童却对环境漠不关心。生后1—2个月时还不会与成人用眼睛对视,逗他时也不笑。孩子整天非常安静,很少哭闹。这类儿童往往因为其过分安静而受到表扬,一般很容易被忽视他的智力问题。
3、多动和过于安静的儿童相反,多动也是某些智力落后儿童的一个特点。许多智力落后儿童不能安静地呆一会儿,无时无刻不在活动,特别明显地表现在4—5岁的儿童身上。这种多动与正常儿童的活泼、淘气不同,他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一种不可抑制的兴奋而已,碰到什么就摸什么,碰倒椅子和凳子,也不知扶起来。
4、视力和听力缺陷严重视听缺陷,如深度近视、远视、散光、全聋、弱听等,对智力也有很大影响。因为视和听是人与外界的交流,就会使智力发育落后。
5、注意力不集中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力很不集中。他们比正常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明显缩短。甚至到5—6岁时,集中注意某个东西的时间也不超过5—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