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6 10:37:19
四岁孩子不会说话分不清你我他?
很爱说、但是听不懂说的些什么、也分不清你我他
谢邀
不清楚题主的家庭情况是怎么样的。要考虑一个是病理性的,一个是生理性的。孩子四岁还不会说话那么你在他两岁的时候在做什么?有去看医生吗?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没?你什么都不说清楚,我没办法帮到你。
但是可以分享一下自身经验。
一、生理原因,比如天生的大舌头。
孩子的奶奶四岁才讲话,说话会有点点断断续续,一点点口吃。孩子的伯伯三岁讲话,口齿清晰。孩子他爸,一两岁才讲话吧,不早也不太晚,五六岁有过口吃的情况,后面纠正,现在说话也不快,快了就接不上。所以我觉得孩子天生大舌头(舌头短,系带黏连过长,爸爸也是这种情况)是遗传的。在他45天做儿保的时候医生看出了这个问题,建议我们再观望一段时间,如果确实有影响越早动手术越好。我们选择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做了手术,手术前孩子讲话口齿清晰,但是为了以后考虑还是做了这个决定。
二、病理性的,就是由于遗传病导致不能讲话,或者后天疾病导致不能讲话的。这方面没有经验,就不细说了。
三、环境因素。
在育儿书上没有说到这点,但是我想把它写进来。大家都知道1-6岁是孩子学习语言黄金阶段,发音的学习在1-2岁之间,后面3-6岁属于各种词语的学习。如果说在1-2岁时,没有教孩子发音,或者孩子身体原因导致发音较晚,那么我们就要给多点耐心的同时多教孩子发音。很多父母容易走入一个误区,认为孩子都不会讲话就不教他讲,或者教学的积极性不高,觉得等到时候再教。所以有些一等就是三四年,也不看医生。
上面说到我们的宝宝一岁左右做的舌头系带黏连的手术,后面就把他放在家里给爷爷奶奶带。三个月左右发现孩子不爱讲话,并且吐字不清晰。可能跟当时刚做完手术不想说话的原因,也可能是大人根本就没跟孩子交流,没有教他讲更多的词等等导致他不爱讲话。后面认为不能放着不管,又辞职当全职妈妈。每天给他讲故事,跟他聊天说很多的话,就像大人一般。后面语言发育正常了,比普通小朋友词汇多一点点。
所以当有人跟我说,孩子多大多大还不会讲话,我第一反应都是先责问做父母的是怎么做的?开头问的都做了吗?如果是病就赶紧去治,问我我又不是医生。
有空在这里问不如去靠谱的意愿儿保科好好检查一下。我儿子两岁就能分清“你,我”,但是还没有“他”的概念。学语言首先要听,带孩子的人多说,像学英语一样给他磨耳朵才能学说好话。先排除生理障碍吧,是否听觉障碍或者口腔构造异常。如果连接触孩子时间最长的人都听不懂他说的话确实有问题。
孩子四岁了,说话吐词不清分不清代词。说明孩子有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这种情况分两种,一种是特发性的也就是单纯的语言发育迟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全身心的一个整体的发育迟缓。所以需要带孩子去专业的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评估,然后给孩子加以训练。
多和孩子互动,可以藉由孩子喜欢的游戏或绘本阅读的方式, 和孩子有一来一往的互动, 来引导孩子。之前有看到启儿宝的分享, 透过在线的康复指引, 协助家长透过日常生活在家训练孩子的语言沟通力, 有兴趣可以了解看看,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春节感恩回馈|如何引导孩子高效沟通|第一道攻略
——小南听说,致力于成为最专业的听力语言康复咨询平台,为家长和孩子在康复的道路上保驾护航。
4岁说话如果还是比较不清楚的话建看医生,听医嘱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
本文仅对分不清”你我他“给出训练建议。
自己的孩子能说词语、句子,却始终分不清你我他,“给你”说成“给我”,“你叫什么名字”回答“你叫XXX”。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分清“你”、“我”、“他”!
人称代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必经之路,普通儿童通常在两岁半到三岁时能够掌握“你”、“我”、“他”。在表
由于语言理解和认知能力受限,孩子常常在大人提问时无法分清“你”、“我”、“他”的指向,加之部分特殊儿童特别是自闭症孩子存在机械记忆的情况,往往就会出现“我是谁呀?”、“我是王老师”这样哭笑不得的对话。
上述机械重复的现象可以用一个方法暂时解决,那就是使用名称代替人称代词,如家长提问“XXX(孩子的名字)想喝什么?”孩子回答“XXX想喝酸奶”,“XXX今年几岁了?”,“XXX今年4岁了”,这种方法可以停止孩子混乱的人称代词,帮助他建立主谓宾的句子结构,但这样的表达仍稍显怪异,不是长久之计。
人称代词对孩子来说较为抽象,学习前需要具备一定的先备技能,如具有自我所属意识,能分清自己的身体部位和别人的身体部位, 当孩子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并开始理解抽象词时,家长就可以开始"你"、"我"、"他"的教学了。
人称代词有明确的指向,因此在教学时可适当加入视觉提示,提醒孩子指向关系,如教授“我”时,可以一边让孩子仿说“我”,一边拍拍自己的胸脯,提示“我”代指自己。在教授“你”时,可以用手指着眼前的人,让孩子从视觉上明确“你”、“我”指向完全不同的个体。
训练一段时间后,我们也需要逐渐撤退视觉提示,只有在孩子错误表达时才拍拍孩子的胸脯等待孩子自主表达“我”;在孩子表达“你”时,出于礼貌,孩子的手指指向要慢慢降低高度,逐渐从胸前的指点减弱为腰侧的指点,最终撤出手势提示。
在教学时,有些家长可能会一边问“你想喝酸奶吗?”一边立刻给出语言示范“我想喝酸奶”,但这样不明确的指向训练往往会陷入混乱,孩子容易进入机械重复的仿说。
这时就需要加入第三者及时辅助教学:当妈妈提问“你想喝什么?”时,爸爸坐在孩子身后,拉起孩子的手拍拍胸脯(视觉提示),在孩子耳边轻声示范“我想喝酸奶”(语言提示),引导孩子仿说。如果孩子已经进入机械重复的状态中,辅助的家长更需要抓住时机,在孩子尚未开始仿说前,就立刻给出语言示范。
在孩子能够掌握“你”、“我”的人称代词后,我们可以尝试交替使用名称和代词,如变换提问“XXX今年几岁了”和“你今年几岁了”,促进孩子语言的灵活性。在教授“他”时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式,如交替表达“小狗在吃骨头”和“它在吃骨头”,让孩子明白“他”的代指含义。
人称代词的教学方法就介绍到这里。按照这种方法训练,既可以让孩子理解人称代词“你”、“我”、“他”的概念,又能听懂并正确使用“你”、“我”、“他”啦。
如果您是孩子家长,可以关注“小南听说”公众号,获取最新听力言语认知、康复科普资讯!
如果您是康复教师或科研人员,欢迎添加小南“nanstech”微信号,由小南邀请您加入全国言语认知听力康复交流微信群。
我们将共同讨论有关教学及科研方面的问题,为大家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对接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我们还会每周推送行业资讯、学习资料以及康复教学音频图片素材哦!
“小南听说“是由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临床康复团队共同打造的听力、语言康复咨询平台,致力于为所有有需要的家长和教师带来满满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