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30 06:46:30
案例分享:一例智障儿童行为矫正康复案例报告。
来访者都是智障,因为他们的孩子小时候生病了。经过持续的康复训练,他们仍然不能正常融入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他们面临被幼儿园解雇的危险,前来寻求帮助。幼儿园采取一对一入园方式,帮助智障儿童学习基本生活技能、语言表达和规则感,适应并独立融入正常的幼儿园生活。原计划3~6个月完成目标,实际2、5月份就完成了,工作完成了。治疗后较好地实现了治疗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促进了患儿的人格、心理健康和智力发展。
心理咨询理论:幼儿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行为矫正方法:正强化、负强化、回归法和饱和策略。
家庭治疗:改变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和育儿方法
背景介绍:
患者:4岁半,广州人。我一岁半的时候得了面瘫,治疗后基本痊愈。说话时,面部肌肉略有异常。
①面瘫(面针)治疗非常痛苦,导致B一年不说话,基本不下床。
②基本康复后语言发育和运动发育落后,去康复机构康复训练2年,一直持续到现在。
③在私立幼儿园上小班一年,2021年9月转到公立幼儿园上中班。
学校:
①没有基本的自理能力:不会自己穿衣,不会大小便,尿湿裤子后会脱裤子到处跑,每天午睡时会尿床。
②不规则意识:本人不服从老师的指令,不遵守课堂纪律,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当我被禁止时,我躺在地上。
③没有安全感:喜欢跑来跑去,爬来爬去,容易发生危险,需要老师一直跟着。
④语言发展、智力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听不懂老师的话,不会交流,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己玩,对集体活动和同伴游戏不感兴趣,几乎不能像同龄孩子一
建议:转到特殊学校或减少在校时间,增加在康复机构的时间。
医院:
脑部神经扫描,没有异常。由于缺乏合作,测得智力年龄为26.1,属智力低下。医生诊断:孩子表现为类自闭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听话等行为发育偏差。
建议:在没有医院干预的情况下,在家庭(主体)和特定机构(辅助)的帮助下加强康复训练。
来访者:47岁,三年级教师,丈夫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之前,他请了一个保姆照顾他。目前,他让亲戚去学校接他,并把他送到康复机构进行训练。没有家庭教育。
①我一直在进行康复训练(认知训练、感觉训练和思维训练)。训练方式有个人训练和团体训练,感觉现在训练效果不明显。
②考察了不同的康复机构,结果相似。此外,由于地理因素,没有找到合适的新康复机构。
③我不想把孩子转到特殊学校,也不想增加康复训练的时间。
治疗师:44岁,有教育背景,心理咨询背景,了解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实践经验丰富,亲和力强,深受儿童喜爱,时间允许。
问题诊断:基本确定早期面瘫导致智力低下,后期教育方法没有有效帮助孩子智力发育,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表现出各种行为问题。
治疗方案:一对一入园帮助智障儿童解决心理问题、纠正行为问题、学习基本生活技能、语言表达和规则感,独立适应和融入正常的幼儿园生活。治疗时间预计为3~6个月。
环境因素:学校支持、老师支持。
治疗过程:曲折复杂,新的问题行为不断出现。整个治疗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月的量变阶段:满足安全感,建立信任的亲密关系。观察问题行为并找到行为背后的原因。使用各种方法纠正不良行
第二个月质变阶段:每周变化非常明显,语言、智力、社会交往全面提高,同时伴有一些新的问题行为,如模仿不良语言、攻击性行为等,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效果明显,1-2周基本可以消失。
第三个月巩固阶段:这个阶段其实是2周,第一周半是放下的状态,第二周是完全放下的状态。
治疗效果:
①基本自理:脱掉衣服,醒着时定时排尿,午睡时定时醒来尿尿(家里没有尿不湿)。
(2)规则意识:开始有规则意识,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教师指令。躺在地上基本被淘汰。
③安全意识:不要随意乱跑,对危险有一定的认识,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求助。
(4)语言发展、智力发展和社会发展:语言发展迅速,我能记住老师和同学的名字,打招呼,表达我的想法,记住一天的生活流程并独立完成。能与群体中的同龄人和平相处。
⑤自闭症样缓解,与同伴玩耍;注意力得到改善,多动症症状减轻;违规行为大大减少。
治疗总结:
这种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和儿童保健学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得到了学校校长、班主任和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受到过多的干扰。这种治疗只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家庭教育需要后期持续、长期的随访,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事后反馈:寒假期间,孩子们报了一个校外托管班,他们已经适应了正常生活,不需要老师额外照顾。父母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