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15:07:33
孩子一岁半只会叫妈妈,其它什么话都不会说。有人说,说话晚的孩子聪明,有科学依据吗?
不然该如何安慰你?
孩子说话晚,可能有下列原因:
原因一:平时缺乏语言输入
宝宝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开始对语言的学习了,他们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有输出,所以在宝宝不会说话的时候,不要以为他听不懂不会说,就不对他说话了。所以爸妈们,别怕口干舌燥娃没回应,尽管开启话痨模式吧!
原因二:嘴巴肌肉缺乏锻炼
有些宝宝的输入足够,也能听懂大人的很多说话,但是就是自己不开口,很可能是嘴巴的肌肉还不够灵活,不足以支持如此精细的动作。所以给宝宝吃辅食的时候,不要过于精细,完全是顺滑的菜泥或者肉泥。要给孩子一些有嚼劲的食物,咀嚼能力的增强,也是锻炼宝宝嘴巴和舌头的肌肉,对他说话是有帮助的。
原因三:双语环境
有一部分处于双语环境中的孩子开口要更晚一些,因为孩子对于两种语言的不同规律可能感到难以处理,对于有些语言滞后明显的双语环境孩子,建议先只提供孩子单纯的单语环境,让他学习语言的负担更轻一点。
原因四:孩子说话意愿不强
如果孩子本身性格比较温和,什么都不挑,又被伺候得太舒服,想要什么一个眼神家长就get了,他就觉得不说话也挺好,没有特别大的动力想要学习语言了。所以,不能让孩子太舒服了,可以故意不懂宝宝的要求,引导他产生交流的欲望。比如明明知道宝宝想要那个玩具,可以故意装不懂,问“宝宝想要哪个啊?告诉妈妈好吗?”不要问可以用“是”或“不是”回答的问题,让宝宝自己来说,鼓励多说。
首先,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在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同时,任何语言的启蒙和学习都必须遵循听,说,读,写(先听说后读写)四个循序渐进的步骤。听说是我们幼年成长过程中逐渐自然习得的,而读写是在我们掌握拼音,汉字,词语,句子后经过不断学习积累才能逐渐提高的。同时,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自然就不会说;同样,读是写的前提,当我们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就开始会写作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听和读是纯输入,而说和写是纯输出。也就是说语言的习得路径是‘先输入后输出’,如果没有一定时间和量的输入积累,语言学习很难突破到可以输出。
因此只要您耐心坚持和孩子多说话,让孩子多听多接触。孩子开口说话只是时间问题。关键是您要有耐心!
在线下测评中,有相当数量的孩子是因为语言发展较慢的原因,才着急找一个早教机构报课的。这些孩子和我们相遇的时候几乎都是在2岁到2岁半之间。
这时候,家长着急,因为有对比啊,其他小宝宝都能说呱呱的说一大堆话了,看到自己家孩子就能说出个爸爸、妈妈,或者还是叠字,那个心情真焦虑。
但是我们不着急,因为只要还在语言敏感期,环境一调整,几个月就能有效果。
先说结论:一岁半只会叫妈妈,不算晚,也不用着急。
有答主已经列出了4点原因,我都赞同。再补充两个:
语言复杂: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次带儿子在我姐家玩,他问我姐“姑姑,姑父是不是也叫姐夫?”“是啊,你的姑父是你爸爸的姐夫”“哦”。姐夫这个词对他来说就是一个过于“复杂”的语言,因为跟他没什么关系,他也用不着。我们在给孩子创设语言环境的时候,用日常沟通的语言就可以了,千万不要为了跟孩子多说话,而说了一堆孩子不需要的“废话”。比如,让孩子穿鞋,直接说“宝贝,穿上鞋,出去玩”,而不是“宝贝,穿上你可爱的小鞋子,把搭扣扣起来,我要牵着你一起出去玩啦”。活动量大:日常观察中,活动量更大的孩子,有语言发展稍微慢一些的现象。因为活动量大的孩子,会把精力和注意力更多用在通过肢体对环境的探索上,而活动量小的孩子,会更多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在通过语言沟通的方式和外界进行信息交互。这也是为什么常常会发现更加活泼的男孩子语言发展稍慢的原因。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好的孩子,通常思维发展更加的快速。这点我确实尝到了甜头,我儿子19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完整的表述大多数
儿童语言发展可以从语言敏感期和儿童语言发展的7个阶段两方面来看,孩子的语言发展正遵循这些规律。
具体请移步 ↓
婴儿刚发声说话,大人应该和婴儿一样咿咿呀呀,还是应该正常说话?
