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9 18:11:25
3周岁的女儿在外面不爱说话,在家说个不停,社交能力很弱,该如何引导?
3周岁的女儿在外面不爱说话,在家说个不停,社交能力很弱,该如何引导?
需要引导吗。。。。没必要吧。不爱说话就不爱说话呗。每个人都有
我女儿4岁了,仍然如此。
怎么引导,只能给她更多的爱,还有更多和小孩子玩的机会吧。
长大了就会好些。
12月分割线………………
没有故意训练,现在能跟着我喊人问好,对不认识的人问话,偶尔能回答一句。
不过在熟悉的同龄人面前会咿咿呀呀说个不停。
TFBOYS中的易烊千玺就是那种孩子,和俩队友相处时非常的皮,但是无论是上节目还是接受采访他都是那个不爱笑不爱说话的人,曾经大家都担心这样一个缺乏综艺感的孩子可怎么混娱乐圈呢?如今的他在公共场合依然不爱笑不爱说话……(后面的话就不必说了吧)
成年人应尽量摆脱自己的刻板思维,孩子在外不爱说话并不能说明她社交能力弱,也可能是孩子的表现欲低,一般来说,求关注求认同的孩子表现欲较强,较喜欢社交。虽然看起来似乎这类孩子的社会化程度较好,不过太在意社会认同的个体往往自我认同不足,而那些从小就“低调”的孩子则恰恰相反,他们首先完成的是自我认同,然后才会视自己的接纳度和开放度去追求社会认同。
不同的孩子其实很像不同的树,有的树喜水,有的树耐旱,有的树爱暖,有的树抗寒……那些总想按一种标准模式塑造孩子的教养者其实是在把孩子当盆景栽培。
让孩子做他的乔木吧,不必将他们苦心栽培成灌木。
选择性缄默症通常是指儿童没有听说方面,或者是发音器官方面的困难或障碍,在一定场合下他的言语表达是很正常的:比如说在家中说话是非常正常的,甚至声音很大,很调皮,但是在面临特定的社会情境的时候,比如在学校里面的时候,他就会表现出缄默不语,持续不说话。
这样很复杂的行为表现看起来好像是故意的,好像孩子自己是能够控制住自己不说话,但是其实孩子内心里面是有突破不了的心理方面的障碍的。
海英博士儿童心理:认识儿童选择性缄默症
首先,在外面不如在家里爱说话,这是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表现出来的,并不是特例。这里有几个原因,
1,孩子天生的适应性和趋避性,有的孩子天生对不熟悉的环境适应快,主动探索,有的孩子适应慢,比较喜欢观望一阵子,再去尝试。所以,孩子天生就是慢热型的,比较谨慎,这不是坏事儿。只能说两种孩子的特质不同,在某些情况下表现不同而已,各有各的优势,不影响他自己的发展。有的面对新环境过于“敢为”的孩子长大一些,家长会发现他们倾向于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或者特别容易受环境影响。反而有些小时候“内向”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沉静地思考、专注力好,自我认知独立等等。
2,孩子在家和在外面不同,因为环境所带给他的安全感不同。安全感决定了他们如何判断环境是否支持自己“说个不停”。比如周围有其他人和陌生人所带来的不安,不确定大人是不是“回应他的表达”“认可他”,会不会被批评这样的担心,导致他会自我保护,探索的范围和强度都会变弱。所以孩子在外面说的少,是自己在调适的过程,也是自己保护自己的过程。
以上,如果仅是这样的判断,证明孩子未必是社交能力弱。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怎样做呢?
对内向、慢热的孩子,不建议家长进行“加强版练习”,有的家长说,孩子不愿意打招呼,那么就特意带孩子去见陌生人,锻炼他的意志,练习与人打交道。对这些孩子来说,无益于雪上加霜,只会让他们更难以面对陌生环境,对新事物产生更大的抗拒和抵触。有的表面上热情打招呼,但心理上更加躲避人群。
其实我们只需要做好几件事就可以:
持续让孩子接触同龄人,有固定的玩伴最好。他会在不断地互动中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角色、如何主动表达。鼓励孩子做出的任何尝试,而不是批评他如何如何“胆小““退缩”。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真诚热情地地与朋友沟通、交往,让孩子学习如何更好地打开内心。最后,是观察孩子的变化。了解孩子的困难是什么,及时给他应对的技巧。
这些之后,就是静待花开。孩子在循序渐进地变化,不要着急一时的表现。