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2 15:15:49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语言交流能力及训练方法
智障儿童语言障碍的表现如下:
1.言语障碍:发音不清、答非所问、口吃、鼻音过多、重复多语言和自言自语。
2.发音器官功能障碍:舌头功能障碍、唾液过多、口腔共鸣不正确、唇齿不协调、气流方向不正确等。
给孩子做语言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训练时间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对待,最好安排在上午,每次训练时间以30分钟为宜。孩子在这段训练时间内注意力会更集中,时间长了会觉得累。
训练的内容包括听自己的名字并作出反应;能够服从连续简单的口头指令;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倾听他人;能听懂导师或他人的呼唤并做出简单回答;能听懂别人的手势、面部表情和动作,能听懂不同的手势;能正确发音,能模仿各种普通音,能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等等。在训练中,我们要注意让孩子多听,鼓励他多说话,而不要大惊小怪,而是持之以恒。
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言矫正训练,智障儿童的词汇量会增加,沟通能力也会提高。家庭康复是智障儿童早期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智障儿童在进行言语沟通能力康复训练时,可以从以下方法入手。
1.为智障儿童训练口头沟通技巧-知道他们的名字。
(1)当有人叫他的名字时会有一定的反应:训练者呼喊被训练的智障儿童的名字,儿童以睁开眼睛、点头或同意的方式做出反应。训练时,你应该告诉孩子,在叫你的名字时,你应该承诺“叹息”和“到达”。如果你听到后发不出声音,你也可以点头向父母或老师示意你听到有人叫你的名字。
(2)知道自己的名字:训练师会出示写有孩子名字的卡片,让孩子自己认出来,最好说出来。你也可以使用印有或绣有孩子名字的衣服,并让孩子找到写有孩子名字的床单、毛巾和上衣。展示更多的卡片,其中一张上面写着孩子的名字,孩子将选出写有自己名字的那张。
(3)能说出你的名字:培训师问:“你叫什么名字?”指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名字,在孩子说对的时候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孩子说错的时候教他一字一句地说出来,直到他能说出自己的名字。
(4)知道自己姓什么,自己叫什么:训练者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大多数人都有父亲的姓氏(如果父亲姓王,他也是王;爸爸姓李,她也姓李。名字是父母起的。爸爸妈妈名叫王小明·小明。姓王,名小明。李石的姓和名是什么?孩子会回答后,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姓和名。
(5)我将在游戏中介绍我的名字:训练员将使用事先准备好的电话训练孩子们叫自己的名字。电话铃响后,一定要接。当你接电话时,你应该说出你的名字。“如果你尝试,你会叫你的名字吗?”
2.智力障碍儿童言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服从简单指令。
(1)你可以听到简单的指令:训练者发出“坐下”、“站起来”和“伸出双手”的指令。注意孩子的眼神和表情。只要有反应,你就听到指令。如果没有反应,培训师应该既有命令声音又有示范动作。
(2)能够理解简单的命令:在训练者发出“坐下”、“站起来”和“伸出手”的命令后,如果孩子有坐下、站起来和伸出手的愿望,或相应的动作,则意味着孩子理解了这些命令。为了帮助孩子理解指令,训练者应在给出指令的同时做相应的示范动作,并让孩子效仿。做不好可以帮他完成,做好后要及时表扬。
(3)能够在简单的指令后做出反应:训练者发出“坐下”、“站起来”和“伸出双手”的指令,孩子表现出做动作的迹象。在训练者的帮助下,动作可以完成。培训师在给出指令的同时做出相应的示范动作,并要求孩子们跟着做。最后,孩子们在听到指令后可以独立完成动作。
(4)在训练过程中,训练者做出示范动作,并要求孩子们跟着做。训练者给出指令,并要求孩子根据指令完成动作。训练者应该用表情或语言和手势来鼓励和指导儿童的正确表现。
3.表达需求在智力障碍儿童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尤为重要。
(1)能理解自己的要求:孩子知道自己饿了、渴了、冷了、热了。父母或康复工作者应该鼓励孩子表达他们现在的需求。根据不同的时间和需要做一些归纳,例如中午饿了,饭后渴了,夏天热了,冬天冷了...