孩子存在个体差异,说话的早晚和自身以及环境都有关系,养育孩子,不用着急,做该做的事,孩子往往能够给你惊喜。
之前我分享我家孩子说话晚的问题,总是有人会提到爱因斯坦,说爱因斯坦说话晚却很聪明。而事实上爱因斯坦2岁半的时候就已经能说整句了,而他的语言问题可能更多的在于7岁之前总是沉默寡言,并且总是轻声重复自己的话,所以爱因斯坦可不是语迟。
当然了,历史上还有浩如烟海的名人,都是正常时间或更早学会说话的,不要拿个案耽误了孩子哦。
说下我后悔的地方,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当你觉得你
我分享一下我家孩子的经历:
我家封封是临近2岁的时候只会叫妈妈、姥姥,其他的都不会说,也不喜欢和别的小孩子一起玩。
我觉得封封和同龄的小孩比起来差太多了,根本就不像2岁多孩子该有的样子,和老公商量带着孩子去做了检测,结果简直是晴天霹雳,孩子是严重的语言发育迟缓和中度的整体发育迟缓,语言水平也不达标,只有运动那一项是正常的。
我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真的没想到那么严重。(后来知道这种检测,因为孩子接触的是陌生环境、陌生的人,结果稍微会有出入。)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来判断
比较常规的儿童语言发育对照表
1~3个月:在吃饱穿暖时,宝宝会发出愉快的自言自语的声音,比如a、e等韵母音和g、k等声母音,逗他笑时能笑出声,并会用“啊、喔”的声音来进行回应。
4~6个月:宝宝能无意识发出“爸”、“妈”等音,并逐渐发出比较复杂的声音,如ao、ou、ai,还会通过不同声音来表达不同的需求。
7~9个月:宝宝会模仿父母的声音,当父母再模仿他发音时,宝宝会更喜欢模仿父母发音。当宝宝想要什么东西时,会发出声音引人注意,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会有生气的表现。
10~12个月:宝宝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了,并逐渐会说几个单字,比如灯、门、拿、走等,向宝宝要东西知道给,听名称能指动物图片及拿玩具等,有时还会说莫名其妙难懂的话。
1岁~1岁半:宝宝会说出几个简单的字、词,逐渐能说出自己的名字,能听懂熟悉物品的名称,指认熟悉的人或加重物品,会执行简单的命令。
1岁半~2岁:宝宝说话时的词汇量明显增加,词类范围明显扩大,开始爱模仿成人的语言,能将2~3个词组合起来,用”电报句“的形式表达自己的需要或者回答问题,比如“妈妈抱”、“宝宝吃”。喜欢倾听简单的三字儿歌、韵律诗和歌曲,会随着音乐节奏拍手,试着学唱歌。能够正确使用人称代词“我”,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名字、性别。
2岁~2岁半:宝宝能回答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会背两句6个字的儿歌,能说明一件简单的事情。
2岁半~3岁:会说简单的复合句,会背诵1~10的数字,能背几首儿歌。
当然,因为受个体差异、家长的互动交流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宝宝开口说话会稍早或稍晚一些,但是一般不会和同龄的孩子有太大的差异。
我家孩子的干预之路:
封封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纪,结果在幼儿园呆了3天就被劝退了,老师说根本没有办法和他交流,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听不懂没有回应,问问题一个字也不会说,教也教不会,但就是理解不了,而且上课随意下桌走动,去拿别的小朋友桌子上的东西,而且跟别的小孩玩不到一块去,融不进去。
一个班里30多个孩子,老师根本顾不过来,而且别的小孩看他有点傻傻的就合伙欺负他。
刘园长亲自找我谈话,建议我们带回家帮孩子干预,等孩子有点进步以后再入学,不然可能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内心,还给我推荐了一个一对一在线指导的老师,说他们园里有个小姑娘就是张老师指导好的,让我咨询问问。
刚开始干预的第一个月,最明显的进步就是孩子的脾气明显温和了很多,愿意和别的小孩一起玩了,那个月就大哭大闹过一次,跟他讲道理会安静的待着,虽然感觉他也没有全听 懂但是只要和他平视说话,就不会继续哭闹了.....
第2、3个月的时候,封封简单的沟通已经没问题了,而且自己会耍小心眼了,比如他想出去坐小车,知道去哄他奶奶了,虽然你我他还是分不清,但是回答问题或者是带他看绘本都能理解,表现还不错。
第三个月结束的时候,他的认知理解能力还有记忆力已经非常非常棒了,大部分知识教一两次他就认识了,虽然孩子的进步当然也离不开大人教,但真的就像张老师说的那样,大脑发育正常了,孩子的语言啊认知理解能力呀才能正常,教的东西孩子才能迅速接收,以前也是不少教,但孩子大脑不允许就学不会......
现在学东西很快,动手能力也很强
经过这4个月的干预,封封已经和同龄小朋友看不出任何区别了,本来准备去年9月份送他去上学但因为疫情没去成,今年3月刚开学我们赶紧带着孩子去了,想着试试能不能适应。
第一天第二天我们都没敢回家,一直在外面等着,怕有什么问题。结果一连几天,封封没有任何的不适应,老师也说真的完全看不出来他曾经是个发育迟缓、语言落后说话晚的孩子。
我非常感谢刘园长和张老师,不是他们的帮助我们封封不会这么快就学会了交流,他们科学的方法救我于水火之中,我把他们的微信放在文章结尾,有需要的宝妈宝爸们可以添加微信咨询,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带给和我有同样困扰的家长朋友们一点点光亮。
https://xg.zhihu.com/plugin/d8e279b7cc1d0a1604cae16af5408aad?BIZ=ECOMMERCE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看到我家孩子一天天的改变我真的很开心,封封也越来越爱笑了,也喜欢和别人交流了,根本看不出来他之前是个发育迟缓的孩子。
真的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帮助到和我一样曾经崩溃过的父母,和那些无辜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