(2)能够及时表达自己的需求:孩子要学会及时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训练者应注意观察和准确判断,并告诉孩子们:“如果有任何需要,请告诉你的父亲/母亲/老师,你的父亲/母亲/老师可以帮助你。”
(3)可以用正确的动作和表情表达自己的需求:孩子首先要学会用动作和表情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们饿了,想吃东西;很渴想喝水;这意味着天气很冷,所以你应该多穿衣服。水太热不能喝等等。培训师应及时提供相应的帮助,以便儿童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这样,孩子就会不断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4)能够用适当的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孩子说:“我饿了!”“我要!”“我渴了!”他们都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培训师应该引导孩子说出他们想做的事情。当你发现孩子有需求时,你应该鼓励他说出来。只要孩子说出来了,马上表扬他,满足他的需求。
(5)可以用肢体语言和手语表达需求(常用):当孩子来到玩具柜时,他想要玩具,但无法用口头语言表达。训练师会问他:“你喜欢哪个玩具?你想要哪个玩具?”他会用手拍打橱柜的玻璃,或者指出一两个玩具。教练拿了一个玩具给他,说:“你喜欢这个玩具吗?”他点点头或伸手去拿玩具。
在吃饭、睡觉和上厕所等日常活动中,以及外出玩耍时,训练者应注意孩子是否有需求。儿童也可以用肢体语言和手语表达他们的需求。为了加强这种表达,训练者有必要及时鼓励和满足儿童的需求。
(6)能够理解与他人交流的意义:孩子在与他人交流时需要自信,在多次成功的交流后他们将不再害怕并逐渐建立自信。当孩子及时需要帮助并满足他的愿望时,孩子会逐渐理解与他人交流的必要性,并知道它可以得到帮助。
(7)能够体验与他人交流的乐趣:训练者设计场景让孩子与老师和孩子多次交流。例如,请老师帮忙穿衣服,请孩子们让开,请康复工作者掀开被子...之后,孩子会说:“谢谢你。”或者点点头,双手合十表示感谢。当孩子做到以上几点时,培训师应该及时表扬他们,并强调只有在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求后,他们才会得到帮助,做好工作并得到表扬。
(8)能够准确运用图片与他人交流: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进行训练。如果孩子想吃某种食物,如果他无法口头表达,训练者可以准备带有米饭、饺子、面包等的图片。,并要求孩子拿出他想吃的食物的图片,并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并结合适当的图片来代替语言来完成与他人的交流。(9)能够适当地使用手势、表情、肢体语言和手语与人交流:根据没有口头表达能力的弱智儿童的需要,可以
(10)能够恰当地运用口头语言与他人交流:首先,教会孩子说日常礼貌用语,如“请”、“对不起”、“没有家人”、“你好”、“谢谢”、“再见”、“早上好”、“下午好”和“晚上好”。然后让孩子们知道在什么场合使用哪些礼貌用语;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别人使用礼貌用语。训练者应该设计一些情景来训练孩子,同时也要训练孩子与他人打招呼和主动交流。
(11)能够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与人交流:训练者应该引导孩子知道说话的场合是在家里、商店还是学校,然后了解目标是谁以及与他们的关系是什么。引导孩子判断对方是自己的长辈还是同龄人,选择什么方式和聊什么话题。在家里和妈妈说话,自然礼貌地和妈妈谈谈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想法。
(12)能够通过电话与他人交流:训练孩子打电话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我们应该教孩子拨号,然后教他如何通过电话进行沟通,并让他知道打电话时的注意事项。这个目标的重点是教孩子使用电话。让孩子们试着给他们的父亲打电话,解释他们放学回家的时间,并问他是否加班。你可以在训练中以不同的角色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